APP下载

玉米间作大豆模式测产分析研究

2015-10-21申江峰何玉静樊康宁余泳昌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大豆玉米产量

申江峰 何玉静 樊康宁 余泳昌

摘要 对宁夏银川贺兰县试验田玉米间作大豆种植模式进行了测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平均密度为52 632株/hm2,平均产量为10 939.5 kg/hm2,大豆平均密度为91 056株/hm2,平均产量为1 740.3 kg/hm2。按照目前宁夏大豆市场价5.4~5.6元/kg计算,大豆增收9 000元/hm2左右。

关键词 间作模式;玉米;大豆;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03-095-01

Analysis of Corn Intercropping Soybean Yield Model

SHEN Jiangfeng, HE Yujing, FAN Kangning, YU Yongchang*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2)

Abstract The yield of corn intercropping soybean planting pattern in Helan County, Yinchuan City, Ningxia Province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verage density of corn is 52 632 plant/ hm2, average yield of corn is 10 939.5 kg/hm2, the average density of soybean is 91 056 plant/ hm2, average yield of soybean is 1 740.3 kg/hm2. According to Ningxia soybean market price 5.4-5.6 Yuan/kg, soybean increased about 9 000 Yuan/hm2.

Key words Intercropping pattern; Corn; Soybean; Production

玉米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由于玉米生长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广大农民对玉米种植非常重视,近几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我国幅员辽阔,玉米种植形式多样:东北、华北北部种植春玉米,黄淮海种植夏玉米,长江流域种植秋玉米,在海南及广西播种冬玉米,海南因而成为我国重要的良种南繁基地,但最重要的种植形式还是春、夏玉米[1]。同时,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经过大规模进口大豆和食用油脂加工业的冲击,我国的大豆产业形成了新的格局,食用大豆以各地自产大豆为主,部分由东北产区向南流动。深入了解我国大豆生产现状,找到提高单产的突破口,对于提高我国大豆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3]

随着耕地面积的日益减少和粮食单产潜力挖掘难度的增大,依靠间作种植模式提高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将是未来我国增加粮食总产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西南旱地“小麦/玉米/大豆”间作模式技术的研制成功与大力推广,有力推动了我国南方丘陵旱地带状复合种植系统的发展[4],在南方丘陵旱地逐渐形成了以玉米间作大豆种植模式为主体的旱地农业发展模式,为该区域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农业增效作出了巨大贡献[5]。以玉米为核心的玉米间作大豆种植模式潜力巨大,但由于缺乏适合各生态区域的种植技术和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随意性,导致技术到位率低,玉米、大豆协调增产功能未充分发挥[2,6]。为此,笔者对宁夏银川贺兰县试验田玉米间作大豆种植模式进行了测产分析,旨在为该种植模式的应用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概况  2012年宁夏农业科学院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银川综合试验站将玉米间作大豆种植技术引入宁夏,开展了筛选、化学调控、群体配置等系列试验,并连续3年在平罗、贺兰、中宁、中卫、青铜峡、固原原州区及彭阳等地开展了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玉米间作大豆新品种(品系)中黄30、宁黄248等3个。2014年全区示范面积达到53.3 hm2,宁夏目前种植玉米每年保持在20万hm2左右。该次测产在宁夏银川贺兰县试验田进行,试验田面积0.67 hm2,采用玉米间套种2行大豆的模式,玉米行距为30 cm,玉米大豆行距为65 cm,大豆行距为30 cm[7]

1.2 材料 玉米和大豆品种分别选用纖玉335和中黄30,宁夏银川玉米间作大豆种植模式见图1。

图1 宁夏银川玉米间作大豆种植模式

1.3 测产方法 在整块试验地任意选取5个试验点进行测评,在测量中取大豆百粒重为0.021 kg,玉米百粒重为0.035 kg,选取1.9 m×2.0 m的面积作为选取点的范围。

