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古建筑悬鱼雕饰的文化意蕴源考

2015-10-21姚芳芳

作家·下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摘要 东汉羊续以悬鱼表示廉洁,成就了悬鱼太守的美名;后世能工巧匠精雕用来加固修饰鱼形木板,也是悬鱼;二者间乍看似有联系,实际几无瓜葛,本文缘史实以求鱼,对悬鱼雕饰所蕴含的文化进行探究。

关键词:传统 悬鱼 文化

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泱泱大河中,先人的智慧与高超技艺不胜枚举,雄壮的建筑有长城,故宫;细微的发明比如针,线,每一个事物的出现都隐藏着精彩绝伦的故事和意蕴。悬鱼雕饰虽然在古建中是一个小小的装饰构件,起不到左右建筑整体构成的作用,但正是有了这些别出心裁,雕刻精细的悬鱼装饰,才使得许多的古建筑显得质朴中显现出一丝精致,也与中国古代的整体文化是一致的,不过悬鱼雕饰的文化背景则因为种种历史渊源而又所不同。

一 悬鱼太守和悬鱼雕饰

据《后汉书》记载:羊续连任南阳郡太守多年,清正廉明,从未以权谋私。在任期间,羊续属下一位府丞行贿,送来当地特产——远近闻名的白河鲤鱼。羊续一力拒收,推让再三未果,此府丞坚持到羊续收下方才作罢。然而府丞走后,羊续即将这行贿所得鲤鱼挂于屋外木柱上,风吹日晒遂成鱼干。不久,这位府丞又以一条更大的白河鲤鱼行贿。羊续这一次毫不避讳予以拒绝,带其至屋外柱前,指上面悬挂的鱼干说:“此为前次汝所赠鱼耳,惜晾至此时已为鱼干,烦请汝取之一并带回,勿再送也”。于是成就了“羊续悬枯”的典故,羊續也得到“悬鱼太守”的雅名。“悬鱼”一词由此而来,但是这与悬鱼雕饰有渊源上的联系,这一说法显得十分牵强附会。

“悬鱼”雕饰自出现到引起后人的重视,并且在实用性和观赏性方面不断加以完善,经历了从简到繁,从注重实用到注重美观的漫长过程。作为我国古代传统建筑的一个颇具特色的组成,它最早出现在唐代,可惜现代留存的古代建筑中,唐代遗迹少之又少。今天所能见到的真迹最早的都可以追溯到宋朝。无论是壁画或者器皿图文记录,都显示唐朝以前均未出现过悬鱼这一事物。北魏晚期,歇山顶这种屋顶形式都还没有发展成熟,自然也限制了悬鱼的出现。当时人们并没有认识到檩条还需要有某个构件来保护,而且根据当时屋顶坡度极缓的实际结构,山面也着实没有富余的空间来容纳未知的新部件。到唐代,构造上的需求才渐渐为“悬鱼”的出现创造了客观条件,纵观唐代不难发现,这一时期悬鱼的实用价值占绝对主导地位。此时的悬鱼构造单一,线条极其简易,尺寸也都不大,可以看出不论是在整体结构还是美学观赏角度,悬鱼几乎都无足轻重,一方面此时的悬鱼还处在自身发展的初期,注重实际功能远远超过其装饰功用;另一方面,唐代建筑还延续有隋朝风格,虽有大胆创新,但是屋顶转折依旧平缓,歇山顶的山面呈现类似于钝角三角形的形状,悬鱼也就失去了相应的容纳空间,在尺度上自然也是受制于结构;加上唐朝建筑檐展偏长,正常人位置近的时候看不到屋顶的山面,位置站远的时候又看不清木板上的纹路工艺,身处如此尴尬的境地,悬鱼在工艺上也就失去了精雕细刻的必要。至此,对于悬鱼的出现应该有轮廓上的认识。

结合羊续悬鱼,二者唯一的联系应该仅仅是名称上的巧合。东汉至唐初立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历时长达400余载。战火纷飞的时代,对于生产力和社会环境都有着巨大的打击,因此,建筑技巧的传承和发扬光大是受到极大限制的。有能工巧匠鉴于羊续悬鱼的美名,而在400多年之后,创造出木雕工艺上的灵感不能说没有可能,只是可能性的微乎其微恐怕可以忽略不计。如果当时太守挂鱼,是觉得鱼身具水属性,挂着的鱼好像有众水围绕的意思,悬鱼屋顶取“去火避灾”的意义,视为能够保护房屋的话。太守的悬鱼和悬鱼的雕饰或许还有共通之处。悬鱼对于屋顶的实际作用就在于保护搏风板,遮掩连缝,避免雨水的侵蚀造成房屋的虫蛀发霉等问题。如此看来,太守悬鱼是为了表示自己洁身自好,其文化底蕴在自我修养。悬鱼雕饰却既实用又美观,文化意味多在祈福。因此,悬鱼雕饰与太守悬鱼几乎没有文化上的契合。

