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做一名优秀的职校教师

2015-10-14江映瑜

卷宗 2015年10期
关键词:职校职教名师

江映瑜

作为一名已过中年的中职女教师,每天的生活就是学校、家庭,厌学的学生、青春期的孩子、日渐衰老的父母,上班下班忙忙碌碌,对工作尽到责任,但也找不到什么不平凡的业绩,生活就这样日复一日平凡地度过。一次下班在电梯遇到同楼一邻居,看到满脸疲惫的我,她满脸同情地说:“你们职校老师虽然收入少,但还是多辛苦的。”除了暗自腹诽她乱用关联词,显然语文没有学好之外,我认为她说得也没错。这个邻居是我校87级的毕业生,当年能够考上“中专”是一件足以自豪的事,只是现在,她是绝口不提她的毕业学校了。中职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下降,成就感的缺失,确实让我失落、迷茫过。但是,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暑假之前,学校组织全校的教职员工培训,请各个地方的教育专家来学校作报告,全校教职员工受益菲浅,其中上海信息技术学校邬宪伟校长的讲座更让我深受启发。

“怎样成为职教名师?”邬校长从师德、学识等方面做了阐述。怎样才能成为一职教名师?我能成为“名师”吗?我有些惶恐,我还是谈谈聆听后的一些感触,就怎样做一名优秀的职校教师,写下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吧。

1 在思想上,我们要认清现状,避免职业的倦怠感

教师的职业,尤其职校基层教师的职业是个清苦的职业,是个奉献的职业,教师的收入和地位仍然不是很如意,学生难招,招来难教,职校老师的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能理解,这些现象我们必须接受,因为抱怨也好,自卑也好,都无法一下子改变得了。所以我们要调整心态,认清现状,克服自卑与自傲心理,要做个大度豁达的人,遇到烦恼的事情放开点,不要抱怨境遇太差,别一味把成败归咎于客观条件,而忽视主观能动性。教师劳动的收获,是精神产品上的收获,是个短期无法看见效益的收获,认识这个特点,才能细细体会自己感觉到的成功与欢乐。看到孩子们点点滴滴的进步,看到自己培养的劳动者在各条战线上为社会做着实实在在的贡献,怎能不感觉到自豪?感觉到职教工作者的崇高使命感呢?这种情感有利于我们避免职业的倦怠感。

2 适度调整目标,找回成就感

我们许多老师,都有着强烈的责任心,总是希望自己能比别人强,这种敢于拼搏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优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具有这些人格特征的人却容易出现完美主义倾向,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教学成绩不可能人人都第一,民主选票不可能人人都最多。定的目标非能力所及,工作非但不能带来愉快,反而会经常体验挫折,从而成就感低落。我们对基础差的学生能适度降低要求,为什么就不能容忍自己的不完美呢?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我们教师干的是良心活,凡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违背做人原则就行了,只要自己努力了,奋斗了,就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评价,不要太在意个人一时的小得小失,不要事事都争第一,都求完美无缺。只有这样调整心态,适度调整目标,我们才能对职教事业保持一种持续稳定的工作热情,具备纯粹而深沉的师德。

3 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丰富自己的学识

不要把工作当作生活的全部,更不是唯一。我们是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工作,我们要把自己的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进去,但不要成为那种所谓的“工作狂”,否则不仅自己会因压力重而不堪重负,也会使正值青春的学生认为你言语乏味、面目可憎。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之下,我们应该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可以写作阅读,可以旅游健身,也可以实践兼职,丰富的文化生活,可以极大地改善一个人的心态。无论工作多么忙,都要尽量参与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接触广阔的社会,及时感应时尚,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如果具有生活的情趣、丰富的学识,会使学生亲近豁达有趣、良师益友的我们,对我们的职业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我们成为更好、更优秀的自己。

4 提升教育的艺术

邬宪伟校长在讲座上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凡能够成为专家或名师都是在能力边缘的极限上工作后锻炼出来的。”

作为已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中职语文教师,在掌握了娴熟教学技巧的同时,如果不与时俱进,也容易陷入固步自封的境地。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变化,如果我们停止学习、创新、更新自己的技能,就会随时处于能力边缘的极限上,难以培育出符合社会、企业的需求的学生。为此,在繁忙的教学之余,我认真参加各种教师培训,广泛涉猎各类教育资料,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在教学中,我会根据各届、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立足于上好每一堂语文课。

以前上课,我往往是先抛出一两个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或是定下课文基调,然后组织研讨,在研讨中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教学的立足点是教师的思路,而非学生的。长此以往,课堂教学在按部就班之中变得沉闷。能不能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第一印象”?能不能从学生的疑问开始我们的教学?经过尝试,我渐渐改变了教学思路: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无论备课还是上课,都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设计和操作。从此,我的语文课堂上常常有一些“突发情况”――这是最能激发师生的教学灵感的精彩时刻。我不会把课堂填得太满,而是留一些空间给学生,教学的流程随课堂现场的情况而自然推进,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融为一体,教师和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对方的心灵,同时也走进课文的深处。不知不觉之间,一些本不喜欢语文的孩子爱上了课堂、爱上了语文。

怎样做一名邬校长所说的“名师”?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人人都渴望成功、杰出,但受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制约,成名成家的只是极少数。但是,别忘了,虽然也许你永远成不了“名”,但通过努力,你却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现实面前我们不能从心所欲,但我们能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事情做到最好。那么,就让我们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职校教师吧。

猜你喜欢

职校职教名师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我的职校我的梦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
职教中心“被托管”带给我们的启示
“三本”转为职教需慎重
为职校设立“职业体验日”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