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闯股市

2015-10-21王思婧

畅谈 2015年13期
关键词:开户入市本金

王思婧

他们曾经是对金钱毫不敏锐的一代人,甚至在去年,他们中的多数人仍对股市漠不关心。但从去年年底开始,他们纷纷冲入股市,无知无畏让90后股民在股市中做出最大胆的投资。

“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你可以付出多少代价?”这句赌城拉斯维加斯对赌徒的提问,却不适用于中国股市。尤其对于新进入股市的一拨人群——90后,他们的答案是,他们可以付出的代价和他们的本金一样低,想的却是一夜暴富的故事。

“复旦股神”的牛市传奇

如果牛市没来,1992年出生的刘正泰不会在半年内实现了他的三年计划。现在,7位数资金躺在他的银行户头,这是中国A股6个月来为他带来的财富。

刘正泰是复旦大学财务金融专业大四学生,一年前,他和所有90后一样,希望毕业找份好工作。在接受采访之前,他刚向录用他的证券公司递交了辞呈。当时,他的实习工资是每天90元,而他打车上下班就要花掉120元,但有时,股市一天会为他带来几十万元的收入。“当你一天能赚几十万的时候,你就会没心思做那些有长远意义却没有短期成效的事。”刘正泰说。

4月,还没毕业的他在学校请了10个小帮手,为他去图书馆借书、买手机、租房子、查数据、读报表……“我没有必要再为琐事浪费心思和精力,我忙不过来。”他会根据工作量给小帮手发不同金额的红包,他们是他的学弟、学妹、同学,甚至是在读研究生的学姐。他们称呼刘正泰为“老板”。

大二时,刘正泰就参加了全国模拟炒股大赛,在上百万的参赛者中,他是上海区第6名。但远在云南的父母仍然不准他入市,于是他瞒着父母向亲戚借来2万元进入股市。股市收益让他摆脱了从家乡带来的3000元的电脑和山寨手机,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苹果产品。

去年12月,大盘涨到3000点,刘正泰确信牛市来了,但他的股票账户只剩下几千元。为了凑够本金,他办了两个炒股微信群,每天躺在床上用微信语音讲40分钟的炒股基础知识,再请小帮手将他的炒股心得制成文字版的“炒股课件”,一份70元。当有人给他的支付宝转入70元时,他需要做的只是复制、粘贴。几堂课下来,已有10余万元进账。

他还建立了“正泰高级股票交流群”,加入的已有359个人,当中除了復旦在读学生,还有很多社会人士。他会在这里推荐股票,有时他连分析都不用,只是给出股票的6个数字代码,在后面加上三个字:“买买买!”

今年2月,一个配资公司愿意给刘正泰提供5倍杠杆,本金加杠杆,他操盘的资金约有五百万元。随后的两个月里,他的收益率达到1000%。

刘正泰也有过失误,他曾买过报喜鸟,但两周没有涨,刘正泰卖出后,股票在一周内涨了5096。“我是做短线,持股一般不超过两周,但有些股票的确会在第三周起飞。”

自从他被封为“复旦股神”后,他开始热衷于人脉,“在各种场合结识了一些上流社会的人,心浮气躁,就有了好像自己也跻身于上流社会的错觉。”

刘正泰并不讳言自己是个善于投机的人,“我不是依靠天赋,我是靠投机吃饭。”在老家和朋友玩牌时,连输几次后,刘正泰不看牌就会加注,“连续输牌会增加赢的概率。”依靠这样的策略,他总能“四两拨千斤”。

富贵险中求

今年上半年,那些看上去与股市毫无瓜葛的90后,带着各自的理由,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陆续被卷入股市。他们的父母曾经历2008年股灾,而他们在7年后入市,投资却比当时的父母大胆得多。

据中信建投的后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该券商开户的90后股民有381人,是去年90后全年开户人数的3倍。今年90后股民占该券商开户股民的20%。

中信建投的数据还显示,90后持有的股票总资产约占全部股民的16%。

如果不是牛市来了,25岁的王轩还在经营着他的第一个摄影工作室。6年前,他买了第一台单反相机,那台相机4000元,他在向家人要钱时心隋十分忐忑。今年3月,他的高中同学小习在淘宝花了300块钱买了一部股市教学视频,他和同学一起希望股市能让他们实现财务自由。

4月,他在父亲的催促下入市了。王轩的本金有10万元,其中2万来自他3年的积蓄,余下8万是父亲在牛市中的收获。开户后的两周里,王轩都没有买一只股票,面对满屏红色、绿色的数字,他不知道如何选股。

“有人说要看K线图,但没人告诉我为什么在K线图出现两颗星就要买入。”直到后来他的高中同学小习经过各种学习研究,带着他找到了“逻辑上靠谱”的选股理论,两人开始通过筹码跟庄。

王轩用一万元买了第一只股票,一天就赚了500元。“当时特开心,因为这是白来的钱。但现在,如果一天赚500块,就跟亏了似的,只有赚到上万元才会开心。”

“如果赔光怎么办?”这是一个晦气的问题,但王轩笑着说:“成王败寇!”他顿了顿反问:“牛市怎么会赔?”

更多的90后,看不懂K线图,也并不清楚筹码分布图。他们更热衷于“朋友推荐”。有的人购买“万达院线”,仅因为“看好王思聪”。

在王轩的母校,北京一所艺术院校,90后股民随处可见。在校图书馆里,王轩的校友马炎刚刚和同学通过电话,同学兴冲冲地介绍自己如何在股市赚到5000元。虽然马炎还不知道什么是“开户”,什么是“利好利空”,更不清楚“降息降准”与股市的关系,但他在一秒之内做出入市的决定。他拨通了老家的父母的电话,“我要炒股!”

马炎也没有自己选股,两只股票都是父母推荐的。他拿着一万多元本金,第二天就开了户,第三天就买了人生中第一只股票。后来,马炎又买了中国电建。当时这只股票已经有过3个涨停,马炎在最后一个涨停前买入,可是第4次涨停过后,这支股票从19.9元一直跌到14. 07元。“当时实在心痛,我做事还挺稳重的,不知道为什么炒股就浮躁,患得患失,股市真折磨人。”

马炎的父亲本来希望通过股市锻炼儿子的稳重,但没想到炒股给他带来了更多的情绪起伏。“炒股对人的束缚很大,开盘时间是我的上课时间,每隔5分钟就想刷新一次。”股票大跌的那天中午,马炎没有吃饭。自从入市后,马炎就容易失眠,“总觉得有心事。”

猜你喜欢

开户入市本金
伪造证件开户风险亟待关注
浮世绘
贷款买房,怎么做最合适?
贷款买房,怎么做最合适?
印度政策利好,中国企业“入市”
浅析我国养老金入市风险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