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WorldCat与CALIS联合目录数据库比较研究*

2015-10-10袁曦临

新世纪图书馆 2015年8期
关键词:联机编目书目

张 烨 刘 利 袁曦临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图书馆联机联合编目的发展,这种编目方式彻底改变了图书馆原始的、封闭式的手工编目,可有效地提高编目效率、降低编目成本,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如今,联机联合编目已扩展到全世界范围,不仅在规模上迅速扩大,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联合目录数据库作为联机联合编目的数据管理平台,对于联机联合编目的数据质量及编目数据的共建共享,具有决定性作用和影响。

1 联机联合编目的现状与趋势

联机联合编目取代传统的独立编目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1967年创建于美国俄亥俄州都柏林市的OCLC,是一个面向图书馆服务,非赢利性质的信息服务和研究组织[1]。目前OCLC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网络,且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联合目录数据库WorldCat,为来自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提供3亿多条书目记录和21亿多条馆藏目录,并以每10秒产生一条纪录的速度增长;数据主要来自成员馆,类型包括图书、期刊、电子文献、微缩制品、网络数据等,并涵盖486种语言。除OCLC以外,其他著名的图书馆网络如RLIN、WLN等,也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现了联机联合编目[2]。

在OCLC的影响下,我国也从上世纪末开始探索联机联合编目的道路。国内目前最主要的两个联合编目系统为面向公共图书馆的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系统和面向高校图书馆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两者存在较大差异: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系统的数据以中文书为主,因此编目更具中国特色,而CALIS则要求严格遵循国际标准。目前,CALIS是国内书目数据量最大、质量相对较高、成员馆最多的联机联合编目系统:它为全国1000多家高校图书馆和机构提供587万多条书目记录,类型涵盖图书、连续出版物、古籍、非书资料、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及网上资源等。

联机联合编目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逐渐扩展到全世界范围,成为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常态模式。然而上世纪90年代,西方图书馆界在吸收了“业务外包”的经营管理理念后,逐渐形成了编目外包的潮流,我国也逐渐吸收了这种理念,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已普遍接受了这种做法[3]。编目外包虽然可以为图书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但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了新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编目数据的质量失控问题,书商约束力的缺乏导致了编目员业务水平不达标、人员流动频繁以及协调性较差等[4]。因此,随着业务流程的改变,图书馆、出版商、联机编目中心等角色定位也发生了改变,图书馆界必须适应新的时代形势和社会需求,更新理念,才能提供综合优质的服务。

OCLC作为全球联机联合编目最成功的典范,在各个方面都体现着联机联合编目的发展趋势。CALIS虽然是我国发展较为成功的联机联合编目系统,却仍停留在过去的发展模式中,与OCLC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对两者进行各个层面的比较将有利于CALIS未来的建设。

2 编目工作标准化比较

WorldCat和CALIS联合目录数据库的数据均来自不同的成员馆或其他资源,其编目格式难免存在差异,为此,编目工作的标准化对于编目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极为重要。

在编目标准的制定上,两者都规定了数量众多的编目准则,且都体现出国际化的理念。OCLC采取了广泛而多层次的标准和规范:首先,OCLC在成立之初就设立了一系列国际标准并严格执行,目前使用的国际通行标准、公认准则包括MARC、FRBR概念、Dublin Core、ONIX、RDA、SRU、OAI等;同时,由于成员馆来自世界各国,所以也借鉴和参考了一些各国已有的规范;而对于现存规范未涉及的内容,也制定了相应的规范。CALIS也同样要求遵循多层标准:首先是国际标准,如《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其次是国家标准,如《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中文图书机读目录格式手册》《中国机读规范格式手册》《中文图书名称规范数据款目著录规则》《中文图书规范数据款目著录规则》等;此外CALIS还自行制定了一系列编目条例,如《CALIS联机合作编目手册》《CALIS联合目录中文图书著录细则》《CALIS古籍联机合作编目规则》等[5]。

但两者在执行过程中体现出较大差异。WorldCat在编目准则的执行上是比较成功的,这主要得益于其先进的技术,例如,WorldCat服务平台向用户提供了“杜威服务”“术语服务”“VIAF”等在线规范文件,同时通过编目上传系统可有效实现编目格式的一体化。而CALIS所设立的编目准则通常多为纸质文件,且频繁多变,甚至自身存在不当之处[6];在具体编目实践中,各个馆又制定自己的标准细则,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出现标准不一的情况,数据格式、标引规则、

