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鱼♀×鳡♂杂交F1代的养殖性状分析

2015-10-21余来宁夏小平杨东姚雁鸿刘红艳张繁荣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抗病力食性体长

余来宁 夏小平 杨东 姚雁鸿 刘红艳 张繁荣

摘要

[目的]了解草鱼♀×鳡♂杂交F1代的养殖性状。[方法] 对草鳡杂交F1代的食性、生长和抗病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草鳡杂交F1代的消化器官与草鱼相似,但肠管较短,是以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杂交F1代的生长比草鱼快,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15 2L2.946 7,呈匀速生长。杂交F1代对草鱼出血病有较强的抗病力。

关键词 草鳡杂交F1代;食性;生长;草鱼出血病

中图分类号 S965.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03-142-03

The Breeding Traits Analysis of the F1 Hybrid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 Elopichthys bambusa ♂)

YU Laining1, XIA Xiaoping2, YANG Dong1 et al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Jiang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56; 2. Sihui Aqua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Wuhan, Hubei 430065)

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breeding traits of F1 hybrid (C. idellus ♀×E. bambusa ♂). [Method] The feeding habits, growth and resistance properties of hybrid F1 were analyzed. [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ybrids digestive system are similar to grass carp, but short bowel. The hybrid F1 is herbivorousomnivorefish. The hybrid F1 growth is faster than grass car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dy length and weight can be expressed as W=0.015 2L2.946 7. It belongs to the type of uniform growth. The hybrid F1 were better than grass carp in hemorrhage disease resistance.

Key words  F1 hybrid (C. idellus ♀×E. bambusa ♂); Feeding habits; Growth; Grass carp hemorrhage disease

基金項目 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2013021001010464) 。

作者简介

余来宁(1948-),男,湖北武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鱼类遗传育种研究。

收稿日期 20141128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草食性鱼类,饲料来源广,养殖成本低,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但草鱼最大的缺点是抗病力差,鱼种成活率低。鳡(Elopichthys bambusa)为肉食性鱼类,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等优点。近年来,笔者开展了草鱼♀×鳡♂属间杂交试验,并对杂交后代的胚胎发育、生化特性以及形态差异进行了系列分析[1-3],结果发现草鳡杂交F1代的一些遗传性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但草鳡杂交F1代的食性以及父母本生长快、抗病力强的优良性状是否能遗传给后代,尚需要进一步研究。为此,笔者对草鳡杂交F1代的食性、生长和抗病力等养殖性状进行了初步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草鱼、鳡及草鳡杂交F1代鱼来源于武汉市江夏区鲁湖渔场,试验于2010~2014在鲁湖渔场和江汉大学进行。

1.2 试验方法

1.2.1

食性研究。食性试验在一处生态环境良好水草丰富的水塘中进行,水塘面积约300 m2,水深1.5 m,有1个进出口与三角湖(位于武汉郊区)相通,进出口用网片隔离。投放

草鳡杂交F1代200尾,初始体长为23~25 mm,按照常规草鱼鱼种培育方式养殖,依次隔10、20、30、40 d取样1次,每次随机取样20尾(4次,共80尾)。测定标本的体长和肠长,观察消化系统形态并拍照。天平称重及镜检分析肠内食物组成和重量百分比,食性研究方法主要参照文献[4-6]

1.2.2

生长比较试验。选用3口面积约为670 m2池塘,进行同塘生长对比试验。每池放养规格相近的1+龄草鳡杂交F1和草鱼各300尾,初始体长约为12.6~13.4 cm,体重约为26~31 g,按照常规方法投饵养殖[7],每30 d随机取样30尾,用浓度为100 mg/L的MS222麻醉后测量体长和体重。使用Excel和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作图。

1.2.3

抗病性状试验。试验鱼体长为10~13 cm,采用接触感染和腹腔注射2种方法进行感染。①接触感染:将患草鱼出血病的病鱼放到草鱼与杂交F1混养的鱼池中,接触感染后检查2种鱼的存活率,比较其抗病力。②腹腔注射:将患出血病鱼的内脏组织匀浆,用0.7%生理盐水稀释10倍后腹腔注射入杂交F1和草鱼体内,每尾注射0.2 ml,每批每种鱼注射15尾,随后检查未患病存活鱼的尾数。重复3 次。

