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边摊的前世今生

2015-10-08

科学之友 2015年9期
关键词:千禧年路边摊餐车

说起路边摊,大家首先想到的大概是推着自家改造的小推车,沿街贩卖山东煎饼、烤冷面、陕西凉皮等的摊贩和他们的摊子。很多人视路边摊为脏、乱、差的代名词,甚至将其看作是一个地方落后不发达的象征。其实,路边摊并不是一种低级简陋的存在,它也拥有漫长的发展史,是一种重要的餐饮形式。

古罗马时期,街边小吃的主要消费群体是贫穷的市民,因为他们租住的房子里没有炉灶,所以要去街上吃东西;鸡汤是那时主要的吃食之一,此外还有面包和粮食做成的面糊。

几百年前,一位游历四方的意大利佛罗伦萨人在自己的游记中写道,14世纪的开罗市,当地人在路边摊买来烤羊肉串、大米和油炸面团等食物,然后把鹿皮制成的野餐布铺在街边,就地享用。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土耳其,许多十字路口都有小商贩在贩卖热鲜肉,有烤鸡肉和烤羊肉。奥斯曼土耳其是世界上第一个将路边摊纳入管辖范畴的国家,该国在1502年颁布法律,对街边小吃实施监管。

14-16世纪的中美洲阿兹特克人在市场上贩卖各种饮料,以及多达50余种的墨西哥玉米粉蒸肉。西班牙在秘鲁建立殖民地之后,许多欧洲食物传入美洲,例如麦子、甘蔗和牛羊肉。当地人除了延续自己的传统食谱,也开始在街边贩卖烤牛心。

在北美洲殖民时期,路边摊贩售卖牛肚辣味浓汤、烤玉米穗,以及各种糖果和水果。在20世纪的前10年,牡蛎一直都是一种廉价的路边小吃,此后的过度捕捞使得牡蛎价格上涨。纽约的路边摊有严格的营业时间限制,到1707年,路边摊在纽约曾一度被禁。许多非裔美国妇女在18-19世纪靠路边摊为生,主要贩卖水果、蛋糕、坚果、咖啡、饼干、果仁糖等。

东南亚各国的路边摊文化很大程度上受到19世纪晚期来自中国的苦力的影响。在泰国,路边摊餐饮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而普及起来。

如今,路边摊已遍布全球,因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而各不相同。纽约市的标志性街边小吃是热狗,夏威夷的路边摊会售卖一种“夏威夷快餐”,里面有大米,通心粉沙拉和肉,这种吃法来源于日本盒饭。在丹麦,街边的香肠车向行人售卖香肠和热狗。在孟加拉国,路边摊贩几乎都是男人没有女人,而尼日利亚和泰国的路边摊业主则以女人为主。在日本和斯瓦西里文化中,在大街上吃东西被认为很粗鲁,只有小孩子才被允许这样做。印度人在家里吃的饭食与街边小吃有明显的区分,对女性来说尤其如此。在菲律宾,街边小吃和家里的正餐并不冲突,因为许多菲律宾人家里没有餐厅。

与人们在中国看到的恰恰相反,路边摊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另有一番风味。它在美国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7世纪,无论是售卖的工具,还是售卖的食物,都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历程,才演变成今天在美国许多城市随处可见的流动餐车。

第一辆现代流动餐车诞生于19世纪的德克萨斯州,当时有大批美国人前往西部拓荒,在交通工具和食物贮藏尚不发达的年代,有一些聪明人突发奇想,将军用车改造成了“移动厨房”,这样就可以在旅途中吃到可口的食物。

起初,这些流动餐车像现在中国的许多街边摊一样不受欢迎,它们主要出现在建筑工地等蓝领工人工作的场合,服务于这些体力劳动者。后来,来自墨西哥的移民将家乡的“taco truck”(售卖墨西哥煎玉米卷的餐车)带到了美国,并在加州落地生根,最终成为风靡加州的街边一景。

随着美国经济发展放缓甚至倒退,路边摊在一片经济颓势中异军突起。有志于进入餐饮业的人看中了这些餐车流动性大、成本小的优点,于是纷纷放弃了租门面、开餐馆的念头,开起了流动餐车。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也希望能在短时间内吃到好吃不贵的食物,于是产生了对路边摊美食的巨大需求。

除了服务于普通大众的日常消费,在如今的餐饮旅游业中,路边摊也已占据一席之地。这与千禧年(21世纪)一代新的旅游与消费模式紧密相联。作为新兴消费者,他们如今已经成为消费大军的主力。千禧年一代是第一批接受共享经济模式的人,他们在旅行时愿意跳过旅行社而自己安排行程,比起传统的豪华酒店,他们更喜欢富有特色的客栈和旅馆。在饮食方面,他们希望能品尝到正宗的食物,了解食物的制作流程和其背后蕴藏的故事。他们还是生活在社交媒体时代的一代人,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手段获得独家资讯和网友推荐。因此,人们往往能看到一大批千禧年一代在城市的犄角旮旯里搜罗美食,并将其视为自己的独特经历,在社交媒体上与他人分享。

猜你喜欢

千禧年路边摊餐车
无人智能送餐车的设计研究
打开“流行公主”的衣橱
食物中毒
桌边餐车
游园少女孙珍妮
印尼“智能”路边摊收入翻倍
逛街
Daisy girl
这个路边摊真是高级,还自带立体音响
吃早餐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