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馆员科研素养培养项目IRDL的研究与启示

2015-05-13

新世纪图书馆 2015年8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馆员信心

陈 阳

科研第四范式环境中,在信息与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推动下,大量从宏观到微观,从自然到社会的观察、感知、计算、仿真、模拟、传播等设施和活动,形成了大数据这一新科学基础,大数据不仅是科研学术者实时监测和分析的对象,更是其思考、设计和实施科学研究的基础。人们利用泛在网络及其内在的交互开放性,利用海量数据的可知识对象化、可计算化,构建基于数据的、开放协同的研究与创新模式已全面开启[1]。科研第四范式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转型机遇,上海图书馆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长吴建中在“全球化视野·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主旨报告中曾指出,国际研究表明,大学图书馆正从收藏为中心向数字化与合作交流为中心转型,未来的图书馆仍是大学心脏,但激活大学的动力不再是图书馆,而是包涵图书、数据、图表等在内的知识和激活知识交流的创造型空间,大学图书馆需要通过科研数据管理服务逐渐嵌入科研流程[2]。吴馆长在报告中还指出,国内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及科研嵌入举步维艰,而在美国已约有20%的高校图书馆开设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且开设比例在两年内有望上升至40%[2]。显然,面对科研数据管理、科研嵌入,国内图书馆准备不足,而要实现与科研流程的深度嵌入,图书馆必须制定科研嵌入战略规划并进行整体评估。同样,科研嵌入服务对馆员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新一代馆员应在具备本领域数字化科研活动能力的基础上,熟悉科研流程及数据管理,积极嵌入其他领域的科研活动,提供服务支持。IRDL(Institute for Research Design in Librarianship)便是国外馆员科研素养培育的代表项目之一,2013年,劳拉·布什21世纪图书馆计划下属IMLS研究所向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的 Kennedy,Marie 及 Brancolini,Kristine 颁发资助,IRDL项目正式进入实践阶段。

1 IRDL项目的背景和目标

早在2010年10-12月,Brancolini与Kennedy便展开了一次针对高校图书馆员的科研服务评估调查,调查以在线问卷形式收集了高校馆员对科研活动开展及支持服务所持态度、参与情况、能力感知等方面信息,具体包括:(1)现阶段的研究及科研支持服务实践(包括学术论文阅读研究实践);(2)开展科研活动、提供科研支持服务信心的自我评估情况;(3)曾经参与的科研活动及服务支持培训课程;(4)院校对图书馆科研活动及科研支持性服务相关统计数据[3]。通过调查,Brancolini与Kennedy发现,馆员科研活动信心程度能够显著预测其科研实践及科研支持服务开展的成功与否,于是在2013年,Brancolini与Kennedy申请劳拉·布什21世纪图书馆计划项目基金,希望借助IRDL项目为高校及学术型图书馆馆员打造科研学习平台,学习、交流科研活动经验,提供科研服务网络化支持。

基于项目目标管理原理,Brancolini与Kennedy制定了涵盖战略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的IRDL项目目标体系。(1)战略目标,即总目标。不断提高具备科研能力、科研技能及科研素养的新一代科学馆员人数,具体解决馆员如下科研性需求:①为馆员科研及科研支持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②指导馆员科研及科研支持中流程设计、服务设计活动的开展;③鼓励馆员通过出版或PPT等形式,在促进业内学术成果传播的同时积极带动扩大其他学术领域的成果传播;④为馆员科研及科研支持活动实施流程的每一步提供清晰的指导,增强馆员开展科研及科研支持活动的信心和能力。(2)阶段性目标,即分目标。包括:①在暑期举办为期9天的培训研讨会,通过大纲课程讲授及一对一咨询方式培育馆员的科研技能及素养;②其他辅助性活动,如研讨会准备、评估、追踪工作等有助于馆员科研能力培养的持续性支持活动的开展[4]。

