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将文章写具体

2015-10-19周远喜

大作文 2015年8期
关键词:小玉波澜景物

周远喜

作文流水账、叙事无重点、写人贴标签,几乎成了初中学生作文之通病。其实,一些作文在选材、构思上也有诸多亮点,但往往因叙事单调、人物动作心理描写粗糙而导致文章内容单薄、情节平淡、人物形象干瘪。那么,如何将作文写具体,进而写生动呢?

■抽象概念具体化

不少同学写人叙事时不愿意让人物登台表演,而是习惯于站在自我角度叙事与评述,惯于给人物“贴标签”。一学生在《我最敬佩的人》里是这样写的:“……在炎热的夏天傍晚,天气奇热,可小红一个人静坐在家里看书,做作业,一直坚持了两个小时。”

这显然是“贴标签”式写法。天怎样奇热?小红又如何刻苦?完全是概念化印象。写天气之热,能否从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得到启示,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多角度写热?能不能写写人、动植物在阳光下的情景和种种感受?如此,“热”就具体可感了。不妨想想,这么热的天气,小红难道没有一点感受,她又是怎样克服天热而坚持学习的。如果将她学习的具体情形如怎样扇风、怎样擦汗、怎样的坐姿……一一写出,其刻苦形象就具体多了。不妨这样修改:

……望望窗外的天,太阳像一个巨大的火球挂在西边的天空。她微微叹了一口气,用湿毛巾擦了一把汗,又沉浸到书海里去了。只见她不时抓起一本书扇扇,不时用胳膊在脸上蹭一下,还不时用笔在书上勾勾画画。坐累了,她走到桌子边,端起一杯凉开水,猛喝几口,然后用湿毛巾擦擦汗,又踱回桌边,半躬着腰,眼睛却紧盯着书本,嘴里还不时嘀咕着什么……

修改的片段只是增加了一些动作描写,小红刻苦的形象就凸现了出来。

记叙文离不开对人、事、物、景的描写,景物描写又起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作用,写记叙文,景物描写必不可少。可很多同学笔下的景物,总是干巴巴几笔,写不长也缺少灵气。倘若能调动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距离,按照一定顺序来写,何愁写不长。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主观情感、融入人物活动,景物描写不仅会具体生动,也会更有灵性,还会为人物活动创设场景,便于情节和内容的展开。

■展示过程情节化

叙述事情经过,很多同学过于平铺直叙,记“流水账”似的,没有一点悬念,也没有一点波澜。“文似看山不喜平”,叙事时,要想方设法让情节多一点波澜:或倒叙,多一点悬念;或插叙,增一点波澜;或来点误会;或卖点关子……如此,文章会自然、曲折而有致。倘若能将重要人物的神态、心理多描写几笔,动作多刻画一番,感受也就会不一样。我们来欣赏《山路“历险”记》是如何制造情节波澜的:

“我们还是乘车吧!”还没到山脚下,小玉就开始胆怯,打起了“退堂鼓”。

“你看,天这么热,你们又从来没有走过山路,山上还有马蜂,万一中暑或遇到马蜂那可不是好玩的……”“向导”也“好心好意”地劝导我们。

“哼,还嫌我们是累赘,也不瞧瞧自己有多高。今天,咱们就比试比试!”我听出“向导”的弦外之音,知道他想趁机甩掉“包袱”。而我和小玉偏偏都是“倔脾气”,牙一咬,豁出去了。

还没走几步,我和小玉已累得气喘吁吁。用“向导”的话说,就是走一步,歇两步。而“向导”依然脚劲十足,坐在前面悠闲地看着我们一脸狼狈。等我们走了一段路,他才开始走,不一会儿又把我们甩出好远。

山路越来越难走了,连蚊子都时不时地见机欺负我们,我和小玉越走越慢。“快点!晚了,大蛇、豺狼就要出来了,到那时……”我和小玉也不理会,始终如蚂蚁般在山路上蠕动着。最后,我们索性将“向导”的提醒和警告置之度外,原地休息。

等我们慢腾腾地“爬”到山顶,“向导”早已不见了影儿。看看天空,太阳快没有了踪影,茫茫山道,多多“歧”路,该走哪条?茫然不知所措的我们将“向导”诅咒了一百遍、一千遍、一万遍,还觉得不解恨。

望着渐渐落下的太阳,我们心中一阵发怵。

一切只有听天由命了。我们择了一条小路,迷迷糊糊地乱走了一通。也许是命不该绝吧,绝望之时,一户人家的出现让我们一阵惊喜!

