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滨路的思变当美食街已成过去时

2015-10-13周凡茹图唐安冰刘汪洋罗大万李晶李曦

城市地理 2015年3期
关键词:开埠马戏老街

文+周凡茹图+唐安冰 刘汪洋 罗大万 李晶 李曦

南滨路的思变当美食街已成过去时

文+周凡茹
图+唐安冰刘汪洋罗大万李晶李曦

夜色将近,天空的色彩还未完全褪去,一抹深紫的云流连在南滨路头顶的天空,仿佛小睡初醒美人发丝一缕。在即将到来的深沉的夜中,稀疏的灯光仿佛它的眼神,放出纤美柔亮的光彩。南滨路傍晚景色依旧夺人眼球,但在经历了十年黄金时代后,这条重庆曾经最知名,最体面的餐饮街市,已不复昔日盛景。

英文导读:The government takes care of the culture about Nanbin Road. Culture should b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o reform Nanbin Road.

南滨路的新风尚

最近,南滨路业务最好的企业据说是装修公司。

在节俭之风劲吹之际,这里曾经火爆的餐饮市场渐渐门庭冷落,尤其是高端餐饮、高端会所的收益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急速下滑,一部分高端餐饮企业索性直接关门歇客,“整形”成医院、超市、甚至摩托车销售点。

“我上个月和这个月的工资还没有拿到,从去年11月份,我的保险就停了,公司没有交。”在南滨路一家高档餐厅打工的罗大姐说,她在这里工作了9年多,主要负责中央厨房对各店的货品配送,她见证过南滨路的黄金时代。

在如今的大环境下,高端餐饮不好做了,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南滨路上,几乎所有的高端餐企老板都知道,不转型一定会死,不过他们也在担心,转型会死得更快:一些餐企业推出团购,以期成功转型。虽然吸引了一批年轻的消费群体,但老顾客却并不买帐,此消彼长,困境依旧;有的餐企也曾考虑过重新装修,但简装至少花费百万元,全方位的包装动辄上千万,还要考虑各种风险,万一年轻消费者不喜欢,钱不是全打水漂?其次,放弃多年熬出口碑的老字号高端品牌,代价过大,也会对旗下所有品牌造成冲击;另一些餐企则直接打起了价格战。在南滨路经营两家酒楼的吴雯(化名)介绍,她旗下酒楼推出了多款30元以内的菜品,但买单的顾客依旧不多。虽然很不乐意,吴雯还是打算继续降价,因为百米开外,另一家高端酒楼已经重整成老火锅,人均消费不过50元。“我不跟,只有饿死。”

左右页图:十年的餐饮黄金时代行将落幕,在灿烂灯火燃尽之时,南滨路将走向何处?

新潮一点的餐企,添加了免费WiFi、微信等,但也未带来有效改变。只有那些果断推出新副牌的高端餐企,才算尝到一点转型的甜头。它们依托自己良好的就餐环境,卖起了生煎、锅贴、烧麦等小吃,人均消费60元,这种“错位”的创新反而带来不小的收益。

左右页图:南滨路以美食为招牌崛起后,重庆各大滨江路纷纷效仿,同质竞争下,南滨路已难寻昔日盛景。

业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无论怎么转型,只有回归到“吃饭”本身,餐企才算走上正路。“餐饮界向来重视食材,但过去十几年有点跑偏了,尤其是高端餐饮,片面追求食材的稀有性,比如吃野味。还有就是到国际市场竞拍稀有食材,比如说白松露。”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助理边疆说,“大家关心的是,我吃到了什么东西,越是吃不到的东西,觉得越高级。”他认为,随着反腐败反浪费成为社会常态,这些过度奢华的东西慢慢就会被削减,这种泡沫要被打掉,还美食原本的面貌。

南滨路只是半成品?

但在重庆市设计院规划师卓鸿看来,无论是大环境的变化,还是食材选择的落后,都并非南滨路重登高峰的主要障碍。

“难道我们的滨江路就只是用来吃饭的?”卓鸿很早之前就提出过这样的质问。“1998年,南滨路正式开工,4年后一期工程全线通车。经过多年的发展,这里成为了重庆旅游的一张光鲜名片。可是,这张名片上最让人铭记的称谓是什么?无非还是美食聚集地。”

在南滨路以美食为招牌崛起后,重庆各大滨江路纷纷依样画葫芦,引入的餐饮企业越来越多,各条滨江路同质化竞争的苗头愈发明显。南滨路试图要成为重庆的著名观光带,北滨路也努力打造重庆的风情街,巴滨路更要变身重庆的都市名片,但实际上,大多数滨江路都还是餐饮和酒吧的集散地。

毋庸置疑,依江而筑、因江而兴的重庆,其人文景观,注定离不开环抱自身的两江。如果说江是这座城市的意象,那么,两岸的滨江路景观就应该是意象的脸面。但是,这张“脸”上却有太多千人一面的遗憾。

