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共同体”的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实践

2015-10-16解辉荣

散文百家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共同体语文课堂

解辉荣

山西省潞城四中

“学习共同体”的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实践

解辉荣

山西省潞城四中

构建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就是在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下,师生能够提出问题,任务定向,有分有合,互相评价,互帮互助,互为师生,构建平等互动、教学相长的学习平台,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如何真正使语文课堂成为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地坚定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实践、反思、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在课堂上的实践措施。

一、提出问题、确定任务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往学习,共同发展进步。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并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地把他们引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在提出问题,明确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可以给各个学习小组实行任务定向,学习任务可以选择随机分配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自由申请的形式。对学生来说,明确的学习任务以及融洽的合作扭转,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在学习中承担积极的责任,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我与地坛》是高一年级必修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属讲读课文,通过本文的教学,要求学生能梳理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表达的珍爱生命的情感,感受作者浓郁风格与独特的抒情方法。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校本教材中的三篇表现生命情感的文章,已初步掌握通过自主思想感情、体会语言特色的方法,所以,这篇课文适合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一课时内完成。根据这一情况,我先布置学生查找文章的背景资料,独立阅读课文,再根据自己的理解,从文章的结构、思想情感、语言特色等方面设计自认为最重要的五个题目,并做好解答。

第一步骤: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事先设计好的题目与答案:题目设计是否合理、明确;去掉重复的问题并做整理。教师巡视、指点后表扬问题设计较好的小组。这是本节课内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

第二步骤:让问题设计较好的几个小组向其他小组发起挑战(向他们提问自己小组讨论整理问题),挑战组可指定应战组内任意一位同学回答问题,应战同学如遇到难题,可先向组内成员求助,如不成功,可再向其他组求助。教师适时点拨、点评。这是班级内各小组之间的合作及小组成员之间的进一步合作。

最后,评选最佳挑战组、最佳应战组和最佳援助者。

这样,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既培养了提问意识和能力,又弥补了个人问题不全面、不透彻的不足,使困难、中、优三类学生各有所获,且兴趣盎然。

二、有分有合、互相评价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形成阅读小组,并让学生推选出小组代言人。每组学生分别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每个小组的成员基于共同的学习目标进行密切合作,二教师则轮渡参加小组的学习活动,和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并对小组成员引导,使他们能更加深入地关注和探究学习问题。在小组内,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往往对同一个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学生在表达、倾听、辨认的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让各小组代言人汇报学习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小组代言人陈述之后,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观点作出分析和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点拨、总结。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习者之间可以合理分配责任。而且每位学习者,包括教师和每位学习的思想与智慧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师生、生生之间也因此具有了很强的相互依懒性。

如《劝学》是高一年级必修一的文章,篇幅短小,且文中词语的用法和意思基本上在前面的文言文中学过。因此翻译课文的教学环节较适宜通过学生合作学习来完成。因此我就设计了一下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

步骤一:四人小组内轮流朗读课文,讨论纠正断句的错误。教师巡视指点。

步骤二:请断句正确的一小组齐读课文(巡视时已摸清情况),并予以表扬。

步骤三:个人根据注解和已有的文言知识翻译全文,落实到每一个句词。

步骤四:四人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各人翻译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巡视并点拨解疑。

步骤五:请自认为有把握翻译全文的小组到台上当教师,一人一句翻译全文。

步骤六:其他学生提问不解之处或提出不同见解,由台上:“小老师”解答,教师在旁顺势点拨。

步骤七:由“小老师”向下面学生提问,以检查是否真正掌握。

步骤八:学生评价“小老师”是否称职,如称职,则每人百分制加两分。并评出“最有水平提问者组”,予以加分。

这样就确保了整个课堂始终在学生饶有兴趣的气氛中进行,学生钻研、探究得很仔细,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十分配合,学习效果比教师讲授要好得多。

三、互帮互学、互为师生

研究发现:“对学生而言,有机会轮流相互测验要比之间独立学习更有效,而且不需要外界的激励。”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互相背诵、互相默写、互相检查,甚至相互批改作业当活动,有效地促进互帮互学友好氛围的形成。这样,融洽的课堂氛围、相互合作的态度、共同的学习目标,可以使学生互换角色、互为师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师生在认知、交流、合作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分享,不断缩小彼此间的心理距离,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喜悦,使课堂真正成为地学习共同体。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分析,我们认为,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我们必须考虑如何使每个学生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否则,合作将流于形式;我们还应要求小组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小组和合作中得到提高:合作结束后还应对合作的成效就行评估,才能促使学生去寻找提高有效性的途径。

沟通、合作、对话,相信会为新课程实验中的语文课堂带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发展成为气氛和谐、活跃的“学习共同体”吧。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共同体语文课堂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