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中国教育“记忆”

2015-10-21闫志刚张韦韦

教育与职业(上) 2015年1期
关键词:记忆职业改革

闫志刚 张韦韦

时光匆匆中,我们送别了不平凡的2014年。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回首这一年,“改革”成为社会各领域发展主基调。而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教育事业作为发展之基、民生之本,被政府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也走在了改革的前头。由此,2014年成为成色十足的教育“深改元年”。教育领域各项改革积极有序推进,成为社会改革中可圈可点的亮丽风景。

教育要发展,根本要靠改革。然而,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教育改革,许多改革命题都凝聚了万千民众的热切期盼,也积聚了长期的深层次的矛盾,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然而,改革,就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化解深层次矛盾,能否见到成效,让人民群众满意,关键就是能否敢于“啃硬骨头”“碰硬钉子”,而不是放空枪、搞花架子。党中央、国务院用“给力”的政策回应了民众的教育诉求,展现了教育改革的决心与魄力。

一些关键领域、深层次问题得以“破冰”,而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作为教育改革的“中枢”,高考改革集聚了教育领域最深层次的矛盾,最为错综复杂,也最为牵动人心。高考改革如何推进,考验着政府教育改革的决心,也考验着改革者的智慧。2014年,在中央推动下,高考改革方案如期出台,随着相关政策的渐次“落地”,高考改革也开启了新时代。

2014年,是名副其实的“职教年”,对于中国职业教育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从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到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及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政策“春风”让职业教育的弱势地位正在被改变,肩负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使命的职业教育已经站上“新高地”。

而在教育其他领域,也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齐头并进,万千家庭的“教育梦”有了现实的依托。教育的健康发展为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也为处于改革关键期、攻坚期的社会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当前,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态势已经形成。然而,新常态下,教育改革要涉过“深水区”,除了需要多一些魄力,也需要一些新思维。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一个美丽的“教育梦”,圆了这个“教育梦”,才能铸就共同的“中国梦”。

教育蓝图绘就,改革扎实推进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坚持立德树人、促进教育公平、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等方面做出了部署,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月15日,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讲话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建立科学规范的治理体系,形成高水平的治理能力。

3月,在全国“两会”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而纵观2014年,教育各领域改革扎实有效推进,在一些关键问题、关键领域有了实质性的突破。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成“两会”热点

相比高考改革议题的万众瞩目,职业教育在“两会”中很多时候都是一个“冷角色”,職教界的代表、委员少不说,关于职业教育话题也少被提及。而今年“两会”,关于职业教育的话题多了起来。这源于“两会”召开之前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发挥好政府引导、规范和督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为广大年轻人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

会议同时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高等教育“转型”,地方本科院校首当其冲

今年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备受关注。

其实,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最早发轫于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2013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在有条件的地区试办应用技术大学(学院),实施本科阶段职业教育,并与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相衔接”。同年6月,在教育部推动下,国内35所地方本科院校发起成立了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该联盟的成立拉开了地方高校转型的大幕。

但将地方高校转型纳入国家意志、业内逐步形成共识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却是在2014年。今年年初,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报告》,提出推动新建本科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明确“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实行转型”。4月25日,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举行,论坛以“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为主题,提出推动、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观点,并达成了驻马店共识。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

习近平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四青年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他指出,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

习近平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广大青年要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用力,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于实处着眼,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回应社会关切,高考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

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9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要通过深化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这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依据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高考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考虑到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这次改革先选择在条件比较成熟的上海市、浙江省开展试点。

随着《意见》的出台,高考改革的各项政策也逐渐“落地”。12月16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两项政策,明确提出“全科覆盖”“分类考察”“不分文理”“两次机会”“严格公示”等措施。

凝聚共识,社会各界为职业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6月3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题协商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会议。俞正声在会上指出,职业教育问题关系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长远竞争力提升,关系亿万劳动力就业,既是教育问题,更是重大民生问题和经济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专题协商会,并认真听取了委员们的发言。她说,全国政协围绕职业教育问题进行专题协商,有助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会上,27位委员和专家围绕完善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创新、产业变革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改革职业技能鉴定机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发展、完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等问题作发言,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对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意见建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以及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中国职业教育工作的情况并与委员互动交流。

据悉,为开好这次专题协商会,会前俞正声主持召开了主席办公会议研究确定视察调研活动安排。全国政协多位副主席,相关专门委员会、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國工商联都分别围绕会议议题开展了深入调研。

