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风电场地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分析

2015-10-21唐静朱艳

科技与企业 2015年16期
关键词:断裂带西昌风电场

唐静 朱艳

【摘要】风电场场址区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甘天地乡、耶底乡地区,场址区海拔高程2700m~3550m,总面积约35km2。针对本期工程拟建场地进行了现场踏勘以及初步地质调查,结合前期收集的区域地质资料,初步查明了风电场场址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不良地质作用、水文地质、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本文结合该电站的基本地质条件重点分析了区域构造的稳定性及发育规律,并作出了相应的评价,这对该工程后期的勘察和施工都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褶皱;新构造运动;地震

1、工程概况

风电场场址区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甘天地乡、耶底乡地区,场址区海拔高程2700m~3550m,总面积约35km2。场址距普格县城直线距离约23km,场址内有县乡公路与省道S212连接,通过S212与国家高速G5联网,但该县乡公路至场址距离较长,其弯道较多、狭窄,且局部坡度较大,交通相对不便。

该风电场工程拟安装风电机组50台,并建设一座升压变电站。

针对本期工程拟建场地进行了现场踏勘以及初步地质调查,结合前期收集的区域地质资料,初步查明了风电场场址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不良地质作用、水文地质、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

2、区域地质概况

2.1区域地质构造概述

场址区位于扬子准地台西侧,属滇黔川鄂台拗二级大地构造单元,西邻康滇台隆(地轴)及扬子准地台与甘孜地槽的过渡带——盐源台缘拗陷。区内地质构造[1]具有以下特征:

1、基底由前震旦纪变质岩系——昆阳群组成,构造线为近东西向。盖层构造线则呈南北向展布。

2、区内强烈的构造运动只有两次。晋宁变动使地槽迥返,形成褶皱基底;“四川运动”使盖层发生剧烈而全面的褶皱。

3、自下古生代以来,几度表现了强烈而明显的不均衡的升降(振荡)运动。导致了某些地层的缺失和断裂的发生、发展、复活以及岩浆岩的活动。

4、区内盖层的褶皱形态大致以四开——交际河断裂为界,其东褶皱形态紧密甚至倒转,一般为背斜窄而陡,向斜宽而平;其西褶皱开阔。与盖层褶皱的同时,在背斜的轴部或两翼有高角度的冲、正断层产生。因而背斜多被破坏,向斜保存完好。

5、场址区内附近的安宁河、则木河及四开——交际河等断裂,均产生于二叠纪以前。白垩纪末的“四川运动”,不但复活了这些断层,还发展了南北向的断裂系统,产生了东西向或近东西向的横断层,错开了南北向断层,形成了泛见的“截切构造”。

6、区内新构造运动明显,表现以上升为主,局部为翘起或陷落,并有断层复活、河流改道、地震频繁等新构造运动迹象。

2.2新构造运动

凉山近南北向活动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中段东侧,与鲜水河断裂带左阶雁列,与小江断裂带右阶雁列。大体呈南北或北北西方向展布的凉山构造带,自北而南主要包括普雄河断裂、布拖断裂和四开-交际河断裂。晚新生代以来的活动,凉山南北向构造带以明显的左旋走滑为特征,相应的倾滑位移分量不大。初步统计得到其晚第四纪以来的走滑速率为2mm/a左右,晚新生代以来位移规模13.5~15.5km。凉山活动构造带的活动,弥补了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中段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活动存在的位移和速率亏损。

区内新构造运动明显,部分地区表现得很强烈。老断层的复活,其中的则木河断裂与罗西断层的复活迹象最为明显。这些复活断层在布托盆地断开了第三系,在则木河断开了第四系。沿断裂带尚有温泉分布,如普格热水塘和荞窝大槽河、昭觉四开等地均有。沿安宁河谷第三系亦发生了微倾斜和小型褶曲与断裂,河西及太和亦有温泉多处,这都是复活断层的产物。

虽然场地区构造活动表现得较强烈,但场地距则木河断裂、罗西断裂较远,因此对场地的稳定性影响很小。

3、地震

场区位于青藏高原南东缘,伴随着青藏高原第四纪以来的强烈隆升,该区域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的差异抬升运动,边界断裂的左旋走滑运动亦很强烈。因此,近场区的垂直差异运动的幅度和水平走滑运动均很明显,是一个新构造运动活跃的地区。近场区范围内的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其主要活动断裂构造为则木河断裂和罗西断裂。

则木河断裂是近场内活动性最强的一条全新世断裂,断错地貌较为发育,常见水系、山脊、洪积扇等地质体产生左旋位错,其全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在4.5~7.9mm/a左右。则木河断裂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强烈地震,分别是:814年西昌7级地震,1489年西昌6级地震,1732年西昌南东6级地震和1850年西昌、普格间7级地震,其中以1850年西昌、普格间7级地震为最大,该次地震形成了长达85km的地震裂缝,最大同震位错也达到8m。因此,根据历史地震重演原则和地震构造类比原则,则木河断裂未来存在发生7.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该断裂的地震活动[3]是工程场地地震影响的主要来源。

2003年6月17日和7月10日,先后在四川省西昌市和西昌-昭觉间发生2次ML4.8级强有感地震,根据西昌地震遥测台网各子台的P波初动求解震源机制,结合地震所处的地质构造以及现场烈度考察圈定出的结果分析,认为这二次地震是由安宁河断裂带、则木河断裂、凉山断裂所围成的凉山小菱形块体活动的结果。(该段摘自《四川地震》2004年第4期《2003年6、7月西昌二次4.8级地震的预测与分析》)

近场内的其余几条断裂由于规模不大或活动性较弱,未来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小,不致对工程场地产生较大影响。

4、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

区域范围包括了川滇块体北东边界的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川滇块体内部的理塘断裂、玉农希断裂、盐源—宁蒗弧形构造带、程海断裂、中甸—大具断裂和丽江断裂以及荥经—马边—盐津断裂带、大凉山断裂等主要地震构造;区域的近代弱震活动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近代弱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二是绝大多数弱震均沿断裂带丛生,显示出活动断裂对中、小地震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区域强、弱地震活动呈明显的不均匀性分布,其分布格局与区域性断裂构造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强震的主要活动场所是活动断块的边界、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和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的地区。

根据工程场地及其周围的地震地质条件、地震活动特征、深部构造背景,参考我国第三代和第四代区划图的工作成果,对研究区范围的潜在震源区进行了划分,大致可分为瀘沽8.0级潜在震源区,西昌8.0级潜在源区,布拖7.0级潜在震源区,普威6.5级潜在震源区等。

因此,总的来看,该区处于新构造运动活跃的区域,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差。

参考文献

[1]文华国,郑荣才,沈忠民.四川盆地东部黄龙组古岩溶地貌研究[J].地质论评,2009,(06):816-827.

[2]潘家铮.建筑物的抗滑稳定和滑坡分析[FM].北京:水利出版社,1980.92—95.

作者简介

唐静,女,1981.7,四川宜宾,汉,硕士,讲师,现任教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事岩土勘察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断裂带西昌风电场
北京市平原区黄庄-高丽营断裂北段土壤气汞地球化学特征
风电场集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特性分析与保护
冷冻断裂带储层预测研究
西昌:监督“硬”措施优化营商“软”环境
基于自升式平台的某海上风电场风机安装施工方案
西昌过年,吃李小肠烧烤
How might the individual personalities of employees affect the level of job satisfaction?
对边缘地带论的发展:“断裂带”分析
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九年级英语期末测试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