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在桂东开展第一次全县分田运动

2015-10-21郭谦贵

湘潮(理论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土地革命革命军工农

郭谦贵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农民的核心利益问题。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地区后,就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桂东5个县进行了多次打倒豪绅、发动群众的游击革命活动。1927年10月至1928年2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在边界各县进行的打土豪分浮财的游击革命活动,为边界土地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28年3月底到4月初的8天时间里,毛泽东成功领导了湖南桂东的第一次全县分田革命运动,涉及20多个乡镇和150多个村,参与群众近6万人。在桂东,毛泽东第一次大面积的插牌分田革命运动取得了成功,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革命根据地的一个县范围内进行插牌分田的革命探索。桂东成了《井冈山土地法》诞生前的早期经济制度样板。这次插牌分田,形成了土地革命时期分田革命运动的“桂东模式”。

一、毛泽东第一次全县分田运动的历史背景

(一)左倾路线指导下的疯狂式革命思维影响

1928年3月上旬,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还处在初创之时,根据深受“左”倾错误路线影响的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湘南特委派宣传部长周鲁到井冈山,传达1927年11月中央临时政治局在上海召开的扩大会议精神,指责毛泽东工作太右,烧杀太少,没有执行“使小生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的政策,并将前委改组为师委,何挺颖为书记,毛泽东改任师长,强令工农革命军离开井冈山,进军湘南,策应湘南起义。

(二)毛泽东策应湘南起义取道桂东

1928年3月28日,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由酃县的中村进入桂东四都境内。29日,部队到达四都东水。桂东县赤卫队队长刘雄得知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奉命从井冈山前来策应湘南起义取道桂东时,立即带领队伍从江西上堡出发,跋山涉水,日夜兼程,正好在四都与工农革命军会合。

毛泽东早在井冈山时就已经知道桂东的工农群众富有革命斗争精神,当年的农民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马日事变后,组建桂东县赤卫队,拿起了枪杆与反动派开展斗争。毛泽东决定在桂东组织、发动群众,复兴桂东工农革命运动,推动桂东乃至整个湘赣边界的工农武装割据。1928年3月底4月初,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桂东沙田时,因大革命失败,中共桂东地方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党员数量减少一半,中共桂东支部与上级党组织又经常失去联系,革命处于低潮。因此,摆在毛泽东和前委面前的首要任务是着手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在工农革命军的帮助下,桂东原已隐藏的党员与之配合,在四都、沙田等地发展了优秀的游击队员邓声掷、黄奇志、黄奇庶、郭水声、欧阳昆、郭有绿、李飞机等一批共产党员。

二、毛泽东第一次全县分田运动的历史过程

(一)毛泽东召开部署全县分田运动会议

3月30日晚,毛泽东在沙田万寿宫召开工农革命军第一团的负责人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提出,要巩固井冈山根据地,就要把桂东拿到手,把桂东作为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的一个前哨。会上决定以班、排为单位组织宣传队,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消除群众顾虑;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帮助建立工农政权,在桂东县境内组建19个区、乡级工农苏维埃地方政府;发展地方武装,做好军队筹款工作。会后,宣传队按照毛泽东的部署,打着红旗深入乡、村,出告示,写标语,进山喊话,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在农民家里,他们帮助群众挑水、扫地、舂米、推磨,与群众促膝谈心、交友,消除群众顾虑。在地方党组织和原来的农运骨干、积极分子的协助下,很快地就把那些进行过反攻倒算和民愤极大的土豪劣绅又揪了出来。群众很快被发动起来,躲在外地及深山老林里的人,都纷纷回到自己的家中,投入到毛泽东亲自领导的打土豪、分田地的伟大浪潮中。

(二)毛泽东在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说

3月31日,正值沙田墟赶集日期,工农革命军在此召开群众大会。上午10时许,沙田戏台下人山人海,墟场的墙壁上到处贴着“打土豪分田地”“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推翻国民党统治”等标语。毛泽东登上戏台,向广大群众发表演说,他先问大家世上什么人最多,是穷人多还是富人多?接着,以极为生动而又通俗的话语,讲解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讲述工农革命军的性质和共产党的革命宗旨。他指出,中国四万万同胞,大多数是穷人,人多力量大,只要团结起来,革命只会胜,不会败。号召穷苦工农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自己的政权,坚持与反动派斗争到底!