著录细则、规范控制等方面的诸多差异,造成各个馆的编目工作缺少统一规范,直接影响了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7]。

3 编目数据质量控制比较

联合目录数据库汇集了其成员馆大量的编目数据,而书目数据资源的共享必须以高质量的编目数据为依托[8]。因此,除了设立标准以外,WorldCat和CALIS联合目录数据库对其编目数据的质量控制也是尤为关注。质量控制的举措可体现在对编目数据的维护和评估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对联合目录数据库进行补充、去重、修改从而使其更加完整、准确,后者是指通过特定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测评从而得到反馈。

编目数据的质量控制需要各成员馆的共同支持和参与,WorldCat和CALIS在成员馆的管理上都采取等级制度。对WorldCat进行数据维护的成员馆需要经过等级认证:经过专门的培训和严格的认证,一部分成员可获得“高级参与者”级别,拥有较大的权限,可修改、替换WorldCat中的书目记录,其中国家级高级参与者还可以替换大多数的国家级记录;拥有完全级编目授权的成员馆可申请加入“专家社区”,获得更大的修改权限和范围,如实时修改记录、修改完全级书目记录、修改更多主记录的字段、将书目数据升级为主记录;所有编目成员馆都可以通过申请修改表格指出WorldCat书目数据或规范文档中需要修改的错误。

CALIS成员馆管理的等级制度更加严格,且比较重视对编目人员的培训和认证:CALIS经常举办中西文编目业务的培训,或召开编目业务研讨会,并将成员馆用户权限分为A+/A、B+/B、C、D等12个级别。但成员馆所获得的等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重新评定则与其编目数据的质量评估工作结合在一起,例如CALIS联机编目中心联合目录部2002年对成员馆进行的书目质量评估[9]。如表1所示,此次评估选择了B+级、B级和部分C级的成员馆作为评估对象,从数量评估、质量评估、专家印象以及问卷调查四个角度进行。数量评估是由评估工作组人员提出统计的各项指标需求,软件人员按照需求给出准确的统计数字,工作组根据统计数字对成员馆排名,采取极差法为每个成员馆赋予一个百分制的得分;质量评估是由工作组人员向软件人员提出抽取评估数据的指标需求,软件人员按照需求给出符合该指标的数据清单,工作组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随机分配,然后由专家评审小组成员为每一条数据打分,每个成员馆所

有数据得分的平均值再与该指标的权重系数相乘,得到该指标的最终得分;专家印象是由专家印象评分小组成员为参加评估的成员馆排名,工作组对排名结果采取极差法赋予一个百分制的得分;问卷调查是评估工作组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60个成员馆发出调查问卷,请他们为参加评估的成员馆排名,工作组对排名结果采取极差法赋予一个百分制的得分。

表1 CALIS联合目录书目数据质量评估评估指标

除了等级制度以外,WorldCat编目数据的质量控制工作更充分体现了“协同合作、共同参与”的理念。WorldCat的数据维护不仅拥有专家团队来实施管理,更鼓励所有成员馆参与监督:各成员馆虽然等级权限不同,但都能实际参与其中,可有效实现对WorldCat数据的广泛监督。

WorldCat对数据质量的评估也体现了对用户的重视。2011年,OCLC进行了一项WorldCat用户满意度调查[10]。此项调查收集了来自北美洲内外的学术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的近1400份调查问卷。调查采取评分制,将用户对WorldCat数据的满意度分为10个等级:10分为十分满意,1分为不满意,并要求给出满意或不满意的原因。调查结果表明:总体来说,WorldCat各地的用户对其满意度还是很高的,但是满意度因地域有所差异,按10分和9分为满意来算,76%的北美图书馆用户表示满意,但只有65%的非北美图书馆用户表示满意。对于满意的原因,主要还是数据库因素,即数据本身的质量,其次是易用性。评10分的用户很少提出问题,而32%评9分的用户提出了仍然存在的问题。