……

生活处处有矛盾,有矛盾就有波折;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产生了。有心人会留意生活中的矛盾,借用写作技巧展示解决矛盾的过程。让我们来看看“向导”与“小玉”间的重重矛盾:一方面,“向导”想趁机抛掉“包袱”,而我偏偏“豁出去”走山路,矛盾;一个走路狼狈不堪,而一个偏偏在一旁欣赏其“狼狈相”,还时不时说几句风凉话,矛盾;一个多次警告要“快点走”,一个偏偏不,“始终如蚂蚁在山路上蠕动”,最后“索性”置警告于度外,“原地休息”,矛盾……矛盾交织,悬念顿生,情节曲折了,叙述就有了波澜,文章自然引人入胜了。

■人物动作过程化

把人物在特定场景的动作、心理活动进行细化和放大,像电影镜头一样一个个放映出来,就能给人清晰而鲜明的印象,有人称之为动作分解法。先把所做事简单分为几个阶段,像记“流水账”似的一一记下人物的动作,后根据中心思想需要进行增删,最后在此基础上加工、润色,为人物的动作、心理描写增添一些表修饰、限制的词语,或在句式上稍加变换,如将长句、整句变成短句、散句……一位学生写《校运会上的英雄》时,抓住动作进行细致描写:

一位女生在800米赛跑中越跑越慢,越跑越慢,终于在跑最后一圈时支持不住了——腿一软,瘫了下去。旁边服务的同学赶紧上前搀扶起她向场外走。然而,她挣脱了,顾不得拍去身上的煤渣粉、抹去脸上的黑泥、擦去眼角的泪水,又拼命地向前跑去,跑向那根本没有名次的留给自己的终点。

跑、软、瘫、搀扶、走、挣脱、拍、抹、擦、跑等一连串的动作,凸显了女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场景描写点面化

人物活动离不开具体场景,每个场景的人与物绝非一个。但在学生的笔下,似乎有意无意忽视了他人他物的存在,焦点全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如此,内容无法展开。如要表现出一个人发言精彩,不仅要重点刻画出他的神情、举止和精彩的发言,还可写写老师颔首赞许,同学赞美、羡慕、吃惊的眼神。写一个人心情忧郁,可写他孤独地在路上踽踽而行,可细细刻画他的言行举止,写写他复杂的内心世界,还可通过景物描写或路人的目光或议论进行侧面描写。如此,内容自然丰富,人物形象自然丰满。我们来欣赏下面作文片段:

那一刻,我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然而这却是事实。我一时不知该做些什么,直到全场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我才醒悟过来,使劲地鼓掌。此刻,广播中也飘出了《真心英雄》那刚劲有力的节奏。那一定是为她而唱的赞歌。

对观众的侧面细节描写,似点睛之笔,更显主人公的拼搏精神。可以说,能灵活运用写作手法的学生,必定是具备较强写作能力的人。

■人物心理细腻化

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很多同学在写人物心理时,往往把问题简单化。写人物心理,总习惯于用“他想”类,很少写人物神情举止、自言自语,很少通过景物描写间接写人物心理。在有些同学的笔下,人物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问题总会迎刃而解,缺少情节,少了波澜。如此刻板、生硬的心理描写,看多了当然很乏味。

其实,不管什么人在任何场合下,面对诱惑,面对困难,面对挫折……都不可能心静如水,都会有或长或短或激烈或平和的内心活动,都会伴随着担忧、害怕、犹豫等多种复杂而微妙的心理活动,甚至会现出瞬间卑微、阴暗的心理。刻画人物,就要写出人物的内心波澜,写出人物心理的变化历程。这样写,不仅不会影响人物形象,反而会使人物更真实可信可敬。人毕竟不是神,任何人都会有七情六欲。不妨来看一段写老师的作文:

家里,灯下。

她正批阅着学生的日记。当她打开一本浅黄色的日记本时,发现本子里面竟然散放着几张百元大钞。一刹那,她的心一阵狂跳。久违了,亲爱的钱!丈夫早在一年前就下了岗,自己的工资也一直拖欠着不发。近十天来,她一直都被钱深深地困扰着:看病要钱,女儿读书要钱,乡下的公婆前不久也捎信来要钱……她的确很缺钱。眼看就有些揭不开锅了,这不是一笔意外之财吗?一时,她心里竟涌起一种莫名的激动和兴奋。她赶忙把钱塞入衣袋,再也没有心思批改作业了。于是,她打开电视,电视剧很精彩,可精彩的电视与她无关,她的大脑急速思考着:“这钱能装进自己的腰包里吗?假如学生问起自己来,自己该如何回答?怕什么,自己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万一学生问起来怎么都可以搪塞过去!再说,自己太需要钱了……”

人物心理描写细腻生动而有波澜。在“丈夫下岗,公婆、小孩要钱”,特别是在“眼看揭不开锅”的情形下,面对“乖乖送上手的钱”,也禁不住“莫名的激动和兴奋”,“赶忙把钱塞入衣袋”。但这“烫手”的钱也让老师寝食不安,为下文赫然良心发现,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把钱送给学生作了铺垫。这样写,丝毫不会影响老师的形象——老师之所以是老师,就在于能面对诱惑,战胜诱惑——这才是老师人格魅力所在。

以上就是将文章写具体进而写生动的一些方法,你感兴趣吗?不妨放手一用。

猜你喜欢

小玉波澜景物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写写冬天的景物
Response of the 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 to global warming in the models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一石千层浪 思维起波澜
景物描写要准确
大陆援台物资遇波澜
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