这次大会上,毛泽东不仅登台演讲,还为大会写下了“旧世界打得落花流水;新社会建设灿烂光明”的对联,贴在沙田戏台的两根粗大柱子上。这副对联,既表述工农革命的现实,又说明工农革命的目的,为广大工农民众所易理解与接受,起到了动员广大贫苦大众起来参加工农革命的作用。

(三)成立桂東县工农兵政府

3月31日晚,毛泽东又在万寿宫中厅主持召开了工农兵代表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桂东部分区、乡、村的工农代表,地方党组织的负责人,农民赤卫队负责人及工农革命军的部分负责人。在听取了各方代表的情况反映后,毛泽东对马日事变后湖南革命斗争形势作了极为精辟的分析,指出:“只有深入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和工农武装,才能夺取革命胜利。”并对怎样去争取群众,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农兵政权,组织赤卫队等重大事项,作了非常详细具体的讲述。要求把土豪劣绅的土地、财物、粮食等分给农民,解决贫苦农民目前的生活困难,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希望大家一定要注意政策,同时批评了中共湘南特委要求乱烧乱杀的错误倾向。

在万寿宫召开的工农兵代表会议上,成立了桂东县工农兵政府(后改称桂东县苏维埃政府),下设农工部、财政部等,同时成立中国共产党桂东县委员会。根据工农兵代表要求,毛泽东决定:把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三营八连党代表陈奇留下来,担任桂东县工农兵政府主席、中共桂东县委书记,由工农革命军先锋队队长郭振声任组织部长。中共桂东县委的成立,为桂东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武装斗争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4月1日,毛泽东从住处大河村大堂丘屋场来到沙田墟同益布店门前与群众亲切交谈。他用学来的“老表”这个湘赣边界平辈间的称谓称呼群众,使人感到格外亲切。用“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折断难”的比喻,启发群众团结起来闹革命;用“天下乌鸦一般黑”来形容国民党和各地土豪劣绅都一样地压迫穷人,剥削穷人;用李闯王闹革命、农民不纳粮的事例号召农民起来打土豪、分田地,斗争土豪劣绅。同时,毛泽东还向群众宣讲工农革命军是工人农民的队伍,是为穷苦老百姓谋利益的,不抓壮丁,不打穷人,不调戏妇女,不强买强卖,欢迎“老表”们都来参加工农革命军。毛泽东声音宏亮,幽默风趣,深入浅出地向老实巴交的桂东人讲述革命的道理,句句说在听众的心坎上,大家一听就懂,一说就服。

(四)召开动员土地革命的群众大会

4月2日,工农革命军在沙田墟后的晒布堆召开开展土地革命的群众大会。桂东各地的工农大众,胸前佩着红布条,从四面八方涌进晒布堆的草坪里。10时许,毛泽东在桂东县工农兵政府主席陈奇陪同下步入会场。毛泽东向近万名群众作了关于开展土地革命的动员报告。讲述了为什么要开展土地革命和如何开展土地革命的问题;并号召人民大众在工农兵政府领导下,积极投入到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中来。会上,工农革命军把缴获土豪的铜板、衣物等分发给到会群众;枪毙了给敌人通风报信、杀害革命军战士的反革命分子,还把几个民愤极大的土豪劣绅揪到台上示众。台下群情激愤,一片欢腾。群众高喊“打倒土豪分田地”“推翻国民党统治”“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

全县群众立即行动了起来,掀起了土地革命的热潮,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竖起了分田分地这一革命旗帜。在运动中,有人提出不给土豪劣绅分田,还有人提出要烧掉土豪劣绅的房屋。毛泽东得知后,及时制止了这些过“左”言行,他开导农民说:“田,还是要分,只是不分好田。烧房子有什么用?我们革命,要消灭的是反动势力,是封建思想。房子留下来,还可以办学堂嘛!”这次,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团来到桂东沙田,发动沙田片区20多个乡、100多个村的贫苦农民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运动。

