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螺旋藻中苯并[a]芘残留

2015-10-16郑香平丁立平吴文凡

分析科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苯螺旋藻二氯甲烷

郑香平, 张 春, 丁立平, 吴文凡, 林 埔

(1.福清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福建福清 350300;2.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 350122)

螺旋藻(Spirulina)又名蓝藻,因其富含优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生物活性物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1 - 4]。但是近年来我国出口到欧盟的螺旋藻及其相关产品由于苯并[a]芘超标问题遭遇多次通报。欧盟等国规定螺旋藻片剂中苯并[a]芘小于2 μg/kg,螺旋藻粉中苯并[a]芘小于10 μg/kg。因此,建立测定螺旋藻中苯并[a]芘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苯并[a]芘是一种常见的多环芳烃类高活性致癌物质。螺旋藻的苯并[a]芘除了来源于环境污染外,还可能在螺旋藻高温烘干等过程中产生[5,6]。近年来,出现很多对粮油、水产品、烧烤肉制品、蔬菜等基质中苯并[a]芘的残留检测旳研究报道[7 - 16]。但尚无螺旋藻基质中苯并[a]芘残留检测的报道。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对螺旋藻中苯并[a]芘的残留量进行分析测定,检出限为0.12 μg/kg,定量限为0.40 μg/kg。该方法样品预处理简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为螺旋藻中苯并[a]芘的质量控制提供保障。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配备四元梯度泵、自动进样器、荧光检测器(FLD)和化学工作站;BP211D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公司);Millipore超纯水系统(美国,Millipore Synergy公司);固相萃取装置(美国,Waters公司);旋转蒸发仪(德国,IKA公司);SHZ-82A恒温振荡器(常州澳华仪器有限公司);TurboVap LV氮气浓缩装置(瑞典,Biotage公司);3K-15低速冷冻离心机(德国,Sigma公司);6 mL Alumina-N固相萃取柱。

苯并[a]芘标准贮备溶液:准确称取苯并[a]芘标准品(纯度≥98.5%,德国Dr.Ehrenstorfer公司)0.0050 g,用乙腈溶解,定容于50 mL容量瓶中,配成100 μg/mL的标准贮备液,0~4 ℃低温保存,使用时根据需要以乙腈-水(85∶15,V/V)配成标准工作溶液。乙腈为色谱纯(德国默克公司);正己烷、环己烷、甲醇、丙酮、二氯甲烷均为分析纯(国药集团)。水为超纯水(18 MΩ·cm)。

1.2 实验方法

1.2.1样品提取称取粉碎的螺旋藻样品1.00 g 于50 mL 离心管中,加25 mL 正己烷,置于37 ℃恒温振荡器上振荡提取30 min,以4 000 r/min离心5 min,将上清液转移至150 mL梨形瓶中,残渣用25 mL 正己烷重提1次,合并提取液,于40 ℃旋转蒸发至近干,取下梨形瓶,待净化。

1.2.2固相萃取先后使用3 mL 二氯甲烷、5 mL正己烷在流速约2 mL/min条件下活化固相萃取(SPE)柱。将提取液转入SPE柱中,再用2 mL正己烷清洗梨形瓶,转入柱中,重复洗涤3次。用10 mL正己烷-二氯甲烷混合溶液洗脱,洗脱液收集于10 mL离心管中,氮气吹至近干。准确移取1.0 mL乙腈-水(85∶15,V/V)定容,过0.22 μm滤膜,按仪器工作条件进行测定。

1.2.3色谱条件色谱柱:Zorbax Eclipse XDB-C18柱(250×4.6 mm i.d.,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85∶15,V/V);流速:1.0 mL/min;进样量:20 μL;柱温:35 ℃;荧光检测器检测:激发波长370 nm,发射波长425 nm。

2 结果与讨论

2.1 提取溶剂的选择

图1 不同提取溶剂提取螺旋藻的色谱图Fig.1 The chromatograms of Spirulina extracted with hexane (a),acetone (b) and acetonitrile (c)

据文献报道[8 - 10],苯并[a]芘可用苯、正己烷、环己烷、甲醇、乙腈、丙酮等非极性或中等极性有机溶剂提取。其中,用苯作提取溶剂效果最好,但苯为致癌物质,对人体伤害大,也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本实验比较了正己烷、环己烷、甲醇、乙腈、丙酮对苯并[a]芘的提取效果。5种有机溶剂均能将螺旋藻中的目标物提取出来。其中,正己烷、乙腈、丙酮的提取效果较好,回收率均大于90%。但以丙酮、乙腈作为提取溶剂时,提取液颜色深,螺旋藻中极性较大的色素等杂质同时也被提取。而以正己烷作为提取溶剂时,只有少部分的色素进入提取液,提取液颜色浅。从图1可以看出,用丙酮、乙腈作为提取溶剂时,4 min和18 min左右的杂质峰明显比用正己烷为提取溶剂的大。因此,本实验采用正己烷作为提取溶剂。

