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2015-10-09李干杰

中国生态文明 2015年4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文明环境

□ 李干杰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 李干杰

我国正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期。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转向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环境压力依然很大,原因在于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这么大体量的国家进入新常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任务尚未完成,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利于降低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强度,但经济总量和增量仍在持续上升,污染物新增量依然处于高位。特别是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一些地方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和动力会减弱。

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看,生态环境已成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多阶段多领域多类型问题长期累积叠加,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环境质量差、污染物排放量大、生态受损严重、环境风险高隐患多,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不足。补齐这个突出短板的最大难点在于,我们只能在快速发展和转型中来破解环境问题。

从中央要求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认识高度、推进力度、实践深度前所未有。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主持重要会议、考察调研,在国外访问、出席国际会议活动,多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环境保护,有关重要讲话、论述、批示达80多次,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强环境保护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强大动力。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从根本上更新了关于自然资源无价的传统认识,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经济社会。生态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绿水青山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这是一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

二是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更加明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注重解决的是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将超越和扬弃现有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改变经济腿长环境腿短的状况,塑造新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和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2015年早些时候,党中央、国务院还发布了两份重要的“姊妹篇”文件——《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这三份文件彼此呼应、相互衔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总的设计图和路线图,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三是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日趋完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出台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正在抓紧制定,新《环境保护法》施行,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发布,环境保护督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等六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配套文件相继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等制度有了明确依据。

这一系列指示、文件和举措,与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的进程高度契合,表明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标志着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十二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十二五”时期,我们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转化成生态环境保护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以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为重点,坚决向污染宣战,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全国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由2005年的5 200万吨增加到1.75亿吨,基本与美国的处理能力相当,已成为全球污水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之一;安装脱硫设施的煤电机组由4 200万千瓦增加到8.2亿千瓦以上,安装率达96%以上;安装脱硝设施的煤电机组由3 000千瓦增加到7.5亿千瓦,安装率达到87%。完成煤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8 400万千瓦,约占全国煤电装机1/10,正在进行改造的超过8 100万千瓦。随着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的深入推进,我国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体系。2014年,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11.1%,今年前三季度同比下降16.4%。2010—2014年,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劣Ⅴ类由15.6%下降至9.2%。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减排预期可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我国酸雨面积已恢复到20世纪90年代水平。农村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2008—2014年,中央投入专项资金315亿元,支持5.9万个村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1.1亿农村人口直接受益。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增加了我们解决问题的信心,为进一步推进工作奠定了相应基础。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我们也在聚焦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突出短板,积极谋划“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联动协同效应,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市场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从五方面着手 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第一,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关系,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平衡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我国一直在努力探索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最核心的问题。“十二五”期间,很多地方的实践让我们看到,发展与保护之间不仅相互制约,而且相互促进,两者既矛盾又统一。关键是要改变环境保护影响经济发展的单向思维,坚持绿色发展,处理好“长痛”和“短痛”关系,把环境保护真正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把生态环保培育成新的发展优势,探索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模式。预防是环境保护参与宏观调控、实现经济增长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我们将着力完善环境预防体系,推动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加快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自然生态空间管理,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环境承载能力之内。深化环评制度改革,推动规划环评和战略环评落地。完善环境标准体系,引导技术创新和企业转型升级。

第二,深化和落实中央已出台的改革举措,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将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改革举措。开展环保督察巡视,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试点。抓紧出台具体方案,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排出具体日程,盯住关键环节,抓好考核监督,对执行不力的,严肃追责,绝不姑息,推动改革举措早见成效。

第三,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改善质量为核心,可以更好地统筹运用结构优化、污染治理、总量减排、达标排放、生态保护等实现质量的关键手段,形成工作合力和联动效应。我们将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全面落实《大气十条》、《水十条》和即将出台的《土十条》,强化配套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考核。针对重污染天气,加强监测预报、应急联动和信息发布,全力做好应对工作。改革和完善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推进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推行区域性、行业性总量控制。深化工业污染防治,将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摆上突出位置。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实现城乡环境质量同步改善。

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产业,大有可为。图为广西宜州美丽乡村。

第四,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全社会共同享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推进绿色消费革命,引导公众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绿色供应链环境管理。全面推进大气和水等环境信息公开、排污单位环境信息公开、监管部门环境信息公开,健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网络举报平台和制度,促进公众监督企业的环境行为,让每个人都成为保护环境的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

第五,积极探索新模式新路径新载体,促进生态文明水平与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2013 年6月,中央批准环保部开展的“生态建设示范区”正式更名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14 年7月,中央又批准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项下设立“中国生态文明奖”。“十二五”以来,我们着力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打造成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启动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评选,推动形成梯次推进、连成一片、千帆竞发的良好局面。目前已有福建、浙江等16个省(区、市)开展生态省建设,1 000多个市(县、区)开展生态市县建设,92个市、县(区)获得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命名。由商务部、科技部和环保部联合开展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覆盖全国25个省(区、市),37家园区获得命名。我们将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环境目标新要求,探索和深化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新模式和载体,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尽快转变为生动实践。

(作者系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文明环境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请文明演绎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漫说文明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