而CALIS在这方面是比较欠缺的。首先,就数据维护而言,目前虽然建立了质量控制检查机制,由专人对上传数据进行审校[11],但毕竟人数有限,不可能全面维护如此庞大的编目数据。当用户下载数据发现有错误时,只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解决:一是进入联合目录主页交流园地之问题数据交流,与数据提交成员馆取得联系;二是及时反馈给联合目录,但这两种途径缺乏实时性与直接性,即使用户发现了错误数据,也无法真正起到监督和修正的作用。第二,在数据质量评估工作方面,CALIS采用了一种划分十分细致的数学方法来计算数据的质量,虽然也引进了部分专家和用户意见,但明显偏重于客观层面,而且实施范围有限,对不同等级的用户也区别对待,因此,虽然对数据本身能做出比较科学的评估,但无法真正从用户的角度去考察。

4 编目工作共享与开放性比较

联机联合编目的宗旨是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WorldCat与CALIS通过提供一系列服务或产品向成员馆开放,实现编目工作的共享(具体见表2)。

表2 WorldCat与CALIS编目工作共享与开放服务对比

如表2所示,WorldCat与CALIS的编目工作共享与开放服务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书目共编共享。例如,WorldCat的用户可通过“成批载入”功能自动添加、修改和取消大量编目记录上的馆藏信息,或通过“CatExpress”进行简单的转录编目;CALIS也向用户提供编目套录、成批处理等功能。(2)编目辅助。WorldCat向用户提供在线编目规范以辅助其编目工作,并开放“WorldCat Collection Analysis”可对编目数据进行评价、比较和规划;CALIS主要通过业务培训、咨询、研讨会等形式帮助用户的编目工作。(3)远程访问。WorldCat与CALIS的用户都可通过Z39.50协议共享编目数据,但WorldCat的“Z39.50编目”服务可以让用户直接从Web网页上检索和下载书目记录,而CALIS用户必须先安装控件才能使用。(4)馆际互借。WorldCat的用户可利用ILLiad单一的界面进行高效的馆际互借,也可通过ISO ILL进行国际标准的馆际互借,还可借助全新的互借平台“WorldShare馆际互借”,将电子、数字和打印材料的搜索和交付整合到同一个界面内;CALIS的用户需要先开通申请,才能通过“e得文献获取”实现馆际互借。(5)个性化服务。例如WorldCat的编目合作伙伴,WorldCat Local等,可根据各个成员馆或地区的特定要求提供服务;CALIS也向各成员馆提供各种定制服务。

由此可见,WorldCat与CALIS都较为注重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12],但CALIS在服务及产品的形式上比较单一,同时缺乏技术层面的支撑。

5 编目与服务整合共享比较

随着技术的进步及用户需求的提升,编目与服务的整合共享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OCLC的联机编目服务经过了几代的演变[13]:第一代编目服务即WorldCat,是用于存储文献信息资源编目的数据库,也是实现联机联合编目、资源共享和参考服务的基础;第二代编目服务CORC,是本地和网络电子资源创建书目元数据和寻路元数据的系统,实现了从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向网络信息资源领域的扩展;第三代编目服务Connexion,整合了CORC的全部优点,并内嵌在WorldCat中,将编目和WorldCat整合在一起,是一个提供全面服务、强大灵活且简便易用的在线编目工具。2011年底,OCLC又推出WorldShare服务平台,将世界各地成员图书馆的内容、技术和专家能力结合起来,利用此平台,图书馆日常的采购、编目、流通、用户管理、资源共享和电子资源管理等后台业务工作都可以通过一个网络浏览器方便地进行处理,成员馆可充分共享硬件、服务和数据。

虽然CALIS的宗旨也是要把现代图书馆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整合起来,但就目前而言,其提供的服务仍然较为单一分散,缺乏类似于WorldShare一样可以整合一切资源的平台或工具。WorldShare的推出与使用说明了编目与服务整合程度的提升对于用户而言无疑是有益的,因此这也是CALIS未来发展的方向。

6 经验与总结

经过上文四个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CALIS目前存在的不足及应向WorldCat借鉴的经验,可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6.1 加强编目标准和规范的研究

