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籼型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H344S 的选育

2015-10-21杨联松白一松熊延文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籼稻选育优质

杨联松 白一松 熊延文

摘要 H344S 是以1892S 为母本、以广占63S 为父本杂交,经过7年12代系谱选择育成的育性稳定、败育彻底、育性转换临界温度较低(23.5 ℃)、株叶形态好、穗大粒多、抗性较好、米质优、配合力高、异交结实率高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2012 年通過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

关键词 籼稻;光温敏核不育系;H344S;优质;选育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03-081-02

Breeding of Indica PTGMS Line H344S with Good Grain Quality

YANG Liansong1,BAI Yisong1,XIONG Yanwen2

(1. Rice Research Institute,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efei, Anhui 230031; 2.The AgroTech Extension and Service Center of Guangde, Guangde, Anhui 242200)

Abstract Derived from the cross of 1892S and Guangzhan 63S, H344S is a new PTGMS line in indica rice. It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te and stable male sterility with 100% of sterile plants and pollen sterility, lowcritical temperature( 23.5℃), good plant type, big panicles with many spikelets, good blast resistance, good grain quality, high combining ability and favorable outcrossing habits. It was approved for commercialization by Anhui Provincial Crop Variety Release Committee in 2012.

Key words Indica rice; PTGMS line; H344S; High quality; Breeding

作者简介 杨联松(1968- ),男,安徽望江人,副研究员,硕士,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

收稿日期 20141029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农垦58S的发现和一系两用的设想拉开了我国两系杂交水稻育种的序幕。1991年湖南杂优中心培育出了导致不育临界温度低的两用不育系培矮64S[1];2001年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与合肥丰乐股份有限公司,培育出了广占63S[2]。利用这2个不育系先后配组出两优培九和丰两优1号等推广面积很大的两系品种。随着我国两系水稻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两系水稻在全国水稻中所占的面积越来越大,利用培矮64S和广占63S配组的两系品种逐年增多,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就越多:培矮64S系列品种米质较差、制种易感黑粉病等;广占系列品种抗倒伏较差、抽穗遇阴雨天稻曲病较重等问题突出。为了解决米质、制种产量和抗倒伏等问题,笔者用自育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1892S[3](培矮64S自然突变单株系统选择选育而成,2004年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与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S 杂交后经过7年12代定向选育与繁殖育成的籼型温敏核不育系H344S 。与其亲本相比,H344S 在育性、分蘖力、米质、抗倒性等方面仍保持了2 个亲本的优良性状,而在株型、抗病性和异交率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

1 选育经过

利用1892S与广占63S杂交后代经7年12代系统选育而成,具体经过为:

2002年春海南:1892S×广占63S

↓获杂交种26粒

2002年夏合肥:种植F1约20株,收种子300 g。

2003年夏合肥:种植F2约1.3万株,通过花粉镜鉴及套袋自交鉴定,选得综合性状较好的不育株12株。

2003年冬海南:种植12个株行,2004年春从中选取株型好、结实差的34个单株。

2004年合肥:正季在合肥种F4株行34个,从中选出综合性状好的单株16个。

2004年冬海南:冬在海南种植株行16个,2005年春在海南选结实率低、分蘖强、抗性好单株50个。

2005年合肥:正季种植F6株行50个,经花粉镜检选出株高适中、株型好柱头外露率高单株110个。

2006年海南:冬季在海南种株行110个。经过严格筛选选得稻瘟病抗性较好的单株25个。

2006年合肥:正季种植25个株行,选择完全败育单株70株,冬繁种株行70个。

2007年海南:冬繁种株行70个,春选结实较差、米质好的单株43株。

2007年合肥:种植43个株行,不育系表现稳定,在所有材料种选择2个株行稃尖无色,1个株行株型偏向广占63S,选取优良单株7株,定名为H344S。

2008年海南、合肥:7 个株系各种植200 株,每个株系选收10 ~40 个单株,正季回合肥种植7 个株系200 个株行,每个株行99 株,保留不育性好的株行,秋季割茬剥蘖,生产核心种子,冬季在海南繁殖原原种。