二 日臻成熟的宋代悬鱼构件

“悬鱼”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元素,最早出现在唐朝,这是根据书上资料记载,书画记录和现实遗存考证得到的,与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繁荣同步而生,到了宋代随李诫《营遭法式》正式定型,但从我国现存的古建中,因为自然灾害的破坏,自然风化等原因,能保存下来的唐代实物很少,所能见到最早的也是宋代所建,“悬鱼”、“惹草”、“山花”都是宋式小木装修内容,我国史称“三段式”,位于山墙上部,屋檐下的装饰构件,屋檐下木雕悬鱼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显见特征,即为主题雕刻,一般是整个中的最细致,最精美之处,做工最为精细。伴随唐朝沉浮至宋代,悬鱼亦经历了由简到繁,由功能构件到装饰构件的过程。宋朝也是注重将建筑细节规范化的朝代。装饰要求中对“惹草”“悬鱼”的规范,一方面体现建筑结构上的客观需求,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此时开始注重悬鱼的装饰作用。传统建筑屋顶、墙身、台基的三段式构造,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屋顶这一部分的美观日趋重要。《营造法式》中对悬鱼的大小尺寸、花饰雕刻、安装位置都做了详细规定。“垂鱼:凡长一尺,需阔六寸,厚至二分。惹草:凡长一尺,需阔七寸,厚同二分。垂鱼应固于搏风合缝处”。可见,此时的悬鱼已经完全不是唐朝那般简单,不但有了复杂丰富的花饰图案,尺寸也随之增大不少,而且还要考虑到和惹草的配合,已经可以主次分明地用于装饰歇山和悬山的山面。《营造法式》悬鱼原图样中保留着当时通用的两种制式,其中比较繁复的规格要一云纹装饰,呈如意的形状;简单规格的也需要是如意形状;完全不是唐朝时候的简易线条,要求更细致精巧。不同地区的悬鱼又独具当地风格,自成特色也可谓是百花齐放,相得益彰。悬鱼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河南、山西山东、浙江福建、西南一众地区。山西的古城平遥、开封著名寺庙大相国寺等地方的悬鱼风格豪放大气,正如北地气候和民风的浑厚风格;浙江福建地区的悬鱼,则像当地的文人秀士一般风格多样,不只是单一的悬鱼,有环形双鱼,或鱼神刻上各种吉文字,用来表达各种美好的祝福寓意;而西南地区以云南为例,所见的悬鱼图案基本都是多线条构成的较为抽象化的几何图案,更有特色的是用大红色漆料刷遍悬鱼,热情奔放的少数民族风情一览无遗。

宋朝的悬鱼总体特征肥大饱满,一方面由于搏风板都是长条形状,需要较大的悬鱼来保持搏风板的整体性;另一方面,既要保护合角免受雨水侵蚀,又要完全掩盖接缝,予以美化,让人赏心悦目;此外还需要加强搏风板的韧性,要同时达到这些效果,自然于尺寸和厚度上均远远超过唐朝。另外,此时的悬鱼体量较大,纹样也比较繁复,雕刻工艺又相当精细,所以也需要宽大饱满的空间方才得有用武之地。纵观宋之一朝,经济活动空前蓬勃,科技水平、文化和艺术都有长足的发展。而宋朝的繁荣昌盛也经由悬鱼这一细节的精美,即便历经沧桑仍然不朽地绽放着光彩。