2 IRDL项目的实施步骤

2.1 项目的培训流程

IRDL项目以夏季研讨会的形式于2014年正式开启,面向学术馆及研究型馆员广泛征集参与者。项目要求参与者满足以下条件:(1)必须为科研项目主持人,且主持项目将于2014—2015学术年度内完成;(2)参与者对所主持项目已经拟定初步计划,但缺乏完成项目的信心及开展研究的辅助性支持。经统计共有87名学术馆员提交科研及科研支持项目计划书,申请参与夏季研讨,通过层层筛选,项目组最终确定25人进入研讨实战环节。IRDL研讨会核心组成部分为面向25个学术馆员、为期9天的bootcamp(集中式训练营)。培训目标在于构建一套培育馆员科研工作开展能力、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可持续化的发展模式。bootcamp中,两名经验丰富的社科研究专家将传授馆员如何开展科研设计、为科研计划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培训形式包括:(1)密集式课堂培训及练习;(2)科研流程相关写作实践课程。在9天的集中培训及后续科研项目实施中,IRDL还将通过社交网络工具(IRDL项目Wiki及Blog网站)持续为25名馆员提供追踪及培训支持服务。主要培训内容包括:(1)科研时间管理,如何通过时间的合理安排开展高效的科研活动;(2)科研系统性流程规划设计及流程中各步骤的有效衔接;(3)科研数据采集方法及分析方法[3]。

2.2 项目的评估流程

2.2.1 评估计划

IRDL项目评估计划分为内部、外部2类评估。内部评估具体涵盖4个维度:(1)项目组以打分形式对25份初次及再次提交科研计划的对比评估(25位研讨参与者在bootcamp结束后将对先前提交的科研计划进行完善);(2)社交网络使用情况评估分析;(3)研讨参与者对科研教学大纲的掌握程度,包括培训前及培训后两次测试形式的评估;(4)研讨参与者科研项目执行信心的评估,同样包含以调查形式展开的培训前/培训后评估。外部评估是指由聘请自科罗拉州立图书馆的专家开展的面向bootcamp指导者及受训者的访谈式调查,调查为期3天,目的在于厘清以下4个问题:(1)由受训者确定的促进其培训学习的相关因素;(2)来自受训者的培训需求及建议;(3)受训者的培训体验及感知;(4)改进建议[4]。在多层评估内容中,IRDL项目组认为馆员科研信心评估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这是因为:其一,早在2010年,Brancolini与Kennedy的研究便揭示了科研信心与科研实践成功的关联性;其二,科研信心评估系统经过数年的发展,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理论体系及实践工具,从而能够充分保障评估结果的科学有效。

2.2.2 科研信心评估

馆员科研信心评估以问卷调查形式展开,评估目标体系包括:(1)通过馆员对科研具体步骤及具体领域的信心调查,明确其科研活动开展的弱势领域及培训需求,便于项目组培训重点及培训内容的设计和完善(培训前评估);(2)确定馆员通过IRDL夏季研讨的参与,在逐步完成科研进程方面的信心是否有整体性提升(培训后评估)。整个评估体系可简要概括为“5级程度、8大领域及38个问题”,其中5级程度是指信心评估的评分方式,分别是:1表示毫不具备信心;2表示稍具信心;3表示具备一定信心;4表示具备信心;5表示非常有信心。8大领域、38个问题阐释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IRDL科研信心评估领域及问题分布表[4]

3 IRDL项目取得的成果

3.1 计划评分及专家建议

经过对25名馆员项目计划培训前及培训后的评分对比,项目组发现,每位馆员对科研项目的规划、写作能力均有质的提升,整体评分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而外部专家通过对课程指导者及培训参与者的调查,总结得出如下反馈建议:(1)时间问题是馆员开展有效科研活动的主要障碍之一,由于时间限制,一些馆员无法将规律性检索文献、跟进最新科研成果作为其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因此科研素养、科研习惯的养成及科学的时间管理及统筹是今后馆员培训的重点,同时图书馆还应呼吁院校为其提供更为宽松的科研氛围,如足够的时间、良好的继续教育/晋升机制等;(2)在科研文献阅读中,馆员使用频率最高的3类刊物依次为《College&Research Libraries》《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Library Resource&Technical Service》;(3) 完善的 IRDL培训大纲体系应涵盖课程目标、科研问题/假设提出、相关文献综述研究、科研数据采集/分析/管理、科研成果交流传播等科研整体化流程[5]。

