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生命科学类专业转型发展探索——以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为例

2015-10-21曹成全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师资应用型转型

摘要以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为例,从人才培养定位、专业改造思路、人才培养措施、师资转型等几个方面,探索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生命科学类专业的转型发展思路。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生命科学;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5-376-02

作者简介曹成全(1979- ),男,山东泰安人,副教授,博士,从事昆虫分类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4-12-22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数量的增加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步入了大众化的发展阶段,传统的精英式高等教育理念、同质化的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高校办学模式和追求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受到严重挑战[1-2]。多年以来大学毕业生的低就业率和低对口就业率与社会(尤其是企业)难以找到理想的技术人才的矛盾,体现了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转型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已成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这样的大形势,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的生命科学类专业如何转型以发展和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笔者以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为例,刍议地方本科院校生命科学学院或生命科学专业的转型发展。

1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

1.1总体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国家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结合自身实际,树立“立足地方、明确定位,校企合作、开放办学,成就学生、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在办学定位、办学体制、专业建设、课程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变革,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积极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和更坚实的人才保障[3-4]。

1.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就是要求办学单位冲破以往固有的办学理念和方式,尤其是在办学模式、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做大胆的革新,而不是细枝末节的修改,但同时要“实事求是”,不能冒进,要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要根据学院、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宜的转型发展道路,对教师进行分类转型,对学生進行个性化的培养,不能“一刀切”。

1.3不能完全的实用主义

很多人以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就是要完全地迎合市场的需求,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学校就老老实实地培养什么样的人。其实,作为具有“文化引领”等功能的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时候,既要面向市场,又要引领行业,不能用完全的实用主义来培养人才。

1.4特色生态位发展

转型发展的定位也不能“一刀切”,否则会“千校一面”,而是要以特色求发展,立足区域特色(特色产业或资源)和自身优势(如师范优势),在专业、学科、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等领域都要有特色,既不能同于研究型院校,又不同于高职院校。

1.5经营学院

要用经营企业的理念来管理学院,要紧密结合市场的需求和产业发展的趋势,打开校门办学,培养的人才要“畅销”,学院的管理和运作要有效益。

2转型发展的思路

2.1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改造思路

2.1.1人才培养定位。

师范类高校的生命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2.1.1.1师范专业培养骨干师资。

生物科学专业培养中学骨干生物教师,科学教育专业培养小学骨干科学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师范技能训练,包括试讲试教、三笔字、演讲口才、文笔写作等,大力引进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授课或安排学生去中学观摩,大力加强实验技能训练,显著提高学生适应中小学教学的全面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中小学生物教育培养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师资。

2.1.1.2非师范专业培养创新创业型或主动就业的新型人才。

创业人才本身就是一个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不仅要求专业能力,也需要管理、语言表达等能力较强。师范元素的核心就是知识传播、语言表达、协调沟通能力,把师范元素应用到非师范上,非师范人才的综合能力自然得到提高,注入管理学、经济学的内容,创业人才的培养水到渠成。

生物技术专业可定位为培养懂特色种养殖技术的新型农场主,明确到底要教给学生的是什么特色种养殖技术,寻找或培养懂技术的师资或师傅,还要建立或合作校内外的各类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小学期和课余时间让该专业的学生去实践,毕业论文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至少种或养出一种产品,做到真正落地,使该专业成为四川省及其周边地区特色种养殖企业家的摇篮。动植物检疫专业主要就业去向为进出口的检验检疫和对动物疫病的检测:前者的技能学习可以充分利用动植物学实习和标本馆进行,让学生学会一定的动植物分类和鉴定能力,可将此能力作为单独的学分计算或通过学科竞赛促进,然后与乐山市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合作,引进相关专家进课堂,多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使学生熟悉相关业务知识;后者的技能学习主要依托于畜禽疫病检测实验室,学生必须掌握畜禽疫病检测的全部流程和知识,使该专业学生能无缝对接就业市场。

培养的人才有别于普通职业院校的培养定位,不仅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还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的能力或潜力;区别于一般的农业院校的培养定位,不仅懂得农业技术,还会经营,善管理,具有独特生态位,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在就业中占有较大的主动权,称为“主动就业型人才”。

2.1.1.3考研深造学习。

学院的显著优势是高学历的师资多,科研力量强,应将这种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培养大量科研成果多、科研能力强的学生,并且引导、帮助专业基础较好的学生考研,成为研究型人才。

2.1.2专业改造思路。

要加强专业改造,兼顾专业内部的改造和外延的拓展,将生命科学打造成为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专业,尤其是要瞄准现代农业科技的需求,加强农业专业的拓展,衍生出专业群,并注意与周边区域各类农业院校的错位发展,在申报新专业和师资、科研建设等方面走出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2.2人才培养措施

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实行“能力为本,重在应用”、以实践性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实践性、操作性、应用性强的高技能人才[5-6]。

2.2.1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研。跟踪统计近五年或近十年生命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包括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工作单位统计等,充分调研,知晓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了解人才培养与一线需求间的差距,为进行深入全面的教学改革提供数据和奠定基础。

2.2.2建立校企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校企合作规划和合作培养机制,探索学校和企业合建实训基地,尝试引校进厂、引厂进校等校企一体化的合作形式,使学生在企业一线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指导下,参与生产或技术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5]。可以引进企业优秀人士以授课、讲座、指导实践等形式到校任教,根据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设定教学和研究课题,尝试探索与企业联合办学。

2.2.3实行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将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结合,逐步将学徒制、半工半读、远程教育等纳入进来,为学生提供更多样、更实效的学习方式[5]。