即便是在最鼎盛时期,客如云集的南滨路曾有“重庆外滩”的美誉,但长居重庆的上海人吴先生却并不认可,“南滨路和外滩其实有很大的区别。”

吴先生告诉本刊记者,外滩的核心不是那些大牌云集的专卖店或者一窝蜂堆积的咖啡馆、餐厅,这些东西都可以复制,而难以复制的则是由52栋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古典复兴大楼构成的旧上海金融中心,从常胜军纪念碑到黄埔公园再到和平女神像,在外滩每一处建筑或雕塑,总能引导你去忆起这个城市过去的点滴。正如维克多雨果所说:“建筑是用石头记录的史书”,外滩便是这样一个巨大的图书馆。

和上海一样,重庆也有着开埠的经历。作为开埠的先锋,南滨路并不缺少历史沉淀。但这部分记忆,在南滨路却集体失语。即使有几栋稀稀拉拉的仿古建筑,也几乎清一色的食肆酒楼。而且,风格也莫名其妙,跟这个城市的传承并不搭界。真正的老洋行、故居躺在那里无人问津,而那些真实存在过的历史,到如今被人们自作主张地重新模仿,却又缺少时间沉淀的独特韵味,反而成了四不像,南滨路也因此丧失了自己的特征,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潭。

无独有偶,一位对重庆人文历史很感兴趣的旅行者,在游玩了重庆之后,也提到了前面所言的“南滨路缺点”。他在自己的博客里激烈地写道:“重庆南滨路的文化已死”。如此失落的感概来自一段尴尬的遭遇:当他向路人询问如何去立德乐洋行旧址时,居然绝大多数本地人都不知道那地方在哪儿。

在卓鸿看来,南滨路的种种缺陷,都指向一个原因——这条景观大道实际上一直是个半成品。他认为,从世界范围看,滨江路的功能开发,大体应该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堤防+交通”开发;第二阶段是“堤防+交通+商业”的综合性滨江开发。而第三个阶段应该加入“文化符号”,第四阶段,将这种符号固化并通过各种手段推向世界,就像塞纳河左岸所做的一样——只有达到这个阶段,一条滨江路才可以称得上完美。但是,我们南滨路,还处在第二阶段而已。

10余公里长的南滨路,是“风景与文化的完美结合”,巴渝十二景中的黄葛晚渡、海棠烟雨、龙门浩月、字水宵灯等都聚集在此。南起长江大桥南桥头,北至弹子石法国水师营旧址的南滨公园,开埠文化与巴渝文化,被南滨路很好地串联在了一起。这些历史遗址、文化建筑才应该是南滨路最值得骄傲的元素,也是南滨路重振雄风最强劲的动力。

从食尚大道到文化高地

南滨路开发第三阶段的开启,源于一条不起眼的老街。在南滨路长江汇当代艺术中心旁,有一条早已封闭的不起眼小巷,这条名为“米市老街”的狭小甬道乍看上去毫不打眼,但内里却大有乾坤。

在米市街口一处中西合璧的老建筑上,石质牌匾隐约可见“合记堆店”四个大字。专家介绍,这栋老房子就是米市老街的标志性建筑。“堆店”是旧时人们对仓库的别称,这个“合记堆店”是重庆开埠之后的老仓库。仓库里堆放的货物,与米市街的得名有着巨大的关系。民国时,重庆长生、老厂、黄桷垭一带的米商在这里贩卖大米,逐步形成集市和街区,米市街因此得名。无论是在开埠时期,还是如今,只要看到这栋老房子,就知道米市老街到了。

米市老街紧挨着这栋老房子,狭窄的街巷仅容两人并行,依着山势蜿蜒而上。和百余年前一样,如今的老街两旁,分布着5栋中西合璧的洋房子。如今,作为南滨路开埠文化街区正在被重新打造。

在米市老街,诸多老建筑正在复建,一派繁忙景象。就在这片工地中,一栋三层小洋楼矗立在工地一角,青砖灰瓦,雕花木窗,充满了中西合璧的韵味。工地里的工人告诉本刊记者,那就是孙家大院,工人们称其“四号楼”。

楼房乍一看显得很新,木制门窗看得出来是新制的,墙体、大门上的白色涂漆干干净净,显然也是新涂的。但走到小楼底部仔细看,这栋修葺一新的建筑中,仍保留着众多的旧时风情——门框、门槛前的条石,圆形立柱上的石制装饰,都已经磨圆了棱角,明显是经过风雨洗刷的旧物。

孙家大院,兴建于重庆开埠之后,原本为洋商住处,其西式长廊和中式坡屋顶结合的建筑风格独树一帜,在抗战时期,还曾作为西迁故宫文物的临时存放地。如今,它也是南滨路开埠文化街区修复的首栋建筑。

“其实,这栋楼在修复时,已经尽量保存了绝大部分原貌,基本上每一块砖都是原本的老砖。”孙家大院修复工程施工负责人李经理说。在他的指点下,本刊记者仔细看了墙面上的砖块,发现几乎每块砖都凹凸不平,甚至有风化剥落的痕迹。施工方此前对原孙家大院楼体进行了拆除。“拆下的每一块砖,我们都为其编号保存,对那些已经残破的砖块进行修补,然后清洗干净,按照原样重新砌起来。”李经理说,修复后的孙家大院,其建筑主体完全是原汁原味的。

