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音乐创作如何利用民族音乐资源

2015-10-21翁辛琳

华人时刊·中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曲式结构民族音乐旋律

翁辛琳

【摘要】本文主要从改编民族音乐的旋律、扩展民族音乐的曲式结构、运用民族音乐的调式调性等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为当代音乐的创作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民族音乐;旋律;曲式结构;调式调性

中图分类号:J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256-01

民族音乐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她是人民群众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集体创作出来,然后历代相传、传唱至今的一种文化艺术。它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经过了时间的验证,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光辉灿烂、绚丽多姿的民族音乐对当代音乐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国内外利用民族音乐进行创作取得成功的事例不胜枚举。

民族民间音乐是当代音乐创作不可或缺的源泉和动力。倘若没有民族民间音乐的滋润,当代音乐创作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如何利用民族民间音乐资源,是直接借用民族民间音乐的旋律,还是依其音阶、调式特征而创作,是当代作曲家进行音乐创作时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改编民族音乐的旋律

民族音乐的旋律特别是民歌旋律,因其集体加工、代代传唱形成,堪称人类音乐艺术的精品。将其直接运用到大型音乐作品创作中,或者对其进行改编、变奏等加工,这是音乐创作中非常重要的艺术手法。在改编以传统民歌为基础的作品时,民族音乐的工作者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保留原曲的骨干音,环绕骨干音加入小音符,这些小音符多是倚音、波音等装饰音,或是加入有解决倾向的和弦外音;保留原民歌的个性音程、特定节奏型,通过大量运用润腔,即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对唱腔加以美化、装饰、润色的独特技法。针对不同题材和特点的作品,使用不同的润腔手法:在抒情性的作品中多用倚音、波音、滑音等各种装饰音;以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为题材的兼具叙事抒情和戏剧性的歌曲多用甩腔、顿腔、哭腔等独特唱腔。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借用大量北方戏曲的板式和唱腔,使歌曲呈现出旋律线条宽广明亮、旋律富于戏剧化的特征。

二、扩展民族音乐曲式的结构

曲式,是乐曲的结构形式。曲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种段落,根据这些段落形成的规律性,而找出具有共性的格式便是曲式。音乐在时间上无论长短,两三分钟或两三小时,都必须有一个结构框架,有个章法,而不是混沌一片。这种结构框架或者章法,不是预设的理论,而是在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思维范式。曲式有很多种,正如大的宫殿有大的结构,小的屋舍有小的形式一样。可是无论大小,无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创新之作,曲式结构都会包含以下三个原则:对比、变奏、重复。

对比是由作品中的多个音乐材料造成的,它们在旋律形态、节奏、情绪特征上的不同会给听者带来别样的感觉。音乐的进行、冲突、情緒的改变都来自于对比——强与弱、弦乐与木管、快与慢、大调与小调等等,以此推动和开展乐思。以王志信的《桃花红,杏花白》为例,它是一个比较规范的三段式的曲式结构,遵循ABA的创作模式,A段与B段之间用明显的节拍转换来预示新的主题,并形成鲜明的对比。

变奏手法是将音乐材料在保留某些特征的情况下进行变化,一方面仍可以使人听出原型,同时又有新鲜感。比较简单的变奏是基本保持主题的旋律轮廓、节奏型甚至和声,只是添加一些小小的装饰。稍复杂的,则会将旋律、节奏、调式、调性、和声都做较大幅度的改变,甚至只是选取原材料的某个因素加以发展,以至于几乎听不出它们和原型的联系。民族音乐作品中的“展开”就属于这种类型的变奏。

重复是指音乐材料的再次出现。一发而逝是音乐艺术的特性之一,为了让听者对音乐素材留下深刻印象,重复或带有变化的重复就是必须的手段。此外,再现也是重复的一种形式。当一个音乐材料呈现之后有新的因素出现,在新因素后面前述材料的重新出现,称作再现,这种手法可以给全曲带来呼应、对称、稳定的感觉。再现可以是原封不动的,也可以加以变化,使之获得一种总结、升华的效果。以民间传说题材的新编民歌《牛郎织女》为例,从整体上看是一个声乐作品器乐化的结构,可以看成不规则的三段式结构的歌曲。A1段是A段的变化再现,变化体现在调性和旋律方面;再现体现动机发展、节拍、节奏型等方面;B段由两部分构成,b部分由叙述性的规整的乐句组成,c部分主要借鉴运用了戏曲中“摇板”的元素,乐句相互关联、一气呵成。

三、运用民族音乐的调式调性

在传统音乐理论中,由若干个音合理地组织在一起,并以某个音为中心构成的一个体系叫调式,调式的性质、特点叫调性,由主音、下属音和属音的重要支持而形成,调式是音乐的灵魂和神经中枢。民族音乐中善用调的色彩来表现歌曲的色彩,善用调式调性的改变来表现旋律的变化发展和人物的感情变化。以抒情性的民歌为例,它较少转调,呈现较为规整的现代歌曲的特点,节奏特征稳定,拍子变化较少。而以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依托,大量借鉴传统戏曲元素的大型歌曲,则调式调性色彩转变较多。可以看出,民族音乐充分运用民族五声调式进行发展,并通过调式调性的变化来反映故事发展和主人公情绪变化,通过调的色彩改变来体现故事的转折变化和情绪的大起大落。

猜你喜欢

曲式结构民族音乐旋律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给你的信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7月,盛夏的旋律
和声曲式分析
浅析女高音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的演唱风格与艺术处理
舒伯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D850)第一乐章创作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