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流域丰两优1号水稻一播两收栽培技术

2015-10-16梅再胜等

科学种养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季稻再生稻秧田

梅再胜等

丰两优1号水稻一播两收栽培技术是利用丰两优1号稻桩萌发能力强的特性,在头季稻收割后,采用适当的栽培管理措施,使收割后的稻桩上萌发再生蘖,进而抽穗成熟为再生稻的栽培技术。该技术有如下优点:一是收了头季稻后,可加收一季再生稻;二是再生稻无需播种、育秧、整田,栽培技术简便,易操作,省种、省肥、省药、省水、省工、省时;三是再生稻只需60多天的生长发育就可收获,一般亩产可达250千克,高产的可达300千克以上;四是再生稻的米质明显优于头季稻,味道好,市场售价高。

一、丰两优1号的特征特性

丰两优1号系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中熟两系杂交籼稻品种,该品种生育期135天,植株长势旺、分蘖力强,剑叶挺直,叶色浓绿,茎秆粗壮,株型紧凑,平均株高126厘米,每穗稻谷粒数180~200粒,籽粒细长,稻谷千粒重29克,头季稻一般亩产600~650千克,米质优良;该品种较耐肥、较耐寒;稻桩萌发能力强,再生稻一般亩产250千克,高产的可达300千克以上,米质优。该品种中抗白叶枯病,耐纹枯病,轻感稻曲病,中感稻瘟病。

二、头季稻栽培技术

1. 培育壮秧

采取一播两收时春季要尽量早播,进行保温育秧,充分利用早春积温,使头季稻尽早成熟,以确保再生稻有充足的时间生长成熟;丰两优1号水稻种子要在3月25日以前播种,有温室或大棚育秧条件的可提早至3月20日左右播种,以确保头季稻收割时间不晚于8月15日;每亩机插秧栽培大田用种量1.5千克,机插秧模式育秧时可均匀播种于25个育秧盘;如果是人工插秧,则每亩栽培大田用种量2.2千克;如应用传统水田育秧技术,秧田与栽培大田面积比为1∶8~9;如应用旱育秧技术,则秧田与栽培大田面积比为1∶19~20。播种前在培肥秧田的基础上,每亩秧田施入三元复合肥(15-15-15)20千克+磷酸锌1千克做底肥,秧苗1叶1心时每亩用尿素5千克溶于1000千克水后施入秧田,移栽前每亩用尿素5千克溶于1000千克水后施入秧田。整个育秧过程还要做好秧田病虫防治和鼠害、鸟害、草害防治工作;机插秧要根据工厂化育秧技术环节培养壮秧。

2. 栽插定植

水稻栽插前要施足底肥,水田耕整要细碎、平整、洁净、沉实。人工栽插可采用宽行9寸、窄行5寸、株距5寸的宽窄行标准移栽;秧龄在30天左右的秧苗,每蔸栽插4~5株,每亩插足基本苗8万株;机插秧秧龄在25天以内的秧苗,株距要调整到4寸,每蔸栽插2~3株,每亩插足基本苗5万株。

3. 科学管水

头季稻除返青期、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栽培水田需保持2~4厘米的水层外,其他时期均以间歇灌溉、湿润为主,收获前5~6天断水备收。在移栽后一个月左右,头季稻亩苗数达到18万根左右时要及时排水晒田,最多苗数要控制在25万根以内,确保成穗18万根。头季稻如用机械收割,收割前晒田时间要适当提早,使田面彻底晒干发裂,防止收割时机械对稻桩碾压损伤过多而影响再生稻产量。

4. 合理施肥

头季稻总的施肥原则是控氮、稳磷、增钾、补微,即每亩需施入纯氮12千克、纯磷6千克、纯钾12千克,使氮、磷、钾的比例为2∶1∶2。氮肥做底肥施入50%,做返青肥施入25%,晒田复水后做穗肥施入25%;磷肥全部做底肥施入;钾肥做底肥施入50%,其余的50%在晒田复水时与氮肥一起追施。在施用底肥时,每亩增施磷酸锌1千克和硅肥4千克。

5. 病虫害防治

长江流域在丰两优1号水稻一播两收的整个栽培过程中,7月上中旬重点防治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8月上中旬重点防治三化螟、稻曲病、穗期综合症;8月下旬~9月上旬重点防治三代稻飞虱、四代稻飞虱、叶蝉、白叶枯病和稻瘟病。

6. 施再生稻促芽肥

头季稻抽穗15天左右,每亩施入尿素10千克,以促进再生稻禾苗早发。

7. 头季稻收割和留桩

8月5~15日,头季稻成熟时要及时收割,注意收割时间不可晚于8月15日,并把握好留稻桩的高度为50厘米。收割时,要做到稻桩高度整齐一致,尽量做到平割不要斜割,并抢晴天和阴天收割,雨天抓紧雨停后的时间抢割。收割后的稻草要及时运出稻田,不要让其长时间压在稻桩上;压倒或踩倒的稻桩要及时扶正,以促使再生稻发苗整齐一致。

三、再生稻栽培技术

1. 科学管水

头季稻收割后,须及时灌水护苗,再生稻齐苗后继续以间歇灌溉、湿润为主。

2. 追肥

头季稻收割后2~3天,每亩施入尿素5千克提苗,以促使再生稻禾苗生长整齐健壮。再生稻始穗期每亩用赤霉素1克+磷酸二氢钾150克溶于50千克水后进行叶面喷施,以促进再生稻抽穗整齐和灌浆。

3. 再生稻收割

再生稻一般经过60多天的生长就会成熟,由于再生稻各节位再生芽生长发育和抽穗成熟期先后不一致,所以再生稻要在绝大部分稻谷黄熟后收割,不宜收割过早,不然会影响产量。

(作者联系地址:湖北省黄石市磁湖东路2号黄石市农业局 邮编:435002)

猜你喜欢

季稻再生稻秧田
再生稻绿色丰产增效技术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感怀
头季稻与再生稻稻米品质比较试验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水稻机插秧育秧须选好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