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基层临床治疗中安全用药的探讨

2015-10-21罗宗煜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处方药证候中成药

罗宗煜

【摘要】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和诱发原因,探讨基层合理用药规范。方法: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并整理分析。结果:基层临床用药不规范,药物不良反应重视不够,配伍使用不合理,疗程不规范,药证不符等多个原因。结论 加强医务人员专业素质,规范合理使用药物,制定预防对策,提高用药安全。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274-02

一、依法合理用药

这里所说的依法合理用药主要是介绍国家基本药物,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医疗机构中中药的合理使用,对规范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有着积极的意义。

1. 認真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搞好合理用药

WHO 最早在 1977 年提出基本药物的概念, 2009 年 8 月公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标志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正式启动。基本药物制度是国家药物政策的核心内容,主要目标就是促进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药品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完善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制度,加强对医药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并通过《标准治疗指南》与《处方集》规范临床用药行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目前,我国这些配套系统正在建立和完善中,认真贯彻我国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制度,加强对医药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对促进安全、有效、合理的使用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2. 按照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合理用药

药品分类管理是国际通行的管理办法,我国药监局于1999 年通过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进行管理。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 核心是加强处方药的管理,规范非处方药的管理,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切实保证人们用药安全有效。因此临床用药时,必须要规范使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患者不能自行购买和使用。规范使用处方药,应加强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严格按照 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等开具 规范处方;建立相关监督体系,强化对处方药安全的管制,从而达到提高科学用药水平、保障人民健康的目的。

非处方药主要是为了满足患者自我用药的要求,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患者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物。非处方药在满足广大群众自我药疗的同时,因其购买方便,也成为了药物滥用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不断导致药源性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的产生。因此,规范使用非处方药需要把握好医药工作者和患者两个关键环节,避免误导和滥用的产生。

二、辨证合理用药

1. 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疾病的产生是由于邪正相争造成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失去平衡的结果,疾病的本质和属性,往往通过“证”的形式表现,通过辨证去认识疾病的本质。所谓辨证,就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这里所说的证是指能够标明病因、病性、病位的一组症状群,又叫证候。中医认为,同一种疾病由于病因、病性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证候。因而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中医的辨证方法主要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辨证使用中成药就是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应用相应的辨证方法,从多种症状的综合分析中确立疾病的证候属性,进而立法、处方、用药,即“法随证立,方从法出”。

辨证论治作为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既要看到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体质不同,或者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见到几种不同的证,又要看到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相同的证,因而在临床治疗时,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可以采用“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方法辨证使用中成药。

同病异治 中医学认为感冒由于四时受邪不同,有外感风寒、外感风热、挟暑、挟湿的区分,虚人体质不同,又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外感的不同,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神气怯弱,外感之后易出现挟食、挟痰、挟惊的不同特点,因此在选用中成药时必须辨证选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如风寒感冒者,治宜发汗解表、疏散风寒,可选用荆防颗粒、风寒感冒颗粒、桂枝合剂、正柴胡饮颗粒、感冒清热颗粒等;若属风热感冒者,治宜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可选用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羚羊感冒胶囊、双黄连口服液、柴胡口服液等;若属感冒挟湿者,治宜解表祛湿,可选用九味羌活丸、柴连口服液等;若属感冒挟暑挟湿者,治宜解表化湿祛暑,可选用藿香正气软胶囊、保济丸、纯阳正气丸等。若属气虚外感的,治宜益气解表,可选用参苏丸等。若属小儿外感挟食挟惊者,治宜解表、消食、定惊,可选用小儿至宝丸、九宝丸、小儿七珍丸等。

异病同治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滋补肾阴,治疗治肾阴亏虚的基础方,具有广泛的临床用途,如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高血压、慢性肾炎、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黄褐斑、前列腺增生、口腔溃疡、牙周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小儿遗尿、肿瘤等不同系统和科别的疾病,出现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头晕眼花、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遗精滑泄、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肾阴虚的证候,均可选用六味地黄丸治疗。

简而言之,同病异治即指同为一种疾病,由于病因病机、证候属性不同,则治疗方法不同;异病同治系指虽为不同的疾病,却有相同的病因病机、证候属性,因此治疗方法相同。归根结底,所谓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就是同证同治。

2. 辨证辨病相结合 临床实践中,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灵活结合,往往能取得更满意的临床效果。目前上市的不少中成药在主治病证的西医病名基础上增加了中医证候属性,对此类药物可采用辨证辨病相结合的方法,合理使用。

例如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的胸痹范畴,主要病机是心脉痹阻,常虚实夹杂,属实多为气滞、血瘀、寒凝,属虚多为气虚、阳虚、阴虚、血虚,故常分为瘀血阻络、气滞血瘀、寒凝心脉、心气不足、气阴两虚等证候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瘀血阻络证: 多因瘀血闭阻心脉所致,症见胸部刺痛,痛有定处,心悸失眠,舌质紫暗,脉沉涩。可选用地奥心血康胶囊、银杏叶胶囊(口服液、片)、血塞通片(注射液)、灯盏花素片(注射液)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药物治疗。

气滞血瘀证: 多因气滞血瘀闭阻心脉所致,症见胸部憋闷,刺痛,心悸失眠,舌见瘀斑,脉沉弦等。可选用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片)、心可舒胶囊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药物治疗。

寒凝心脉证: 多因寒凝血瘀,心脉闭阻所致,症见胸闷、心痛、形寒肢冷,舌质淡,有瘀斑;可选用冠心苏合滴丸等。

心气不足证: 多因心气不足,气虚血滞,心脉闭阻所致,症见胸闷憋气、心前区刺痛、心悸自汗,气短乏力,少气懒言,舌质淡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可选用通心络胶囊、舒心口 服液等。

气阴两虚证: 多因气阴不足,心脉瘀阻所致,症见心悸气短、胸闷心痛、神疲倦怠,五心烦热、夜眠不安、舌红少苔、脉细数。可选用黄芪生脉饮、参麦注射液等。

3. 辨病论治 在目前临床实践中,常见的一些西医疾病,其中医发病机理比较单一,证候属性区分度不强,因此可以采用辨病论治的方法,按照西医的疾病名称、病理状态或理化检查结果来使用中成药,即属于辨病用药的范畴。例如糖尿病,按照中医的证候分型,95%以上是气阴不足证,因此已经上市的中成药品种中多是针对气阴不足而设,那么对于 2 型糖尿病均可选用此类中成药。如消渴丸、参芪降糖颗粒(片、胶囊)、玉泉丸等。再如高脂血症的治疗。中医虽无“高脂血症”的病名,但可归属于“痰浊”、“瘀血”的范畴,所以主要是采用化痰、降浊、活血的方法治疗,因此具有上述功能的中成药均可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如血脂康胶囊、脂必妥胶囊、通脉降脂片等。

讨论: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应用,人们对中药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中药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人们对其关注度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在基层工作的医务人员,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加上专业知识及专业水平本身不高。对其中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都不太清楚。只有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才能在今后的臨床实践中严格掌握,依法合理用药,辩证合理用药。才能更好地为广大基层群众服务。

猜你喜欢

处方药证候中成药
什么是“双跨药”
销售处方药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孕妇需要慎用的几类中成药
孕妇需要慎用的几类中成药
炮制对于中药药性改变的研究进展
浅析奶牛乳房疾病的中兽医诊疗
处方药营销的“第三条路”
小儿咳嗽不可滥用中成药
怎样选用中成药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