三、毛泽东第一次全县分田运动的历史意义

(一)毛泽东第一次全县分田运动形成了土地革命时期最早的分田模式即桂东模式

沙田土地革命的群众大会召开后,桂东20多个乡镇、150多个村,开展了分配土地的革命运动。参与群众达6万人,涉及土地10万多亩。一时间桂东全县红旗漫卷,分田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由于有红色政权,组建并留下了革命武装,分田运动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巩固。

土地革命桂东模式的分田步骤是:一、调查土地和人口,划分阶级;二、发动群众清理地主财产,焚毁田契、债约和账薄,把牲畜、房屋分给贫雇家,现金和金银器交公;三、丈量土地,进行分配,公开宣布分配方案,插标定界,标签上写明田主、丘名、地块。土地革命桂东模式的经验在于,武装斗争是根本,土地革命即农民的利益是目标,是旗帜,根据地和红色政权是保障,只有在有根本和保障的前提下,农民分田分地的目标才能实现,也只有在这面旗帜下,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利益才会跟着共产党走,跟着红军走。什么叫做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那个时候,让农民分到自己的田地,这就是最实在的体现。

陈士榘在《打土豪分田地》的回忆文章中介绍道:毛泽东说,“我们插牌子,本身也是很好的宣传。例如国民党的士兵到了根据地来,他们一看到田里到处插上了牌子,看到我们这里打了土豪分了田,也会说红军好。有些国民党士兵因受打土豪分田地的影响,开小差跑回家去。插牌分田后,农民有了田地就会跟着共产党”。分田地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既争取了群众,又瓦解了敌人,一举多得。

(二)毛泽东第一次全县分田运动是《井冈山土地法》诞生前的农村经济制度样本

毛泽东领导的第一次全县分田革命运动,为1928年5月20日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讨论边界土地革命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为1928年12月《井冈山土地法》的颁布施行提供了模范样本。《井冈山土地法》是土地革命时期我党制定的第一部土地法,共九条十四款,以简明扼要的文字明确规定了没收土地的范围和归属、分配土地的数量标准和区域标准、土地税的征收和支配等一系列具体政策。土地革命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井冈山土地法》颁布实施后,拥有边界土地总数60%以上的地主阶级被消灭,中农、贫农所占有的土地总数由28.26%提高到85.34%。经济地位的显著变化,也使群众参与革命的热情得到极大鼓舞。后来,在多年的土地革命过程中,从《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到二七会议、南阳会议,各根据地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为了保证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县、区、乡各级都建立了土地委员会。“桂东的沙田一带,三月八月两度分配土地,建设了党的组织,属于以龙溪十二洞为中心的湘南特委管辖。”[1]

(三)土地革命时期的桂东模式伴随党的事业发展经修正推广由桂东走向了全国,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

红军战争的胜利和根据地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红军所到之处,燃起了阶级斗争的熊熊大火,到处呈现出一派“分田分地真繁忙”的革命景象。大规模插牌分田的土地革命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贫苦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力地支援了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在创建紅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探索。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有100多次,遍及14省140多县(市),参加起义的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有数百万人。这些起义,高举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旗帜,给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以有力的回击。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成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来源。

毛泽东在湖南桂东进行的第一次全县分田革命运动,组建了中共桂东县委,组建了县级革命武装队伍,组建了县级苏维埃政府。形成了土地革命的桂东模式。这既是插牌分田的经济斗争运动,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在革命根据地中的一个县进行建党建军建政的成功探索。土地革命的桂东模式初步提出了一条基本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它动摇了几千年以来农村的土地制度,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及后来中央苏区及其他苏区大规模的土地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我们党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的形成打下了开创性的基础,其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对1946年以后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运动也有着深远影响。

有恒产才有恒心。“打土豪、分田地”,土地革命时期的桂东模式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夺取全国胜利、夺取全国政权的一大法宝!一大秘密武器!一大经济谋略!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井冈山的斗争》[M]一文,199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系湖南桂东县委党校教研室主任、讲师)

猜你喜欢

土地革命革命军工农
刀子会不会落在我们头上
国民党大烧大杀下的工农劳苦群众
参与和被参与:孙中山与黄埔军校早期政治教育1924—1925
井冈山时期土地革命范式分析
习仲勋与西北地区的土地改革
帝国主义屠杀剥削工农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廉政建设探析
简析建国前后的农村经济变迁
梭镖
关于学生和工农结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