“修复孙家大院,并不是所有建材都是原装的,比如门窗就都是新制的。”李经理指着小楼的木制门窗说。本刊记者凑近仔细看,门窗的木料都很新,红色的油漆刚刷上去不久,还能隐约闻到油漆味。

为什么砖墙使用原来的材料,门窗却要新制呢?对此,李经理表示,古建筑的修复,木制材料确实很难留用,“木材不像砖块那样能长期保存,毕竟过了近百年的时间,很多木料都已经被虫蛀或者腐朽了,根本无法修复”。李经理指着门窗上繁复的雕花纹样说:“尽管门窗是新造的,但造型都完全按照原貌制作,一丝都不差,这些雕花都是原来的模样。甚至连新造门窗上涂的油漆也是完全按照传统工艺配制的。”

左右页图:除了惯常的高档住宅,餐饮会所,豪华景点之外,一些带有更多文化气息的新商业模式也逐步在南滨路诞生,并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

除了一栋孙家大院做过民居外,其它四栋在开埠时期是洋行的办事处或仓库所在地。白理洋行、孙家院子、附属仓库……这五栋楼都始建于开埠前20年,都是中西合璧的样式。青砖灰瓦的它们,有中式的筒子楼结构,也有西式的大拱门,大开窗加上精致的木雕,西式塔楼和中式阁楼造型相间。

2015年,这条老街完成内部装修后,沉寂多年的街巷和这些以前紧闭大门的洋房子,都将全部对市民免费开放。

米市老街修复工程,是南滨路从食尚大道走向文化高地的的开始。

南岸区南滨路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未来,他们将利用南岸的开埠文化、抗战文化等资源将南滨路整体打造成一座国家级旅游文化产业园。这座产业园总面积达21平方公里,园区范围从二塘起,直至白沙沱。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美心长江风景区两个基地,以及文化休闲区、文化康体区、文化旅游区、文化美食区和文博会展区5个区域。这样的文化产业园,在全国也不过6个。

与米市老街一样,慈云、弹子石等几条老街也将相继重新被打造。其中米市、慈云两条老街会被串联起来,成为约2.5公里长的市内开埠文化一日游新景点。而和米市街相距3公里的弹子石老街,这里的长达2万多平方米的建筑将会得到保护,镌刻着重庆工业时代记忆的老厂房、仓库组成一条新的“工业文化”旅游带。

南滨路的另一种形态

除了对历史文化发掘,一些新的文化项目也即将面世——这也许将改变南滨路在人们心中只是“吃饭地方”根深蒂固的印象,这条滨江大道也渴望用另一种形态从低谷中重新崛起。

建设中的施光南大剧院,预计将在2015年投入运营。南岸区文广新局介绍,施光南大剧院正与国家交响乐团剧院洽谈合作。有消息称,双方合作意向为施光南大剧院交由国家交响乐团剧院运营。如进展顺利,市民将能在这里长期享受到世界各地一流的交响乐演出晚会。

全球马戏,俄罗斯的最出名。在中国,目前只有上海和广东有正宗的俄式马戏城,重庆将在全国修筑第三座。

这座投建中的国际马戏城,规格相当高,投资5个亿。从效果图上看,马戏城的设计很特别,整体是一个彩色球型建筑,看上去像一座城堡。还有一个特别设计,就是有一个飘带状造型,当游客从外地乘飞机抵达重庆时,鸟瞰这座马戏团,看上去就像一个逗号。

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座重庆国际马戏城,和上海马戏城和广东马戏城都有区别。“上海马戏城主要是以杂技为主,马戏为辅。广东马戏城,是一个半露天的,配套是一个大型游乐园。”而重庆这座马戏城,座位数比上海、广东的都要多,可以同时容纳1500多名观众。在这里,可以看马戏,也可以看杂技。马戏这一块,还有包括俄罗斯马戏团等全球知名马戏团来表演,包括狮子等猛兽跳舞,猪羊狗等温驯动物演小品。而在杂技方面,在全国都很有名气的重庆杂技,将打主力。

左右页图:在米市老街、慈云寺老街等文化遗址重建后,南滨路将成为一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这条金碧辉煌的食尚大道也将迎来自己的优雅转身。

从食尚大道,到文化高地,在这个餐饮业的寒冬里,南滨路似乎已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捆柴禾。

New Features of Nanbin Road

猜你喜欢

开埠马戏老街
太平老街
马戏团来啦
老街中飘起淡淡的乡愁
近代华北开埠城市《红楼梦》戏剧演出述论
东门老街
法国领事馆旧址 见证重庆百年开埠史
兄弟间的秘密
论近代三都澳开埠对闽东社会的影响
老街(外二首)
刍议条约开埠与中国近代口岸城市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