2.2.4优化课程和教材。转型发展中的教学主要涉及“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其中,“教什么”很关键,即使师资力量很强,教学水平很高,但还是用全国统编的教材,这些教材缺乏地方特色,且与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教出来的学生还是难逃“千校一面”。因此,应当大力鼓励老师结合自身的研究特长和当地的生产实际,自行编写教材和设置教学内容。

2.2.5大力推进全方位的教学改革。要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毕业论文(强化毕业设计建立产学研链条)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以教学方法改革为引领,重塑教师“传授+教练”双重角色,建设“训练式课堂”,制定“训练式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从“教”与“学”两个主体将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增设经济管理的课程,将生物学与经济管理学结合,培养生物领域的创业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的综合质量。引导行业专家介入人才培养的修订,邀请企业家进课堂,博士教授开设特色课程,鼓励讲授与创新创业有关的内容,给课堂注入活力。

2.2.6注重实践课程和实习环节。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标,大幅度提高实践性课程和案例课程的比重。在四年制的培养方案中,可设置至少两个“实习学期”作为所有学生的必修环节[5]。鼓励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开设特色课程,并出版相关教材。建立“双导师制”,将学生的毕业论文或设计的选题与企业生产的革新或技术难题攻关结合起来[3]。将人才培养与当地的特色产业和市场紧密结合,在产业发展中培养人才。大力进行校内特色种养殖基地的建设,包括高效农业展示实训基地、资源昆虫养殖基地、濒危鸟类驯养繁殖基地等,进而形成“校内实验室体系、校内实习实训体系、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好第三学期,开设大量形式多样、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讲座或实验,允许学生自由地跨年级、跨班级选择,大力提高其实践技能;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增强其创新能力。

2.2.7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完成毕业学分要求的基础上,增加毕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标准:阅读科技论文300篇以上,书写读书笔记3万字以上;要求学生能独立设计实施2种类型的专业实验和1个微型企业的经营实施方案,经专家评审组评审合格;实施“一个好身板,一副好口才,一手好文笔”工程,实行阳光晨练活动,要求学生在大学四年进行口才训练长达100小时以上、脱口演讲5分钟以上、参加晨练400天以上、撰写各种文体稿件100篇以上。

2.3师资转型

学院要转型发展,首要的是师资的转型。师资转型包括教学的转型和科研的转型。

2.3.1教学的转型。

教学的转型就是“双师型”师资的培养,重点培训其教师素质和工程师素质。建立青年教师进企事业单位实践进修制度,用激励措施有针对性地指派部分教师去学习相关技能,尤其是特色种养殖的技术,也就是所谓的到校外找专家或农民“拜师傅”,迅速成为学院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通过企业挂职、跟班锻炼,提升青年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了解地区产业发展最新动向,之后再大力改革课程设置,多设置实践课。新任教师要经过企业实习才能上岗,对取得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要优先聘用[5]。制订相关制度和政策,引进高级工程师充实教师队伍,或聘请企业高水平工程专家来校兼职任教。制订好教师进修学习的激励政策后,先列出学院师资中欠缺的技术技能和相应的学习单位、学习时间及形式,再由教师自由选择或者指派教师进修,进修结束后学院学术委员会要对该教师所学的技术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方可全部下发相关补贴或享受所有激励政策,并颁发技术聘书。同时,师资成熟且实践基地建设好后,学院还可以面向社会组织特色种养殖技术的有偿培训,作为学院的创收手段。

2.3.2科研的转型。高校教师的科研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不矛盾,甚至应该加强,但要注意的是,在支持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大力引导教师从事应用型科研,尤其是与当地经济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结合紧密的科研方向,加强科学研究,着力科技创新[6-7]。积极鼓励教师去地方挂职、进企业锻炼等,促进教师教学科研与地方深度融合,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大力推进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产学研合作[6],甚至探索学院与第三方合办企业。通过“接地”工程带领教师多走出校门与相关的行政部门和企业广泛接触,寻找合作机会,带动教师科研的转型,形成科研方向与当地需求及企业紧密结合的良好态势;通过政策引导,凡是申报国家级以下的科研项目,应用型科研优先推荐,在仪器购置、基地建设、学术交流甚至评先评优等方面都偏向应用型科研的教师。

3结语

转型发展的思路确定后,还要做好相关的组织实施工作:成立学院“转型发展”领导小组,加强转型发展的研讨,充分征求师生的意见,统一思想,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是地方本科院校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能促进学院的健康快速发展。生命科学的特点决定了该类专业要培养接地气、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的新型应用技术人才的人才,学院也要针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结合自身的师资情况,找到自己的生态位[8],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机遇,使学院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向高层次应用技术型的转型升级,健康科学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建平.地方本科高校就业率垫底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立[EB/OL].(2013-07-03)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3/07-03/4995633.shtml.

[2] 石海信.本科院校的转型与应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钦州学院石化专业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3,28(8):54-58.

[3] 孟庆国,曹晔.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路径选择与内涵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3(18):68-71.

[4] 魏哲峰.对我国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发展策略的反思[J].教育探索,2013(12):81-82.

[5] 刘教民.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大力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J].华夏教师,2013(9):5-8.

[6] 孙苏奎.论地方高师本科院校转型的发展环境构建[J].江苏高教,2013(6):55-57.

[7] 卢耀阳,杨上影.特殊性与共性的统一:地方高师院校转型的发展取向[J].教育探索,2013(8):22-24.

[8] 张君诚,王逢朝,许明春.转型中的回归:新建本科院校生态定位的再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34(4):1-2.

责任编辑卢瑶责任校对李岩

猜你喜欢

师资应用型转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沣芝转型记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