3.2 研讨参与者反馈意见

参与者反馈意见大多集中于具体的科研培训领域,表现为:(1)要求指导者具体解释各类数据采集方法背后的逻辑概念及特定方法的适用范围、选择理由;(2)学习如何针对不同的科研项目制定适合的样本选取策略;(3)培训如何设计、实施科研实践调查,以及调查数据的分析、管理;(4)掌握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多种方法;(5)懂得如何选择合适的途径开展科研活动、成果的合作、交流及传播;(6)培训如何有效地撰写及表述完整的科研报告[6]。

3.3 研讨前后馆员信心程度对比分析

3.3.1 培训前后馆员信心总体对比

参与者培训后在38个问题的评分上较之培训前有显著提升。培训前,25位馆员科研信心评估均分为91.16,而在参与培训后,该得分上升至144.52,经SPSS软件分析,P值小于0.0005,证明参与者在培训前后的信心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3.3.2 培训前后馆员信心明细对比

评估结果显示,培训前评估单个问题的信心评分介于1.28~3.8,培训后这一数值则介于2.72~4.48。就明细项目来看(见表2),培训前无论是得分较低还是得分较高的项目在培训后均有明显改善:(1)培训前馆员低信心领域,Q5.4/Q5.3/Q4.8等,均分从培训前的1.584上升至培训后的3.304;(2)培训前馆员较高信心领域,Q3.4/Q6.3/Q3.3等,均分从培训前的3.568上升至培训后的4.312。

表2 IRDL馆员信心评估对比分析表[4]

3.3.3 培训前后馆员信心显著提升项目

培训前,馆员对38个问题的评估分均低于4,几乎对所有科研步骤均不具备信心,而在培训后,25名馆员在11个问题领域的均分高于4,其中6个问题的信心提升尤为显著,分别为:Q1.1(将讨论话题转化为科研课题)的2.96~4.08;Q1.3(确定科研课题相较于相关文献具备学术建树)的2.8~4.16;Q2.2(通过相类似科研项目的研究检验自身科研方法的正确性)的3~4.4;Q2.3(针对科研问题设计相应的科研流程)的2.28~4.24;Q3.2(使得科研成果成为现有相关文献的有力补充)的2.92~4.04;Q6.2(掌握传统社科期刊文献的基本结构及元素)的2.32~4.16[4]。

4 IRDL项目带来的启示

4.1 注重馆员科研素养培养,营造充满活力的科研环境

对研究型大学及学术性机构而言,图书馆不仅仅是作为资源内容的供应商,而应成为机构内整个学术研究与学习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7]。无论是作为科研活动的参与者还是推动者,新世纪的馆员均应具备基本的科研素养,具体表现为:(1)对科研流程设计、科研具体步骤的掌控能力;(2)有规律地阅读科研文献、以科研创新视角提出学术课题、开展研究的技能和素养;(3)科研数据生命周期视角下的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复用、存储、传播能力。图书馆应通过馆员科研素养的培育,从关注馆员工作到关注学者工作,营造一个以学科馆员、科研人员为中心的充满活力的研究环境,该环境中,馆员不仅具备积极推进领域内科研进程的素质和能力,还将通过科研数据管理、科研流程嵌入支撑和促进其他学术领域的决策参考和研究探索,构建“用户为本、需求驱动、嵌入科研、服务创新”的科研支持服务新模式。