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6月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圆满闭幕。这次会议最大的亮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和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作为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决定》对中国职业教育做出基础性战略规划。针对民众对职业教育仍存在诸多偏见、职业院校的学生仍旧缺少上升通道、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仍不高、职业教育还缺乏足够的社会吸引力这些问题,《决定》出台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改革举措,意图打破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结束了职业教育“断头教育”的历史,打通中职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对职业教育的培养层次进行了进一步界定,指出今后的职业教育将包括高中、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几个阶段,还要有与职业教育特点相符合的学位制度,职业教育的层次更加丰富,人才培养目标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即由技能型人才转向技术技能人才;明确了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地位,首次提出企业要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并将以政府购买服务或税收优惠等方式给予支持;职业院校有了更多办学自主权,《决定》提出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

《决定》还明确提出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职业教育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带来了职业教育管理上的变革,由过去单一的政府“管理”模式,转为更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发展需要的现代“治理”,这对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奏响职教改革发展“强音”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于6月23~24日在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习近平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习近平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前接见与会全体代表并讲话。李克强强调,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不仅要围绕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公共服务要求和扶贫攻坚需要,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让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劳动大军,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上新台阶。

这次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召开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新一轮职教改革“引航”

5月31日,“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分赛区比赛在山西太原拉开帷幕。今年大赛共设12个专业类的95个比赛项目,在天津主赛场和北京等12个分赛区举行,其中天津主赛场举办35项比赛,12个分赛区举办60项比赛,参赛选手逾万人。今年,大赛在赛项设置上更加强调与产业结构升级和高新技术发展同步,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赛项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行业和知名企业参与赛项超过八成,比赛内容直接与产业前沿技术相对接;竞赛项目专业覆盖面超过80%,体现了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结合的办赛理念。

与往届大赛相比,今年的大赛格外引人关注,因为大赛期间,酝酿已久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了。习近平主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了重要指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要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比较充分就业提供支撑。这期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作为职业教育的“风向标”,技能大赛如何才能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如何才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为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提供更多的技能人才支撑?这是近年来职教界人士不断探索与实践的发展课题。

打破“211”“985”壁垒,大学格局将洗牌

是否废除高校“211工程”“985工程”是2014年年末最热话题之一。

从今年5月开始,关于“211”“985”高校存废的争论在网上持续发酵,到11月份到达顶峰:从月初开始,“国家已低调废除高校‘985工程‘211工程,中国大学格局面临重新洗牌”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13日,教育部通过其官方微博“微言教育”公开表态,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突出绩效原则,鼓励改革创新,避免重复交叉,提高集成效益,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况”,但关于“985”“211”高校的存在价值、教育资源失衡、大学等级森严、利益固化等弊端却再度成为热议焦点。21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2014年省部共建地方高校工作研讨会”上表示,“今后,更多的国家重大项目将会在支持范围、遴选条件等方面对地方高校一视同仁,破除‘985‘211等身份壁垒,更加注重绩效评价。”

杜玉波的表态,本是意在鼓励“省部共建地方高校、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但在“985”“211”计划改革呼声高涨的背景下,此番言论被视作“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就‘985‘211高校存废的首次公开表态”,其中所释放的信号也确实印证了教育部此前一直强调的“985”“211”“不会再新增高校,并将引入动态竞争机制”的改革思路。

由此可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正在从单项改革转变为综合改革,从增量改革推进到存量改革,从表层改革深化到深层改革。

杜绝高校科研经费“腐败”,构建高校科研经费长效管理机制

随着部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腐敗”行为进入公众视野,教育部将“严肃查处高校挪用、贪污科研经费的违纪违法案件”纳入了2014年工作要点。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客观存在,与其讳疾忌医,不如请医问药。为此,教育部组织召开直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情况第二批专项检查动员部署会,要求专项检查对75所直属高校全覆盖。专项检查采取学校自查和入校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学校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的情况、学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建设情况、学校科研经费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情况、学校履行法人责任情况等。

中央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王立英表示,社会对高校的要求标准更高、标尺更严,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象牙塔内和科学殿堂中的违法乱纪、贪污腐败行为。

完善法律政策,为民办教育发展扫清障碍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民办教育改革指明了制度性方向,完善民办教育法律政策成为今年民办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

继去年开展《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工作,今年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就《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调研。除了修法,完善民办教育政策的步伐也未曾停止。围绕解决民办教育发展宏观政策问题,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力图解决困扰民办教育发展、涉及多部门协调的突出问题,如法人属性、分类管理、财政扶持、治理结构、政府服务等。该政策其间二十几次易稿,博弈过程也体现出民办教育改革不易。

猜你喜欢

记忆职业改革
我爱的职业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五花八门的职业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