表1 草鳡杂交F1及亲本消化系统的基本形态

种类肠长/体长口裂/吻长鳃耙咽喉齿肠盘旋次数口型肠型

草鱼2.18~2.460.69~0.7115~185.2~4.28宽扁形双“m”形

杂交F11.68~1.850.70~0.7215~185.2~5.26寬扁形双“∽”形

鳡0.55~0.620.90~0.9213~144.4.2~5.4.21长角形单“z”形

2  结果与分析

2.1 草鳡杂交F1代及其亲本的消化系统形态

草鳡杂交F1的消化道由口部、咽部、食管和肠部等部分组成,形态与草鱼十分相似,与鳡的差异较大。由表1可知,草鳡杂交F1代的口裂比草鱼的大,但比鳡小,属于中间类型。草鳡杂交F1代下咽齿2行,齿式5.2~5.2,齿侧扁,呈梳形,与草鱼的十分相似。鳡的下咽齿3行,齿式4.4.2~5.4.2,齿呈锥形(图1)。3种鱼的肠管长度差异较大,草鱼的肠管最长,是体长的2.4倍左右,共盘旋8次,呈双“m”形(图2A),鳡的肠管最短只有体长的一半,几乎是直的,仅在后部盘旋1次,呈单“z”形(图2C)。草鳡杂交F1的肠管长度比草鱼短,为体长的17倍左右,只盘旋6次,呈双“∽”形(图2B)。

注:A.草鱼;  B.杂交F1代;  C.鳡。

图1 草鳡杂交F1代及草鱼、鳡的下咽齿

2.2 草鳡杂交F1代的食性

由表2可知,可将草鳡杂交F1幼鱼期的食性分为3个阶段:①体长<50 mm以前为动物食性阶段,此时鱼小消化道还呈直管状或稍弯曲,未发育完全,肠长/体长仅为0.56~1.17。食物以浮游动物为主。②个体体长50~70 mm为杂食性阶段。此时鳞片长齐已发育成幼鱼,肠长与体长的比值约为1.21~1.58,正值食性转化期间,此时摄食的种类较多,植物和动物性成分都有。③第三阶段,体长超过71 mm的个体,消化器官已发育完全,肠长与体长的比值约为1.61~1.85,肠含物中水生植物比重达到70%以上。杂交F1代除了吃草之外,与草鱼有所不同,还兼食浮游动物和藻类,甚至还掠食小鱼虾,说明草鳡杂交F1代还继承了父本鳡食鱼的野性,属于以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2.3 草鳡杂交F1代的生长特性

从表3可以看出,经过180 d的养殖草鳡杂交F1代平均体长达(26.8±1.3) cm,特定生长率为0.41%/d,体重达(246.2±3.4)g,特定生长率为1.19%/d,生长明显比草鱼快,经t检验表明差异极显著(P<0.01)。草鳡杂交F1与草鱼的生长曲线见图3。

从图4可以看出, 以W=aLb拟合[8]得到体长与体重的回归方程:W=0.015 2L2.946 7,相关系数R2=0.999 5。根据文献[9]的判断标准,幂指数异速生长因子b=3时,鱼类为匀速生长:b≠3时,为异速生长;实际异速生长因子b=2.946 7≈3, 经t检验可知差异不显著,表明草鳡杂交F1代此阶段为匀速生长。

2.4 草鳡杂交F1代的抗病力

接触感染后连续观察发病情况,最初几天没有鱼发病,第5天草鱼开始不进食,随后发病,第7天大量死亡,存活率仅11.7%。同池饲养的杂交F1发病晚,第8天以后开始死亡,共死亡13尾,存活率为783%。腹腔注射后第2天开始死鱼,第4天达到死亡高峰,草鱼几乎全部死亡,最后仅存活2尾,而杂交F1存活26尾(表4)。从表4可以看出,杂交F1代2种方法感染后的存活率均比草鱼高,经卡方检验可知差异显著(P<0.05),说明杂交F1代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

注:A.草鱼;  B.杂交F1代;  C.鳡。

图2 草鳡杂交F1代及草魚、鳡的肠道

3 讨论

鱼类的食性很大程度上处决于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发育阶段,在鱼类早期仔、稚鱼发育阶段,大部分鱼类的食性基本上是相同的,以食浮游生物为主。进入幼鱼期后,食性开始转化,随着发育的进展,消化器官逐渐形成,食性逐步与消化器官相适应,即转化为该种的特定食性。该研究表明体长50~70 mm杂交F1肠长已达体长的1.5倍,食性逐步由浮游生物转变为草食性,体长大于71 mm的个体肠含物以植物碎

表2 草鳡杂交F1代消化道的食物组成(重量百分比)

%

体长∥mm肠长/体长藻类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水生昆虫水生植物鱼虾商品饵料碎屑