2.2 固相萃取条件的选择

螺旋藻提取液中的色素较多,活性炭虽对色素有较好的吸附,但会对苯并[a]芘产生不可逆吸附,故不宜使用。考虑到中性Al2O3对色素亦有较好的吸附,本实验选用中性Al2O3SPE柱对样品进行净化。

分别比较了10 mL二氯甲烷、正己烷及体积比分别为25∶75、50∶50、75∶25的正己烷-二氯甲烷为洗脱剂对螺旋藻空白样品添加1 μg/kg苯并[a]芘的洗脱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正己烷-二氯甲烷混合溶液(75∶25,V/V)进行洗脱效果最好。进一步考察不同体积正己烷-二氯甲烷混合溶液(75∶25,V/V)对螺旋藻空白样品添加1 μg/kg苯并[a]芘洗脱效果。结果表明,10 mL洗脱溶液时目标物的回收率已达到最大。实验选择的固相萃取条件为:采用中性Al2O3SPE柱, 以10 mL正己烷-二氯甲烷混合溶液(75∶25,V/V)为洗脱液洗脱,洗脱液40 ℃水浴氮吹浓缩至近干,用乙腈-水(85∶15)定容至1.0 mL,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定。

2.3 液相色谱条件的选择

固定荧光发射波长λem=420 nm,对苯并[a]芘标准溶液在激发波长λex在250~500 nm范围进行扫描,苯并[a]芘在300、370、385 nm有特征峰,300 nm和385 nm的峰有干扰,370 nm处响应值较强,且无干扰峰,选定λex=370 nm。同样对苯并[a]芘标准溶液在发射波长λem在250~500 nm范围扫描,在406、425 nm处有特征峰,而425 nm处响应值最大,且干扰峰少,因此选择λex=370 nm,λem=425 nm。比较体积比分别为70∶30、85∶15、90∶10、95∶5的乙腈-水为流动相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乙腈比例较大时洗脱能力较强,可以缩短苯并[a]芘的保留时间,但是基线漂移较大,且与样品中其它杂质峰发生重叠,减小乙腈比例,基线相对平稳,可以改善样品溶液中各个色谱峰的分离度,却延长了苯并[a]芘的保留时间,分析操作费时。本文还改变流动相流速,对其从0.5~2.0 mL/min之间进行实验,发现流速过低会导致峰拖尾现象严重,流速太高又造成柱压过高,对色谱柱伤害较大。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液相色谱条件为: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λex=370 nm,发射波长λem=425 nm,流动相为乙腈-水(85∶15,V/V),流速1.0 mL/min,柱温:30 ℃,进样量:20 μL。

2.4 方法学评价

图2 苯并[a]芘(a)、样品(b)及加标样品(c)(加标水平为1 μg/kg)的色谱图Fig.2 Chromatograms of benzo[a]pyrene (a),blank sample (b) and spiked 1 μg/kg sample(c)

2.4.1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定量限在本实验所确定的实验条件下,以色谱峰面积和苯并[a]芘的标准溶液浓度作图,在0~20 n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方法的检出限(S/N=3)为0.12 μg/kg,定量限(S/N=10)为0.40 μg/kg。

2.4.2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采用螺旋藻空白样品,进行加入回收和精密度实验,样品添加3 个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按本方法进行处理和测定,外标法定量。1 μg/kg、2 μg/kg 和10 μg/kg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96.60%~101.2%(每个添加浓度平行测定6次),相对标准偏差为1.38%~5.68%,结果见表1。螺旋藻的空白样品和加标色谱图见图2。

表1 螺旋藻中苯并[a]芘的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n=6)Table 1 Average recoveries,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of benzo[a]pyrene in spiked samples(n=6)

3 结论

本实验采用正己烷为提取溶剂对螺旋藻样品进行提取,中性Al2O3SPE柱净化,洗脱溶液为10 mL正己烷-二氯甲烷(75∶25,V/V)混合溶液,提取液浓缩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外标法定量。本方法样品预处理简单,分离效果好,且方法准确,灵敏度,重复性好,检出限为0.12 μg/kg,定量限为0.40 μg/kg,满足对苯并[a]芘最大残留限量的要求。

猜你喜欢

中苯螺旋藻二氯甲烷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米沙坦内服溶液中苯扎氯铵的含量
氢氧化钠对二氯甲烷脱水性能的研究
重金属对程海螺旋藻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
室内空气中苯系物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
螺旋藻粉的质量分析研究
会发光的螺旋藻
酸溶壳聚糖对卷烟主流烟气中苯并[a]芘、苯酚释放量的影响
气相色谱-质谱研究独活二氯甲烷提取物化学成分
RP-HPLC法测定螺旋藻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
间歇萃取精馏分离二氯甲烷-乙醇-水体系的模拟及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