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五方面入手 以文化立校

2015-10-15谢建伟刘福艳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12期
关键词:育人师生制度

谢建伟++刘福艳

文化立校是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主渠道。学校是培养人、发展人的场所,文化就是学校的空气,对身在其中的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极大地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对于文化立校,可以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五个方面人手,逐步凝聚、弥散、历练、伸展,直至形成全校师生的文化自觉。

一、内化于心,凝聚“天人合一”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群体共同的心理和行为中体现出来的理念、价值体系、心理特征及精神价值传统,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慢慢积淀起来的。它构成了学校文化的内核,决定着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制约着学校文化系统的取向和性质,需要精心的培育、长期的积淀,并与时俱进。

我校经常发动学生、教师、校长讲身边历久弥新的教育故事。这样的“草根故事”源于真实的生活,是师生思想价值观的体现。在此基础上提炼其共性的东西,就更接近思想的深处,也更容易被认可、维护和发扬,这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主要来源。

融人适合的社会文化因素和校长的思想价值观,整合、提升、凝聚,最后回到广大师生中去,这样的精神文化才会有鲜活的生命力。每年的开学典礼上,学校总会从发展历程中撷取几个故事,提起几位先贤,推崇“幸福由努力和负责中来”的校训,与师生们温习共享。学校以“大爱”为核心价值观,将精神文化的核心确定为“大爱育人,责任于行”,凝聚了“自主、活泼、乐学、进取”的校风,以及“幸福快乐教育”这一核心办学理念。

二、固化于外,弥散“虚实结合”的物质文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其建设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质量和整体水平。物质文化的建设既包括校园内可见可触的客观存在物,如各种建筑物、文体活动设施等教育教学硬件设施,还包括可观可赏的环境布局。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师生员工的素质和创造能力,同时对身在其中的学生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我校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做到“一楼一主题,一隅一文化”,坚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幸福快乐的智慧,并将其点染在本无温度的建筑与自然环境中,使一切有了色彩与温度。在我校,建筑是凝固了的教育,教育自由流动于建筑之中。启智楼、启慧楼、启德楼、启秀阁、启真楼、启正楼、启蒙楼,普通的七座建筑也具有了不普通的文化求索。每个楼中的主题不是单纯策划出来的,而是扎扎实实做出来的教育场。大量的学生作品在少年科学院、少年文学院、少年书画院、少年健体大厅呈现。这里不仅是学生创造、游戏的乐园,更是学生展示个性,呈现风采的舞台。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任何一种学校精神文化的传递、创造,都离不开主体的作用。所以,学校文化建设是否有成效,不仅要看它对学生的影响程度,更要看学生参与建设的程度,看这个文化的“场”有多大的吸引力。一个扎扎实实的文化教育场是基点,也是一切教育成功的必然走向。

陆机在《文赋》中说:“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以求音。”即从虚无中求实,从寂静中求声。我校正是这样将幸福陕乐的智慧春风化雨般地“化”人环境中,从无声的建筑中求声,外感而内通,以无声的召唤引领着学生的成长。

三、融化于制,历练“刚柔并济”的制度文化

制度是学校的文化契约,也是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共同遵守的契约。学校要生存、发展,一定离不开制度建设。作为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制度又是文化。制度与文化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制度是硬文化,文化是软制度。

营造师生和谐发展的制度文化,首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制度制定方面走群众路线,让教师充分发表意见,充分参与讨论修改,然后再组织实施,并在实施中逐步完善。这种人性化制度形态的校园文化把“软文化”与“硬制度”熔于一炉,在人文精神辉映下建章立制,用科学的规章制度保障人文关怀。

制度是教师的行为指南和行为底线,合理的制度可以保证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保证学校朝着既定的目标顺利发展。所以,在管理中,学校将制度作为刚性管理来规范教师行为,将情感作为柔性管理来凝聚教师心灵,冷热相融,刚柔并济,使学校的文化理念在师生身上知行归一,气韵相合。四、物化于象,伸展“有无相生”的课程文化

学校的育人目标需要通过课程来实现,这就决定了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中最主要、最根本、最核心的部分。从课程目标的提出,到课程体系的构架,再到课堂教学的实施,都要围绕学校的核心教育理念和育人目标进行。课程文化的建设同样要本着“继承中发展,发展中创新”的原则,反复研讨国家课程政策、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才能走出符合学校实际的课程建设之路。

目前,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政策范式,赋予了学校更大的改革空间。我们围绕学校的育人目标加大了课程建设的力度,将校本执行课程理解为国家、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两大部分,构建了选修和必修两大体系。选修包括学科课程和学校的特色课程,必修包括走班课程和社团课程。以更好地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培养全面加个性的“书香人、文明人、自信人、快乐人”。

五、实化于行,形成“返璞归真”的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管理与学习生活中对精神文化的实践与传承。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融化到师生血液里的过程和外化,是学校育人活动中最直接、最广泛也是最深刻的部分。学校行为文化需要全体师生的参与和坚持,才能达到文化育人之境界。

我校通过“引路子、架梯子、搭台子”促进教师成长,本着“特色培养、扬长避短、典型带动”的原则,打造“和而不同”的教师队伍,引领教师成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名师。倡导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情融人教育,打造“仁爱、敬业、创新”的教风。引领教师以“仁爱”化人,打造真心、真情、真诚关爱学生的仁爱之风,激励教师内外兼修、品位与品格双赢。

积极发挥学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学校回归教育核心价值观的举措。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离开了学生的活动,学校的文化就会失去其创造性、继承性。学校文化建设是否有成效,不仅要看它对学生的影响程度,更要看学生参与建设的程度。学校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为此,我校成立了30多个学生社团,以“校园四节”为平台,定期展示学习成果。

好的学校文化是直达师生灵魂深处的,凶为它面向的是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它或许不够宏大,但通向它的路径一定是可选择的;它或许不够新鲜,但一定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它是一所学校思维的原点,也是承载了师生灵魂的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育人师生制度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某些单位的制度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