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秀江南第一村

2015-10-20皖南歙县县委宣传部张联辉

安徽园林 2015年3期
关键词:歙县花农卖花

□皖南歙县县委宣传部 张联辉

“景”秀江南第一村

□皖南歙县县委宣传部张联辉

八百里黄山神奇梦幻,五百里练水天开神秀。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皖南歙县那山青水秀的新安江畔,有一个景色迷人、形状似鱼的美丽山庄,这里的山民祖祖辈辈以培植花木盆景为业,被称作“卖花渔村”。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偏僻小山村培育的艺术盆景却蜚声中外。不仅获得国际金奖,点缀着国家外宾接待厅室,还打入了国际园艺博览会。

远眺卖花渔村,蓝天白云下幢幢簇新的青瓦白墙民房掩映在群山环抱,清溪横流的老桂古樟之中。踏着光溜溜的林荫石径,翻越云烟飘荡的崇山峻岭走进村庄,村口那两米多高的古枫老桩和高大盘曲的梅花、榆树,酷似一座座立体的活村碑,足以展示出山村的历史风韵和艺术特色。环顾四周,一道道弧形梯田培植着雀梅、松柏、桂花、天竺、紫薇、杜鹃、山茶、罗汉松、龟背冬青等百余种珍贵花木,好一派群星璀灿、万紫千红的景象。步入农家房前屋后、院里院外,一钵钵精心培育的盆景花木密密匝匝,千姿百态。有的铁干虬枝,古朴苍劲,有的盘根错节,势若蟠龙;有的悬空倒挂,如龙探海;有的亭亭玉立,挺直俊俏。这些被誉为“无声诗、立体画”的杰作,都是花农们巧用“咫尺千里、缩龙成寸、小中见大、虽假犹真”艺术培育的结晶。它们的制作十分考究和漫长,有的经过十年风雨,有的历经百年沧桑,也有的经受千古锤炼。每到阳春三月,山风吹拂,枯木逢春,桃花初蕾,梅花飘扬,茶花怒放,天竺紫红,老树新花香飘山外。走进卖花渔村,仿佛步入繁花公园、艺术殿堂,这里自然是华夏山乡最大的盆景大观园。

卖花渔村是古徽州艺术流派“徽派盆景”的发源地。培植花木盆景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景桩因长期与外地贸易交流,曾对各地的盆景技艺产生了重大影响,其艺术品位居全国“四大景派”之首,享誉海内外。曾先后10多次在国际国内梅桩展览中荣获金奖。从北京人民大会堂到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从南京长江大桥到上海外滩公园,都有这里花农培育的珍贵花木。1971年,上海市政府为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首访,特派专员来歙县卖花渔村选购花木盆景,用以装点园林及接待厅室。

卖花渔村作为徽派盆景的鼻祖,尽管其流派艺术蜚声中外,但在过去农家培植花木被人称为“山民养花穷开心”,没有经济意识。据该村《洪氏世谱》记载,唐僖宗乾符六年,洪氏第四代有个叫洪必信的,号梅窗处士,他“嗜书史、善吟咏,尝于居古建小楼数楹,植梅于前,作梅花百韵以自适”。从那时起,卖花渔村培育花木盆景、装点庭院居室、攀比花木技艺就象祖宗世传的香火,延续不断。虽经历了漫长岁月,渔村前面仍未“卖”字成分。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花农培育花木盆景被视为不务正业,当作旧遗俗和资本主义尾巴受批挨整,许多花农为保住那祖传的珍贵花木盆景,不嫌麻烦,晚上搬出庭院受雨露,早晨抬进屋内藏居室。

花香蝶自来,景秀招游客。近年来,卖花渔村作为黄山山乡特色旅游一颗明珠,独放着徽派花卉盆景的艺术风采。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来这里观光和选购盆景,更有大批学生来春游写生。每逢初春、仲秋季节,卖花渔村的崇山峻岭间和通往山的古道上,到处是花农忙碌的身影。他们打着赤膊,淌着汗珠,伴着一阵阵粗犷的“嗨哟、嗨哟……”声,一担担花木,一钵钵盆景从这里运出山外,一尊尊庞大的古桩从山野挖出抬来院中假植。这真是一份辛勤、一份收获、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

卖花渔村美丽诱人,随着一钵钵外销的花卉盆景声名鹊起,享誉四方,继被授予“中国盆景之乡”殊荣后又被列入黄山市百佳摄影基地。中央电视台摄制的专题片在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它作为安徽美丽乡村的标榜,被授予“中国盆景之乡”。每年都有一大批境外旅游考察团慕名来这里观花赏景,一睹山乡浓郁的艺术风采。加拿大一旅游团队徒步跋涉10多里山路看了卖花渔村后,盛赞说:“真想不到中国乡村还有这么好的艺术甸园!”

猜你喜欢

歙县花农卖花
徽港
卖花歌
卖花姑娘和小鸟
情人节
春日别君
牛大爷卖花
花农
歙县推广烟菜连作模式成效及做法
歙县乡镇林业站管理现状与发展思路
伪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