4.2 构建全方位的培训体系,整体提升馆员的科研信心

Brancolini与Kennedy在2010年的调查研究证明了科研信心在促进馆员科研进程、取得科研成果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科研信心是开发馆员科研潜能、培养馆员科研兴趣、强化馆员科研技能的必要前提及核心要件。图书馆应通过全方位科研培训体系的构建,增强馆员科研信心及能力,为科研及科研支持活动的开展源源不断地输送具备充分信心、高技能的馆员人才。全方位的培训体系应具备以下特征:(1)整体性原则,培训内容应覆盖科研活动开展的全过程;(2)细致化原则,培训内容应尽可能地细化,将单个科研环节分解为一系列的科研实施步骤;(3)实践化原则,培训大纲应突破理论范畴并侧重馆员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如实地调研、设计焦点小组研讨、科研报告写作等实践能力;(4)科学实证化原则,培训还应涉及科研方法体系、调研实践工具体系、数理化统计分析、数据管理/分析工具体系相关内容的普及和应用。

4.3 开展科学化的科研评估,实现培训模式可持续发展

培训评估是一个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程序,从培训项目中采集数据,并将其与整个组织的需求和目标联系起来,以确定培训项目的价值和质量的过程。培训评估包括培训前需求评估、培训过程检测评估及培训后效果评估,需求评估目的在于确保培训内容与馆员实际需求的有效匹配;过程检测评估的目的在于方便图书馆根据培训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做出适时的调整;效果评估目的在于检验整体培训的最终效果,规范培训双方行为。图书馆可根据培训实践工作的具体需要,建立科学化的培训评估体系,有效利用培训评估数据,实现培训模式的可持续化发展。如IRDL项目中,项目组根据2014年的评估数据对2015年的夏季研讨会准备工作、培训内容做出适时调整。具体来说,科研培训评估体系除应贯穿整个培训过程,还应以科学系统化的评估指标为支撑,如IRDL项目着重建立了馆员的科研信心评估指标体系。因此,图书馆应在确立馆员科研培训重点的基础上建立起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

5结语

IRDL项目旨在通过科研素养、科研技能的培训,树立馆员科研信心,培养馆员科研兴趣,激发馆员科研潜能,促进馆员科研及科研支持活动的开展,营造一个以学科馆员、科研人员为中心的充满活力的研究环境,促进数字化、开放协同式科研活动及创新模式的全面开启。国内图书馆应以此为借鉴,通过全方位培训体系及可持续发展培训模式的构建,全面提升馆员的科研素质和科研信心,发挥图书馆员在科研第四范式中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1]刘量.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EB/OL].(2012-11-14)[2015-01-05].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2-11/14/nw.D110000zhdsb_20121114_1-20.htm?div=-1.

[2]吴建中.大学未来图书馆应嵌入科研[EB/OL].(2014-12-24)[2015-01-05].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586b810102vcc3.html.

[3] Academic Librarian Research:A Survey of Attitudes,Involvement,and Perceived Capabilities[EB/OL].(2012-09-25)[2015-01-25].http://crl.acrl.org/content/73/5/431.full.pdf+html.

[4] Measuring the research readiness of academic and research librarians:A project report of the Institute for Research Design in Librarianship (IRDL)[EB/OL].(2014-08-04)[2015-01-25].http://libraryassessment.org/bm~doc/5brancolinipaper.pdf.

[5] Enhancing Librarians’Research Skills: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EB/OL].(2014-10-9)[2015-01-25].http://www.slidesearchengine.com/slide/enhancing-librarians-research-skills-a-professional-development-program.

[6] Academic Librarian Research:Survey Result Leading to Action[EB/OL].(2012-09-25)[2015-01-25].http://crl.acrl.org/content/73/5/431.full.pdf.

[7]刘冬莲.Ithaka S+R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调研实证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5(2):60-63.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馆员信心
信心满满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信心和山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图书馆青年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依托科研实践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浅谈畜牧专业大学本科生参与科研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