CALIS必须加强编目标准和规范的研究,制定编目规范要有一定的灵活度,既要符合国际准则,又能适应本国实际,可引进、借鉴新的编目理论,以便于国内和国际数据的交换。除了制定统一的编目标准和规范以外,更要重视其执行过程,CALIS应积极督促各成员馆遵守统一规范,以提高数据的共享程度。为此,CALIS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实现编目标准和规范的网络化,在线版的标准操作性更强,更有利于成员馆遵守。第二,实现编目标准和规范的具体化和关联性,针对不同特征的信息资源以及成员馆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详尽的编目准则,以增强其实际操作性。

6.2 加强基于编目数据的图书馆共享服务

OCLC的发展历程表明,基于WorldCat的共享服务不断向着多样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因而CALIS目前分散、低水平的共享服务已无法满足当今图书馆的发展要求。鉴于图书馆共享服务综合化和集成化的趋势,CALIS必须深化并整合自身的服务。首先要做好协调工作,CALIS应当对成员馆的各类资源进行整合,统一揭示;同时协调好成员馆及用户之间的关系,使各方受惠,才能扩大图书馆共享服务的范围和效益。其次要进行技术的革新,只有一流的技术水平才能紧跟时代的脉搏,WorldShare先进的服务正是基于其不断研发的新技术,CALIS想要实现“一站式”的图书馆共享服务,必须要有先进技术的支撑。

6.3 加强编目人员的知识分享与协作

WorldCat在运行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分享与协作”的理念,这是其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体现,也是OCLC管理理念的优势,CALIS应当学习这一优势,提倡加强编目人员之间的知识分享与协作。首先,可以制定调动编目人员积极性的政策,建立鼓励和监督机制,并做好宣传工作,提高编目人员本身的分享意识,鼓励他们互相交流沟通。这不仅可以提升编目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而且还能增强不同成员馆之间的了解,有助于消除分歧,从而促进整个联机联合编目事业的发展。其次,提供便捷的渠道,除了研讨会、交流会等方式外,还应利用网络工具,使编目人员之间知识的分享更直接、更实时。

Worldcat的发展历程表明,通过元数据层面的研究和发展,可以实现从资源层面将各种馆藏资源加以融合,相比之下,CALIS把编目视为图书馆的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这不仅是做法上的差距,更是理论认识上的差距。在未来的建设中,CALIS应当置身于开放数据时代,确立“大”资源组织观,成为开放数据网络中的交通枢纽或核心节点,让馆藏资源与网络资源进行关联,并被搜索引擎广泛索引,以此提升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服务与利用率。

[1]徐晨琛.从OCLC的成功看我国CALIS的发展[J].时代经贸,2007,5(82):235.

[2]黄琼霞.联机联合编目与资源共享的现状及其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5):45-46.

[3]邓岩彬,刘薇薇,王晓丹.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分析:基于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13(8):49-53.

[4]汤罡辉.论编目业务发展的主干道:联合编目[J].图书与情报,2011(6):47-49,97.

[5]刘忠斌.图书馆编目与WorldCat[J].图书情报工作,2011(S1):83-85.

[6]李智.我国书目数据标准化面临的主要障碍[J].图书馆建设,2012(6):31-32,35.

[7]刘如.联机联合编目发展路径的思考[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1(3):36-38.

[8]周小敏.联机编目书目数据质量问题探析:以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数据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0(4):115-117,104.

[9]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心[EB/OL].http://lhml.calis.edu.cn/calis/lhml/lhml.asp?fid=FA0404&class=2,2014-04-10.

[10]Karen,Calhoun,Glenn,Patton.WorldCat quality-An OCLC Report[R].Ohio:OCLC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2011.

[11]张晓文.浅谈趋于知识管理的联机联合编目工作[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2):60-63.

[12]薛克香.从CALIS和OCLC项目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发展趋势[J].现代情报,2011(2):41-43.

[13]伯琼.基于OCLC第三代编目系统Connexion的对国内联机联合编目系统整合的构想[J].情报资料工作,2008(3):28-32.

猜你喜欢

联机编目书目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多联机焓差实验室制冷量测试不确定度分析
试析图书馆编目的边缘化与编目馆员的转型
海尔发布全球首个物联多联机云服务平台
再立标杆,天加GHP燃气多联机 助力神木市LNG站建设
局部UV上光工艺探究
中文图书编目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工作问题探讨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赠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