三 悬鱼祈福文化与图腾渊源

细心观察发现,悬鱼极少会出现在宫廷建筑中,但是在平民或佛教建筑中却较为常见,虽然在歇山顶、殿顶、硬山顶、悬山顶这些屋顶分类中,悬山顶、硬山顶是广泛用于民居的建设的选择,导致上述分布差异。但是结合内在文化上的联系分析,与悬鱼本身蕴含的民众意识形态密不可分。鱼者,余也,年年有余,吉祥喜庆;鱼生活在水中,水能克火。古代百姓生活最直接的需求就是少天灾和人祸,风调雨顺庄稼有收成。日常灾祸之中,火灾最被忌惮,瞬间家毁人亡,所以有打更这一个特殊的职业,再加上火灾是木构架建筑的最大隐患,因此屋顶上要装饰激浪降雨的吉祥之物。凡此种种,在建筑房屋的时候常常以两条尾部相交的鱼来以鱼形比喻水,祈求平安,愿望远离火灾就是最为直观的表现,再加上莲花就寓意“连(莲)有鱼”;雕上花瓶祈“万事平安”,铜钱与蝙蝠祈“福在眼前”;有些木质悬鱼上会刻“壬”字,同样是表达了希望借水避火,家人得以乐居的寓意;环形双鱼这样的经典图案象征意义在于阴阳交合,在人口就是劳动力的社会环境下,“鱼腹多子”也反映出祈愿人丁兴旺的心情。其他诸如悬鱼中刻莲花图案求“连年有余”,借字的谐音来表达美好的愿望;或者刻牡丹求“富贵有余”,雕刻花瓶祈求平安等等,一应形式都旨在表示吉祥、美好的愿望,使得悬鱼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建筑部件,更是作为一种精神的寄托的承载而融合于百姓日常生活。我国古代传统建筑地区差異很大,地方特征明显,地方风土民情,建筑材料和装饰细部等反映在建筑上,便形成了浓郁的地方建筑风格。如在云南建筑中的悬鱼图案,大多抽象化、木材质、多线条构成的图案,有的又精雕细琢,富于多变。如在山西平遥城中的民居所见,山花作为悬鱼的一种变相表现形式,也称为砖雕悬鱼,青砖雕刻,结合镂刻手法,镶钻在硬山墙顶脚,淳朴的色彩、精美的图案、位置虽不突出,但让人赏心悦目。寺院建筑的悬鱼一般采用深红色,民居建筑悬鱼大都用木本色,也有部分民居如云南丽江纳西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悬鱼用红黄蓝等颜色,有的太极图或用黑红两色,或用黑红白三色,极富装饰效果。

另一个悬鱼的文化意蕴,就不得不从龙图腾文化中窥知一二。悬鱼很少出现在宫廷建筑中,并不代表它与宫廷建筑文化的脱离。恰恰相反,悬鱼正是宫廷“鸱吻”在民间的对应。“鸱吻”又做“螭吻”,是宫殿、庙宇或者是达官显贵的建筑上屋脊的装饰,同样是取其属水性,用以镇宅避火。这和悬鱼的民间寓意如出一辙,俨然遥相呼应的气势。鸱吻是龙之九子之一,而龙的图腾形成不管差异多大,龙是蛇身鱼鳞无可否认。民间选择悬鱼,也有着这一图腾元素在内。应该是受限于封建时代的等级制度,不同等级有着各自等级内的行事尺度和标准,否则越规而为就会遭受惩罚。但是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是统一的,于是民间以鱼这一常见的形象作为龙图腾的一种表现来寄托和隐喻;还有一种看法是:“鸱”同蚩尤的“蚩”,因为蚩为水兽,蚩尤部落以蛇为图腾,大禹以及越人都是蚩尤的后代,所以盛行以鸱尾为象征,即蚩尾。关于蚩尤征黄帝的各种记录里都有蚩尤大起风雨或者驭龙吸水等文字,其宗旨仍然是鸱吻的水属性对于庇宅祛火的作用。另外,鸱吻和悬鱼都和云纹密切相关,云纹造型与悬鱼造型十分相近,这也肯定了悬鱼防火的合理寓意;按照“风从虎云从龙”,云就是龙的思路,悬鱼云纹就是龙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悬鱼分布中的晋、浙、闽、西南等地区,都是蚩尤的居住地。而蚩尤所在就有云雨相关的遗迹传说,悬鱼雕饰更是依照其行踪而分布,这不可能只是单纯的巧合。所以,根据龙图腾的发展和蚩尤部族特性等的旁证,悬鱼中包含着深刻的图腾意味,只是漫长的历史发展,让这一特性被渐渐洗刷甚至掩盖了。虽然同样是以水避火的最终结果,但是对于认识悬鱼雕饰的文化意蕴却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考方式。

悬鱼雕饰无论是从太守悬鱼的典故,还是从图腾文化、祈福意愿等角度来解读,无可辩驳地都是它本身艺术工艺的完善,让后代能借由这一承载,品味它所折射出的不同时代和地区的深厚文化底蕴。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课题号:HBA6293-2。

参考文献:

[1] 王其均:《中国传统建筑屋顶》,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年版。

[2] 姚承祖:《营造法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版。

[3] 李剑平:《山西古建筑品鉴》,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4] 戴志坚:《中国传统建装饰构件》,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版。

(姚芳芳,长江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求制衡点
谁远谁近?
少年力斗传统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