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探究

2015-10-21杨元昌

基层建设 2015年34期
关键词:技术创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杨元昌

山东智诚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山东省 255000

摘要: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自身技术的革新。未来建筑施工行业技术必定向着高精专方向发展,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在原有的技术上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创新,这种创新是因为建筑物正在不断的变化,需要有新的技术更好的支撑其建设。想要借助土木工程更好的作用于社会,就应该不断的进行开发研究,将理实一体化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进行,保证土木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技术创新

1导言

土木工程的施工建设是一项偌大的综合工程,对于安全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其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的土木工程建设还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规范施工等问题。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研究,从设计、预应力、深基坑支挡、信息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现有施工技术。

2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

在实际工作中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脱节,创新能力严重匮乏,面临着对各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比如说非线性分析、最优控制、反馈分析及材性分析等,这些分析都应当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综合创新运用分析,而不是孤立的进行运用。另外,对于基础性理论研究和实用性理论研究方面,没有创新应用,存在传统的局限性,没有形成系统的集成和有价值的实践应用创新,限制了工程技术的创新发展。最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管理团队,但是当前的建筑施工工程在管理上也存在管理漏洞,工程施工管理中出现问题,找不到相应的责任管理人,推来推去,最终不了了之。施工的过程中,不注意质量管理,影响力技术创新的开发,对工程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产生不利的影响。

3土木工程传统的施工技术

3.1地基施工技术

在建筑建设过程中,如果构建的地基不符合土木工程建设要求就经常会出现变形,倘若处理不妥善很容易导致建筑不稳定,严重者甚至下沉,给建筑安全与建筑的正常使用带来了安全隐患。万丈高楼平地起,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地基施工技术,只有不断加固地基,才能提高建筑稳定性。

3.2钢结构施工

钢结构施工的主要工作是构件的吊装,在施工前要切实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场地清理、道路修筑、基础准备、构件运输、检查装备等。钢构件运送先后顺序要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构件运到现场后,应尽量存放在起吊位置,并用足够支承面的木枕垫底。吊装前应该核准构件标号、位置。并清除表面,摩擦面要保持干燥清洁。考虑到钢结构工程的特殊性,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用到氧气、乙炔类焊接工具,所以要准备灭火器谨防发生火灾。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关键点还有连接的出来,主要有螺栓连接、焊接等,铆接因为其灵活性的限制而逐渐被淘汰。如果连接不当对整个结构的整体性会产生不利影响,成为结构的薄弱点,构成安全隐患。

3.3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所使用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在科学地设计施工组织方案时,必须要科学严格地考虑到混凝土的自缩性和温度的变化,从而有效减少裂缝的出现。要对混凝土温度的应力进行控制需要注意的是要对水泥的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还要注意对混凝土浇筑的温度进行严格的把控,在必要的情况下要采取强制性的降温措施以保证其稳定性。此外,还要注意控制对地基混凝土的约束,这样能够提高地基混凝土的抗裂性和稳定性。在混凝土结构施工方面的一个关键技术就是要对混凝土的相关性能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和了解,要能够了解到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能够有效地对温度控制做好防治措施,从而能够避免和减少混凝土出现问题的几率。

4土木工程建筑创新施工技术

4.1深基坑支挡技术创新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城市当中各种大型以及超高层建筑的涌现,其中深基础施工是保证大型和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深基坑工程主要包括了岩土工程勘察与工程调查、支护结构设计、基坑开挖与支护施工、地层位移预测与周边工程保护、施工先创量测与监控5个方面。目前,针对不同的施工要求深基坑支护方法也越来越多,包括混凝土灌注桩、人工挖孔桩、预制桩、深层搅拌桩、钢板桩等。所以在具体的土木工程当中,科学设计预计处理深基坑支护结构,并且采用安全合理的支护技术措施保证深基坑施工十分重要。土木工程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作用就是在基坑挖土期间能够达到挡土、挡水的作用,保证基坑开挖与基础施工顺利进行,同时不会对周边建筑物、道路等产生影响。部分支护结构可以重复利用,而部分支护结构会埋在地下,因此支护结构既要保证施工安全,又需要经济合理。几种常用的深基坑支护技术:钢板桩支护、深层搅拌水泥桩支护、地下连续墙、土钉墙、土层锚杆支护、锚喷网支护等。在具体的应用当中,钢板桩由于施工工艺较为简单应用较广。

4.2新型预应力技术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首先要对预应力技术进行创新,这个过程的主要内容体外预应力的发展和使用。体外预应力主要是将预应力筋布置在混凝土截面外,这种方式与传统的构件布置情况相比,能够与预应力筋的粘结或无粘结预应力相对应。这种技术的创新,是为了体外预应力能够更好的在特种结构和混凝土道桥施工中得到较好的利用。其中,粘接体外预应力是体外预应力应用中的特征之一,这种预应力在管道结构外并不会产生较大摩擦,所以在后期的维护和管理中比较方便。施工人员应在这个过程中,做好技术实施的控制工作。其中使用较多的体外预应力施工方式是无粘接力的体外预应力体系,这种形式的操作比较简单,单根无粘接施工产生的摩擦损失比较小,所以综合分析,体外预应力与传统预应力施工相比,更加合理,具有科学性,能够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4.3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钻孔灌注桩指的是在柱列间隔处布置钻孔灌注桩和钢筋混凝土挖孔,用它们作为挡土结构的主要形式。由于这种施工技术较为简单,它能够用机械来钻孔,也可以用人工的方式来挖孔,较少使用大型的机械,不会产生巨大的噪音和震动,降低挤压周围的土体所带来的影响和危害,它的经济成本比地下连续墙要低。一般来说,基坑的深度在8~14米时候能够采用排桩。由于柱列式灌注桩工作性能较为可靠和稳定,在这其中要注意的是整理帽梁的拉结作用。尤其是在基坑的边边角角处,帽梁要高于连续胶圈。一般来说,灌注桩要求能够起到防水防渗透的作用,要保证灌注桩的深层防水或者是搅拌作用。在施工的周围的环境保护要求比较严格的时候,要能够有效地降低排桩出现变形,需要在软土地区来对基坑的底部沿着灌注桩的周边在部分区域采用水泥搅拌桩等来进行加固处理,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抗力。在技术得到强化的同时还要对经常使用到的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材料提出更為严格的要求和规范,这样能够更好地完善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

5结论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工程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不仅影响着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关系到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土木工程的相关人员必须在满足现代化建筑发展的前提下,改革与创新施工技术,健全并完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我国的土木工程质量方能得以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才能如期完成。

参考文献:

[1]张雷.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探究[J].商品混凝土,2013,03:137+131.

[2]孙海娟.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初探[J].四川建材,2013,03:210+212.

[3]肖淼.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探究[J].才智,2013,28:263.

[4]杜茂林.探究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其未来发展[J].门窗,2014,12:130+132.

猜你喜欢

技术创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基于专业评估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