1.3.1 玉米的测产。每个点随机选取22株玉米,采用数粒的方法进行测评,该方法是用每穗玉米的行数乘以纵数得出该穗玉米的籽粒数,以该方法对其余每穗玉米进行粒数测试,可得出选取的22株玉米的总粒数,最后计算玉米的密度和产量。

1.3.2 大豆的测产。与玉米测试的方法相同,查取每株大豆的总粒数,然后求出44株总粒数,最后计算大豆的密度和产量。

依次求取第2、第3、第4和第5点的玉米、大豆的密度和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第1试验点,玉米密度为57 897株/hm2,产量为10 920.0 kg/hm2,大豆密度為115 800株/hm2,产量为1 777.5 kg/hm2;第2试验点,玉米密度为55 260株/hm2,产量为10 815.0 kg/hm2,大豆密度为78 945株/hm2,产量为1 410.0 kg/hm2;第3试验点,玉米密度为52 635株/hm2,产量为11 475.0 kg/hm2,大豆密度为100 005株/hm2,产量为1 678.5 kg/hm2;第4试验点,玉米密度为47 370株/hm2,产量为10 704.0 kg/hm2;大豆密度为76 320株/hm2,产量为1 884.0 kg/hm2;第5试验点,玉米密度为50 002株/hm2,产量为10 786.5 kg/hm2;大豆密度为8 4210株/hm2,产量为1 951.5 kg/hm2

表1 测产结果统计

试验点

大豆密度∥株/hm2产量∥kg/hm2

玉米密度∥株/hm2产量∥kg/hm2

第1点115 8001 777.557 89710 920.0

第2点78 9451 410.055 26010 815.0

第3点100 0051 678.552 63511 475.0

第4点76 3201 884.047 37010 704.0

第5点84 2101 951.550 00210 786.5

平均值91 0561 740.352 63210 939.5

注:大豆百粒重0.021 kg;玉米百粒重0.035 kg。

综合上述5个试验点数据,玉米平均密度为52 632株/hm2,平均产量为10 939.5 kg/hm2,大豆平均密度为91 056 株/hm2,平均产量为1 740.3 kg/hm2

3 结论与讨论

在该模式种植技术下,经过对玉米间作大豆种植试验田测产分析,每公顷地玉米平均产量为10 939.5 kg,非但不减产,还多收了1 940.3 kg大豆,按照目前宁夏大豆市场价5.4~5.6元/kg计算,每公顷地大豆增收9 000元左右[8]

间作是一种非均衡种植,只有确定不同作物的密度、比例、播期才能更充分地发挥不同作物的增产效应。目前,该种植模式在我国某些区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缺乏适合各生态区域的种植技术以及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随意性,导致技术到位率低,玉米、大豆协调增产功能未充分发挥,因此,在今后的农业发展中应继续加大对该技术的推广力度[9]

参考文献

[1] 黄玉明,黄建国,任琴,等.早熟玉米与大豆间套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66.

[2] 梁泉,尹元萍,杨通新.玉米大豆间作实验初步研究[J].耕作与栽培,2004(5):16-19.

[3] 王鹏文,戴俊英,赵桂坤,等.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玉米科学,1996,4(4):43-46.

[4] 韦柳佳,黄莉,张雅琼,等.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及效应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3(1):67-72.

[5] 周新安,年海,杨文钰,等.南方间套大豆生产的现状与对策[J].大豆科技,2010(5):1-2.

[6] 李彩虹,吴伯志.玉米间套作种植方式研究综述[J].玉米科学,2005,13(2):85-89.

[7] 兰世奇.玉米间作大豆的试验田研究[J].甘肃农大学报,1984(S2):85-87.

[8] 刘艳昆,闰旭东,徐玉鹏,等.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与经济效益研[J].河北农业科学,2012,16(3):23-26.

[9] 刘天学,王振河,董鸱飞,等.玉米间作系统的生理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07,15(5):114-116.

猜你喜欢

大豆玉米产量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收玉米啦!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