2010~2011年海南:生产原种66.7 和333.3 m2

2012年合肥:2012年8 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合肥5月中下旬播种,不育期平均株高 760  cm,穗长22.3 cm,单株穗数8.6个,每穗总粒数160~180粒左右。在海南12月底播種,可育期平均株高71.4  cm,穗长20.6  cm,千粒重27 g左右。H344S柱头无色,正常晴好天气每天10:40~11:30开花,花时较集中,柱头外露率76 %,双露率43 %。谷粒长形,稃尖无色;剑叶直立、平展,剑叶长度29.5 cm,剑叶宽度1.6 cm,型较松散,茎秆较粗壮,抗倒性好。包颈轻,对“920”敏感。

H334S的株高比1892S高5 cm以上,其千粒重比1892S多4 g左右;H344S柱头、稃尖无色,1892S柱头紫红色。株高较广占63S矮5 cm以上,播始历期较广占63S短3 d左右;每穗总粒数较广占63S多20粒左右,千粒重增加2 g。

2.2 生育特性

在合肥5 月上旬播种,播始历期为85 d 左右,主茎叶片数16 叶;5 月中旬播种,播始历期80 d 左右,主茎叶片数15.5 叶;5 月底播种,播始历期在72 d  左右,主茎叶片数15.0 叶。从4 月中下旬至6 月底,随着播期的推迟,播始历期缩短。

2.3 育性表现

2.3.1 自然条件下分期播种育性表现。

2010年和2011年在合肥分期播种H344S观察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表现。2010年从4月10日至6月20日,2011年从5月1日至6月20日,每10 d播种1期。从始穗开始,每3 d取10穗镜检,同时套袋,分别考察花粉败育程度、败育类型及其比例、套袋自交结实率等。由表1可知,H344S在2010年和2011年在合肥地区种植稳定不育期为7月18日至8月29日,至少40 d,花粉败育率在99.8%以上,其中7月18日至8月26日,花粉败育率均为100%,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H344S 不育性稳定,不易波动,在自然条件下的选育过程中均表现稳定的雄性不育,镜检发现无染色花粉。

2012年8月,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专家对H344S进行田间现场鉴定,在自然条件下对8月18日抽穗的1200株群体进行花粉镜检,花粉败育率为100%,对8月1日始穗群体,套袋自交率为99.96%。各项指标达到了光敏核不育系选育标准,一致通过鉴定。

2.3.2 人工气候箱条件下育性表现。

2011年华中农大对H344S进行人工气候箱鉴定,5月15日播种,在鉴定条件为23.5 ℃下培育14.5 h花粉败育度为99.46%,套袋自交率为0;24 ℃下培育14.5 h花粉败育度为99.60%,套袋自交率为0;25.5 ℃下培育12.5 h花粉败育度为99.56%,套袋自交率为0;自然条件下培育14.5 h花粉败育度为99.61%,套袋自交率为0。这表明H344S不论在长日低温还是段日高温条件下,育性温定,且育性转换温度较低(≤23.5 ℃)。

2.4 可繁性

2010~2011年冬春在海南陵水县光坡镇分别

表1 H344S在合肥自然条件下的育性

2010年花粉败育率

%套袋自交结

实率∥%

2011年花粉败育率

%套袋自交结

实率∥%

07-18100.00100.00

07-24100.00100.00

07-27100.00100.00

07-30100.00100.00

08-02100.00100.00

08-05100.00100.00

08-08100.00100.00

08-11100.00100.00

08-14100.00100.00

08-17100.00100.00

08-20100.00100.00

08-23100.00100.00

08-26100.00100.00

08-2999.81.1399.91.4

09-0299.41.4299.41.7

09-0598.33.5298.15.3

表2 H344S的人工气候箱鉴定结果

材料鉴定条件花粉观察

日期花粉败育

度∥%自交结实

率∥%

H344S23.5 ℃下培育14.5 h08-15~08-2199.460.00

24 ℃下培育14.5 h08-15~08-2199.600.00

25.5 ℃下培育12.5 h08-15~08-2199.560.00

自然条件下培育14.5 h08-11~08-2199.610.00

培矮64S23.5 ℃下培育14.5 h08-12~08-1999.430.00

(CK)24 ℃下培育14.5 h08-09~08-1599.540.00

猜你喜欢

籼稻选育优质
从稻名演变看籼稻的起源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杂交籼稻花药基部开裂性状的遗传研究
江西省粳稻种植面积突破6 666 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