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2015-10-18张天峰胡彩妮李苇苇周春峰

关键词:心内科抗菌心功能

赵 珺,张天峰,胡彩妮,李苇苇,周春峰

(1.武警甘肃总队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环县人民医院,甘肃 庆阳 745700)

心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赵 珺1,张天峰1,胡彩妮1,李苇苇1,周春峰2

(1.武警甘肃总队医院,甘肃兰州730000;2.甘肃省环县人民医院,甘肃庆阳745700)

目的 通过对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并且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心内科住院患者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研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病程记录、细菌培养、用药情况、体温单,比较两组患者变量的差异。结果 发生院内感染患者200例(16%),远远高于非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龄因素OR值为2.90,侵入性操作因素OR值为3.25,抗菌药物使用因素OR值为2.35,心功能Ⅲ~Ⅳ级因素OR值为1.99。结论 导致心内科住院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年龄因素、侵入性操作因素、心功能Ⅲ~Ⅳ级因素、抗菌药物的滥用因素。

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院内感染可对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医疗费用以及生存质量产生相应的影响。现如今,越来越多侵入性诊疗技术的诞生,随着抗菌药物的种类不断增多以及药物使用越来越广泛,心内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越来越高[1]。本文主要通过对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并且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心内科住院患者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0例,女650例;冠心病550例,心脏病350例,扩张型心肌病220例,其他疾病80例。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研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病程记录、细菌培养、用药情况、体温单,采取《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作为诊断标准。根据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2]。对比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进行分析,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病程、合并病、新功能、血浆白蛋白水平、卧床时间、治疗措施等等。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2)

表1 单因素分析

表2 多元回归分析

3 讨 论

现如今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老龄化的加深[3],心内科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在各种新型医疗技术的不断诞生以及抗菌药物的滥用下,心内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也不断升高。本次研究中,发现心内科院内感染患者16%,比非感染患者的数量明显更多(P<0.05)。

根据多元回归分析,年龄和医院感染具有密切的负相关关系,年龄越大的患者越容易发生院内感染,OR=2.90。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身体的免疫能力下降,肺弹性和支气管纤毛运动活力下降,尿液由于膀胱排空功能的衰退而积聚,导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上升。同时,年龄较大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卧床,进食困难,自身的营养与热量的吸收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左心室功能,导致感染的发生。在心内科院内感染患者中[4],高龄患者占多数。

侵入性操作是由于在操作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步骤,或者由于操作缺乏规范性,引起体外病原菌通过侵入性操作进入身体内,导致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如长时间留置导管,对粘膜造成刺激,出现水肿的问题,给细菌的滋生繁殖提供温床,因此导致感染的发生。侵入性操作的OR值为3.25。

心功能级别为Ⅲ~Ⅳ级的患者,比Ⅰ~Ⅱ级的患者更容易发生院内感染,OR值为1.99。心功能级别越高,代表心功能不全的程度越严重。心功能不全对血液循环产生负面的影响,导致患者身体免疫力下降。在心力衰竭的时候,肺部毛细血管出现淤血,肺泡弹性减弱,存在气体交换的困难,导致细菌的停留和感染的发生。

抗菌药物的滥用是导致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经过本文回归分析,发现抗菌药物的使用OR值达到2.35,由此可见,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院内感染的因素。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菌群失调,从而为细菌的感染提供机会。

综上所述,导致心内科住院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年龄因素、侵入性操作因素、心功能Ⅲ~Ⅳ级因素、抗菌药物的滥用因素。针对这几个危险因素,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处理[5]。密切观察年龄较大的患者,尤其是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对这类患者加强治疗,进行运动指导,提高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同时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把握好时机、剂量,应当基于细菌培养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1] 罗 智,赵双燕.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23).

[2] 王红雷,李长岭.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1).

[3] 赵 霞.2003-2006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09).

[4] 易文华,张永成,张柔玲.医院感染经济损失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0).

[5] 宁丹霞,杨雪英,刘年安,陈 华.326例心血管疾病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02).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ZHAO Jun1,ZHANG Tian feng1,HU Cai-ni1,LI Wei-wei1,ZHOU Chun-feng2
(1.Gansu Armed Police Corps Hospital,Gansu Lanzhou 730000,China; 2.Gansu Province Huan county the People's Hospital,Gansu Qingyang 745700,China)

R181.32

B

ISSN.2095-6681.2015.18.128.02

猜你喜欢

心内科抗菌心功能
什么是抗菌药物?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