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研究

2015-10-14孙龙强

卷宗 2015年10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

孙龙强

摘 要:本文针对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并对构筑广播电视新闻导语特色的策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导语写作

广播电视新闻是现在广大受众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新闻传播形式,导语是广播电视新闻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在整个新闻报道中起到揭示新闻主题、确立全篇基调和引起受众注意的作用,在我们常见的报纸和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中,由于传播手段和受众接受方式的不同,所以对各自的新闻导语也有各自与众不同的特点,即使在同一媒介之中不同的新闻其导语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

1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分析

1.广播电视新闻导语要有高度概括性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的写作首先要做到简明扼要、提纲契领,因为用在新闻开头的导语是整个新闻报道的纲领,也是最先与受众见面的,这篇报道是否能够引起受众的兴趣,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导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导语的高度概括性主要体现在写作文字简洁性、凝练性,用简洁凝练的文字去表达富有趣味的新鲜事,但是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通篇新闻的中心思想一定要在导语中突出出来,不能只是写的文采飞扬,却把中心思想完全掩盖在了散乱的文字之中。高度的概括性要求广播电视新闻导语要运用朴实无华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去写,并且在写作的形式上要不落俗套、新颖别致,在理论指导上也要务求创新。

2.广播电视新闻导语要有个性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的写作在我国新闻行业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但是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的写作文风却不是导语写作的要求。现在的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为了突出“为什么”这个新闻要素,而大肆套用各种政治性的口号和术语去表述新闻的主体思想,这种导语虽然在形式上很标准,但是严重的缺乏个性色彩,从新闻传播效果来讲不能算是好的导语。新闻报道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取决于新闻事实本身的分量,空洞的套话和缺乏个性的口号式导语写作只会让电视新闻的受众感到厌烦。当前我们经常也能看到很多个性色彩鲜明的广播电视新闻导语,这些导语通常都是运用场面、情景以及细节镜头引出新闻报道的主体思想,这些镜头中的场面或者情节本身也是新闻事实的一部分,这虽然是一个常用的导语写作套路,但是由于每一个新闻事实本身的不同也可以写出鲜明的个性色彩。

3.广播电视新闻导语语言要形象化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本身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以多元素图像方式传播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这种新闻非常生动形象,导语作为新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写作风格也要具备形象化的特点才能与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相得益彰。在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中截取新鲜的画面、抓住新闻事件本身的特征并且选取最佳的表现角度才能满足形象化特点的要求,抓住新闻事件中最能体现本质的场景,在导语写作中去描述一些列生动的场面形象,这样就可以既突出了新闻主旨也能让导语更加形象化。描写式导语的写作方式是最能体现广播电视新闻生动、活泼以及形象特点的,但是这种写作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典型性、代表性的新闻事件中可以很好的运用,在一些重大时政题材的新闻事件中却是不适合用的。

2 构筑广播电视新闻导语特色的策略

1. 从“视”觉方面突出导语的特点

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方式之所以能够为广大受众所喜闻乐见,是因为其能够给人们带来视、听、读多通道同时感知的效应。传播学研究的成果显示边听边看的传播方式可以让受众对传播内容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而单一通道的看或是听的传播方式则不能给受众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广播电视新闻借助于现代电子技术手段将图文、画面和声音同时传播给受众的耳目两个接受通道,这是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方式区别于其他传播方式的特点,也是构筑广播电视新闻导语特点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从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方式中“视”的特点出发,导语需要通过来个有效的途径去表现自己的特色。

首先,导语内容以字幕的形式在播音员播报时显示在屏幕下方,这样不仅可以起到强化传播效果的作用,还能大大避免受众可能出现的听觉障碍,同时,还可以运用现代的抠像技术去交待地点、时间等新闻要素,这样不仅可以省略掉非常繁琐的说明,还能起到对导语内容补充说明的作用。广播电视新闻可以让新闻工作者有一个相对自由的广阔创作空间,利用这种现在电子技术所带来的优势,在导语的写作上兼顾新闻主体画面和整体解说词的编辑,就一定可以制作出来令受众耳目一新的电视新闻,信息传播的效果也会大大增强。

其次,用纪实性的语言去完成广播电视新闻导语的写作,纪实性导语在广播电视新闻中的运用可以让整个新闻报道变得更加简洁明朗,“文字唱主角,画面当陪衬”这个电视新闻窠臼也可以被完全摆脱。“拍到了这样的镜头”是常用的指引性纪实导语,而后跟上镜头,不用太多的解说,受众就能被带入到新闻事实的场景中去,纪实性导语既能够对新闻内容进行巧妙的提示,还可以充分展示整个新闻画面。在纪实性导语的撰写中不能把新闻中重要的事实写进去,这样受众就会有一种未看先知的感觉,新闻传播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从“听”觉方面突出导语的特点

电视是一门以现代数字技术为手段的综合性视听艺术形式,画面和声音这两类符号是电视媒体区别于其他媒体的特点,广播电视新闻导语的内容必须通过电视声音去体现,从“听”这个电视新闻特有优势的方面出发,导语应该通过以下四个途径去体现自己的特点。

第一,在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中多用响亮的用词。广播电视新闻是以时间为顺序进行的线性传播,观众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观众是否能全神贯注的去接受新闻信息,不会因为偶尔分神而不知道新闻内容是在说什么,导语在整个传播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受众作为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只能是按照新闻的编辑顺序从导语开始,而后接着是标题、画面以及解说词等等新闻的内容,这样一个过程就要求导语的用词必须响亮才能先声夺人,在兼顾用语的趣味性和刺激性,力求新闻内容可以时时刻刻抓住观众的心,收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第二,用最简洁的语言去构筑导语。广播电视新闻是用形象表达方式去表现各种新闻事件,对于受众来说这种面对面传播的方式是最直接的一种认知方式。形象表达方式的传播要求新闻画面丰富而真实,导语的语言风格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减少专业术语和书面用语的出现,生僻词句更是要少用,多用直白的口语的短句,这样的导语写作风格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广播电视新闻“听”的优势来。

第三,巧用悬念式的短语去写导语。新闻报道最常用的是平铺直叙的方式,但是对于广播电视新闻来说,这样平铺直叙的方式会让通篇报道显得非常平淡,在导语写作中巧妙的使用一些悬念式的写作方法,用新闻开头出现的悬念设置,来激发受众心中的猎奇欲望,这样就能让广大受众更容易接受新闻报道的内容。事件的发展都有因果,平铺直叙就是先因后果的写作方法,而悬念式的写法就是先果而后因,用事件发展的结果去一步一步揭开事件发生的起因就会让受众感觉到悬念迭起,更多的受众关注新闻,传播的效果自然会更好。

3 结束语

所有新闻的最终目的都是传播,广播电视新闻也是如此。广播电视新闻由于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传播效果上明显要优于其他的传统新闻传播方式 ,导语作为广播电视新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和优势构筑导语的鲜明个性和特色,吸引更多的受众去关注新闻内容,从而实现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叶子、刘坚著.电视新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2001.

[2]黄匡宇著.理论电视新闻学.中山大学出版,2004.

[3]张海鹰腾谦著:《网络传播概论》,2001年5月第一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
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分析和思考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素质提高策略探讨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采访的情与理分析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提升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