35~490.56~1.1711.52.526.69.40.821.3015.312.6

50~701.21~1.585.70.613.37.12.334.21.132.63.1

71~1381.61~1.851.20.37.61.71.270.12.313.52.1

表3 草鳡杂交F1代与草鱼的生长对比试验

试验时间

d

草鳡杂交F1

平均体长

cm平均体重

g

草鱼

平均体长

cm平均体重

g

012.9±0.428.9±1.012.8±0.528.8±1.2

3015.2±0.545.1±1.115.1±0.439.6±1.8

6017.5±0.971.1±1.417.4±0.563.3±2.2

9020.5±0.8109.4±2.420.4±1.199.7±2.6

12022.8±1.1155.3±2.722.6±1.0142.3±2.1

15025.3±1.7206.7±3.125.0±1.8189.7±3.3

18026.8±1.3246.2±3.425.9±1.5218.5±3.9

特定生长率∥%0.411.190.391.13

注:特定生长率(SGR)=100×(lnW2-lnW1)/(t2-t1)。式中,W1和W2分别为时间t1和t2的平均体重或体长。

图3 草鳡杂交F1代与草鱼的生长曲线

图4 草鳡杂交F1代体长与体重的相关曲线

表4 杂交F1代与草鱼的抗出血病检测结果

处理杂交F1

处理数

尾存活数

尾存活率

%

草鱼

处理数

尾存活数

尾存活率

%

接触感染604778.3a60711.7b

腹腔注射452657.8a4520.04b

空白对照10510196.21058278.1

注:同行不同小写字母表示显著差异(P<0.05)。

片为主,与草鱼[10]相似,已完成了食性转化。鱼类消化器官结构是与鱼类食性密切相关的。研究发现,杂交F1代的口型、咽喉齿、鳃耙与草鱼基本相似,特别是咽喉齿,具有栉齿状的顶面,可锉碎水草,是典型的适应食草的齿型,但杂交F1代的肠管比草鱼的短和口裂比草鱼大,肠管短和口裂大是肉食性鱼类的特点。因此,杂交F1代既有母本草鱼吃草的本性,又略有父本鳡吃鱼的特点,属于以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这可能是杂交所产生的效果。

在以前的胚后发育研究中[1],笔者发现仔、稚鱼阶段的草鳡杂交F1代生长比草鱼快。笔者通过1+龄阶段的生长对比试验再次证实了草鳡杂交F1代比草鱼生长快。草鳡杂交F1代体长与体重关系用幂函数(W=aLb)可以很好地拟合,其相关系数达0. 99以上,异速生长因子b接近3,呈一种理想的匀速生长状态。

采用杂交方法提高抗病力,在鱼类中已有很多报道:散鳞镜鲤×罗普沙鲤具抗赤斑病和水肿病的能力;红尾大麻哈鱼×马苏大麻哈鱼能抗胰脏坏死症和造血器官坏死症;丰鲤具抗白头白嘴病的能力;草鱼×团头鲂、青鱼×三角鲂、兴国红鲤×草鱼等均有具较强的抗病力[11]。笔者通过2种感染方式对草鳡杂交F1代和草鱼抗出血病毒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杂交F1代比草鱼的抗病力强。通过感染试验空白对照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正常养殖状态下草鳡杂交F1代的成活率比草鱼高,也说明杂交F1代广谱性抗病力比草鱼强。

综上所述,草鳡杂交F1代既继承了母本草鱼吃草的特性,又继承了父本鳡生长快和抗病力强的优点,在养殖上表现出较大的杂交优势,说明草鳡杂交F1具有较好的选育潜力。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

参考文献

[1]

余来宁,夏小平,杨东,等.草鱼♀×鳡♂杂交F1代胚胎发育及胚后发育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0):6639-6645.

[2] 余来宁,夏小平,杨东,等.草鱼♀×鳡♂杂交F1代同工酶和蛋白质的电泳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0):10573-10575.

[3] 余来宁,夏小平,杨东,等.草鱼♀×鳡♂杂交F1及其亲本的形态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5):12483-12486.

[4] 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第二室引种驯化组. 斜颌鲴的食性研究[J].水生生物学集刊,1977,6(2):119-122.

[5] 黄祥飞.淡水浮游动物的定量方法[J].水库渔业,1982(4):52-58.

[6] 王骥,王建.浮游植物的采集计数和定量方法[J].水庫渔业,1982(4):59-63.

[7] 刘健康,何碧梧.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343-721.

[8] 詹秉义.渔业资源评估[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9] RICHER W E. Compu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biological statistical of fish populations[M].Ottawa: Canada Department of the Environment, Fisheries and Marine Service,1975.

[10] 高国范.鲩鱼0+龄幼鱼的生长与食性[J].水生生物学集刊,1980,7(2):197-206.

[11] 叶冀雄.鱼类杂交育种的进展[J]. 水产科技情报,1985(6):25-26.

猜你喜欢

抗病力食性体长
脖子占体长一半的巨龙——新疆巨龙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浅析小龙虾的食性、养殖生产中水生植物的选择及作用
北方地区池塘主养长丰鲫试验
淀粉基可食性包装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褐藻胶提取及制备可食性膜工艺研究
大麦醇溶蛋白/纳米TiO2可食性膜的制备与性质
四种鲤鱼对柱形病抗病能力的差异
海州湾及邻近海域大泷六线鱼的生长、死亡和最适开捕体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