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动力智力支持

2015-10-09姜春云

中国生态文明 2015年4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文明生态

□ 姜春云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动力智力支持

□ 姜春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各级各行各业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强化生态环境法治建设,各项工作都有新的起色,出现了新的局面。但是,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种种问题依然存在,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仍然严峻。

在新的形势下,生态文明研究促进工作,主要应当做些什么?怎样更好地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工作的主攻方向和侧重点在哪里,如何破解前进中的矛盾和困难?是需要认真研究、明晰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总体上说,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总体部署,牢固树立并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理念,以问题为导向,强化调查研究和理论创新,多出研究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动力、智力支持。

一、要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转型升级服务

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的提质增效和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这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虽然面临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的压力,但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业态正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呈现良好势头。这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特别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这一生态文明理念的引领和推动;同时,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生态文明研促机构和工作者,务必要认清形势,明确责任,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升级这个中心,在培育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单位资源产出率、修复自然生态、治理环境污染和助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实践中,有所作为,有所突破,作出应有的贡献。

必须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所推动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其所产生的是一种亲生态的,高效低耗、无公害(低公害)、可持续的新型优质生产力,这种生产力发展得愈快,经济、社会、民生、环境效益就愈大。生态文明的研究与推进,应当把侧重点放到解放和发展这种新型生产力上,为经济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增添新的生机活力和智力技术支持。

二、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

今后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但要看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要看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就是说,要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无公害的食品、美丽的自然景观及和谐的社会环境。而所有这些,既是生态文明建设应有之义,也是生态文明所能发挥作用的用武之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也就是说,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农民。目前,我国还有不少贫困乡村,那里的生产条件差,交通不便,农民生活还相当困难。但这些地区又大都具有独特的生态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在这些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产业,大有可为。实践证明,通过“生态扶贫”、“旅游扶贫”、“教育扶贫”、“精准扶贫”,能够使这些地区尽快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要为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服务

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意义重大深远。“一带一路”既是资金融通的渠道,是商品贸易进出口的通道,也是思想、文化交流的信息要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次质的升华和飞跃,已成为指引人类破解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向光辉灿烂未来的灯塔。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当本着互利共赢原则,加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研究成果分享,共同打造全新的绿色、文明丝绸之路。

破解环境危机是跨越国界的全球性任务,需要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和行动。“一带一路”可以成为凝聚、连结这些努力和行动的纽带。我们要根据气候变化巴黎大会精神,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强环境治理合作,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创造人类良好生存和发展环境作出贡献。

福州市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希望福州继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在“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桥头堡”作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但要看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要看生态环境的改善。图为福州市貌一角。

四、要为干部政绩考核制度改革服务

把生态文明指标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建立环境审计、环境损害追责制度,是促进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硬杠杆”。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与长期以来干部政绩考核偏重经济指标、忽视环境保护有直接关系。一些地方为追求经济高速增长,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把生态政绩考核纳入干部考核管理体系,是破解GDP崇拜、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可收立竿见影之效。

为此,必须加快建立自然资源价值评估和资产负债表制度。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其自然资源、绿色植被价值几何?每年、几年其价值增长或减少多少?把这个底数搞清楚并公布于众,对于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然生态意识、绿色发展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是极为重要的。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可以客观地评估当期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和价值量的变化,准确把握经济主体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占有、使用、消耗、恢复和增值活动情况,为实现资源、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政府绩效评估考核和生态环境补偿等提供科学依据,也有利于形成生态环境倒逼机制,改变唯GDP的发展模式。

五、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工作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广大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积极性。要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和消费模式,营造呵护自然生态、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

2015年7月,环保部发布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保护个人环境权益提供了可循规则和保障。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鼓励城乡居民踊跃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要建立健全生态文明研促会的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增强对生态文明信息的收集、整合、传播和应用,有效提升研促工作的质量、效率和影响力。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生态文明研促会在环保部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自我加压,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新的形势下,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总顾问、中共中央原政治局委员、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文明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对不文明说“不”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