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5-10-14刘清华

卷宗 2015年10期
关键词:逆向思维科学思维发散思维

刘清华

摘 要:信息化的时代对高职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介绍了科学思维能力及其重要性,并从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三个方面给出了其不同的训练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高职学生;科学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

1 科学思维能力及其重要性

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科学思维就是以辩证法的观点来思考自然科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观点。根据思维活动内容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根据思维方向分为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根据思维过程分为分析思维、直觉思维;根据思维的新颖性分为常规思维、创造思维。

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科学思维能力是科学教育与学生智力、能力发展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学生科学素养的体现。

信息时代里,人们需要驾驭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人才竞争的焦点,也变成了思维灵活性的比拼,创造力的竞技。思维敏捷、具有创新的人,懂得如何正确思考问题、善于利用知识和工具。思维能力是高职学生重要的通用能力之一,在不断更新的技术面前,教师应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科学思维训练的平台,交流的机会,不但要使学生在大学里学习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实验技能和应用技能,而且要求学生接受科学研究和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科学素养。这种科学素养就是具备科学思维的能力,这后一点对学生将来的发展相当重要。

2 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虽然人人都能够进行思维,但是有的人一生事业平平,有的人一生硕果累累,他们有思维上有什么不同呢?关键在于后者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其创新程度越高,成就越大。创新思维是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过程中,能够打破常规、积极向上、寻求获得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该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之外还需要优先训练两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

1、逻辑思维训练

逻辑思维是指符合某种人为制定的思维规则和思维形式的思维方式,掌握它,能保证人们的思维活动按照某种统一的模式进行交流和沟通。

逻辑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每个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无论你想学习哪一专业,要想学得好、学得快,就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一下就能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

逻辑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推理等,这些知识来自于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思考和分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将易混淆的概念有意识地提出来让学生展开思索,进行比较,注意抓住某些模糊或有错误的认识,将原因加以分析,使学生掌握概念的精髓,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但课堂时间有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认真探讨点拨的最佳时机,选择最优的知识媒体。这一认识结果的完成,实际上是对客观对象的本质的规律性的反映,是对所见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在教学中也要经常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演绎推理,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是指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的思维方式,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多向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多方面、多思路地思考问题,而不是局限于一种思路、一个角度、一个方法。当问题存在着多种答案时,才能发生发散思维。它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传统的做法,有更多的创造性。它不满足于已有的思维成果,力图向新的领域探索,并在各种方法中寻找一种更好一点的方法。可以通过从不同方面思考同一问题,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从进行创新活动的角度来说,一定要具有足够的思维广度,把思维广度扩展一下,便会产生许多奇妙的创意,也就是需要具备发散性思维。比如发明家爱迪生在试制灯泡丝时,他使用了3000种不同的材料,一直找到成功为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全部信息,进行放射性,多方位发散,多方位论证,多因素分析。这些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爆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但若没有收敛性思维作补充,容易发散无边,变成幻想空想瞎想。因此,当学生的思维发散到一定程度,就要适当收敛。例如,学生对同一目标进行多种方案设计后,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对众多的方案进行比较和可行性检验,从而寻求较好的方案。

3、逆向思维训练

逆向思维又叫反向思维,是从原有的思维方式的相反或相对的角度出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反其道而行之。如果说思维方式带有演绎的性质,那么逆向思维就是从对立统一规律出发,从反方向上去思考问题。

逆向思维是人们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行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新出惊天动地的奇迹,这就是逆向思维和它的魅力。

不论是社会变革、经济管理、还是科技发明,有许多成果都是逆向思维的成果。如:化学能能产生电能,据此意大利科学家伏特发明了伏特电池;反过来电能也能产生化学能,通过电解,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了钾、钠、钙、镁、锶、钡、硼七种元素;说话声音高低能引起金属片相应的振动,相反金属片的振动也可以引起声音高低的变化,爱迪生在对电话机的改进中,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留声机。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认识发展规律和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对于能够通过顺向思维达到理解和应用目的的知识,则应引导学生顺向思维。有的知识,通过顺向思维往往难以达到认识和理解,当思维遇到难题或陷入困境时,就应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另辟奚径,把问题倒过来思考,才能豁然开朗,使难题迎刃而解。教师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从事物的相反功能去探索、质疑,不仅加深了知识理解,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也有利于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甚至会发现个令人惊奇的新天地。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且有较高科学素养的人。

参考文献

[1]杨松.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快速成长.素质教育论坛,2009(4):70-71.

[2]王淑娟.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陕西教育(教学),2006(10)29.

猜你喜欢

逆向思维科学思维发散思维
用面向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改进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
重视科学实验课教学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探析
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与培养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