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品种新科19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2015-10-21周联东孙佩刘经纬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20期
关键词:栽培模式播期密度

周联东 孙佩 刘经纬等

摘要 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期、密度、施氮量对玉米品种新科19产量形成的作用效应,建立回归模型并分析各因子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施氮量对新科19产量影响最大;当密度60 000株/hm2、播期6月5日、施氮量450 kg/hm2时,达到最高产量13 283.53 kg/hm2,为最佳组合。

关键词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播期;密度;玉米;栽培模式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20-073-02

Abstract Quadratic orthogonal rotation design of three factors is appli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owing date, density and nitrogen to maize hybrid Xinke19. The results show that nitrogen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for yield. Maize production could achieve the high yield goal 13 283.53 kg/hm2 when sowing date, density and nitrogen were 60 000 plants/hm2, June fifth, 450 kg/ha, respectively.

Key words Quadratic orthogonal rotation design; Sowing date; Density; Maize; Cultivation mode

良種良法配套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深化育成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才能管控品种当地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风险,也是延长品种推广寿命最佳方式。目前生产上推广的玉米品种多,但针对当地生态条件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较少,影响了品种在市场上应用效果,也难以体现品种真正价值。研究认为,密度、肥力、温度、光照、施氮量、播期、收获期等均会影响玉米的产量[1-4]。该研究采用3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玉米品种新科19产量与播期、密度、施氮量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探索新科19最佳高产种植操作规程,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加快新科19产业化进程。

1 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玉米品种新科19。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3年在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辉县试验地进行,土质粘壤土,肥力中等。0~20 cm土层含有机质2.875%、全氮0.148%、速效氮64.5 mg/kg、速效磷48.7 mg/kg、速效钾194.6 mg/kg。

以播期、密度、施氮量为试验因素,每个因素设5个水平,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因素水平编码值如表1所示,试验设23个小区,随机排列,密度、播期、施氮量设为X1、X2、X3。设密度上下限为75 000、45 000株/hm2;播期上下限为6月20日、6月6日,麦田套种分别于5月21和27日播种,夏直播分别于6月5、14和20日播种;施氮量上下限为600、300 kg/hm2。重复 2 次,小区行长6 m,行距66.7 cm,6行区等行距种植,取中间4行计产。其他田间管理同常规大田。

2.2 主效应分析

产量与各因素间的效应关系采用降维分析法,当对回归方程的某一因素进行分析时,其他因素为零水平。根据各因素水平变化对新科19的产量影响做函数曲线,由图1可见,各因素对新科19的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程度依次为施氮量>播期>密度。就单一因素而言,密度在45 000~60 000株/hm2,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当密度超过60 000株/hm2时,产量反而下降;播期在5月21日~6月5日范围内,产量随播期的推迟而提高,当播期超过6月5日时,产量反而下降,因此麦田套种适宜播期为5月27日,夏直播适宜播期为6月5日;施氮量在300.0~450.0 kg/hm2,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当施氮量超过450.0 kg/hm2时,产量反而下降。由此可见,各因素曲线在0水平出现最高点,说明当X1=0、X2=0、X3=0时,即密度为60 000株/hm2、播期为6月5日、施氮量为450 kg/hm2时,最高产量达13 283.53 kg/hm2。

3 结论与讨论

众多研究表明,提高玉米产量主要依靠玉米品种产量潜力和配套栽培技术的共同进步结果[5-6]。因此,深化育成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才能充分发挥品种增产潜力。玉米品种新科19高产稳产、适应广,在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该研究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探讨了播期、密度、施氮量对玉米品种新科19产量形成的作用影响,结果表明,新科19最佳种植方案分别为适宜密度60 000株/hm2、最佳播期6月5日、施氮量450 kg/hm2。

参考文献

[1]刘明,陶洪斌,王璞,等.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9,17(2):108-111.

[2] 张宁,杜雄,江东岭,等.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32(5):7-11.

[3] 叶君,高聚林,王志刚,等.施氮量对超高产春玉米花粒期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1,19(6):74-77.

[4] 周旭梅,高旭东,何晶.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2,20(3):107-110.

[5] 李向岭,赵明,李从锋,等.播期和密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及其模型的建立[J].作物学报,2010,36(12):2143-2153.

[6] 邹兴全,张甲,晏承兴,等.杂交玉米新品种高瑞171高产栽培模型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5):7-8.

猜你喜欢

栽培模式播期密度
黄淮海北部地区夏玉米稳产高产的播期优选
“艾玛土豆1号”在日喀则市的播期试验研究
略阳县冬播马铃薯适宜播期研究
播期和包衣对“藏青2000”产量形成的影响
铁皮石斛人工栽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