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5-10-08潘期辉杨妮

科技视界 2015年27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高校

潘期辉 杨妮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然而,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进程中,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必须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创新,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技术,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将结合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经验,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和探讨,为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1 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教师教与学生学为主体的现今教学体系中,培养出具有应用技术能力及创新创业新型人才尤为重要,而计算机应用能力就是现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最基本的知识技能。特别是现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技能。在现今信息铺天盖地的社会里,人们获取有用的、实用性的信息,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了,如果没有计算机通讯工具,就像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水电一样,是无法想象的。因此,计算机基础教育已经成为了各类学校的基本文化教育,特别是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更是肩负着培养为新一代大学生计算机信息素养和能力的责任,让大学生能够普及计算机知识和全面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要。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体系下,如何推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已经成为高校的重要改革任务之一。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所有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是按照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非计算机类计算机教学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而开设的[1]。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基本知识内容和计算机思维对大学生思维发展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一般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本概述、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软硬件系统、多媒体技术及未来发展等基础知识,学会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运行使用和维护,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与应用,如Office 2010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等,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和计算机安全及使用道德规范等知识。

2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计算机课程教学枯燥乏味。通过近几年来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经验及与不同专业学生的交流,许多大学生在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时候觉得枯燥乏味,实践课上则有些学生在做与课程无关的活动等等。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侧重点在理论传播,容易忽视实践性的操作教学,同时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容易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生疏性,既不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计算机教学有效性亟待提高。

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由于高校各类专业性质不同,学生生源、地域不同等因素,一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以前就已经学习和掌握了比较丰富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但是对于来至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相关知识,懂得的计算机技能少之又少。高校的教学一般都是根据每学期教学进度来进行教学的,方法基本统一,这样对计算机技能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不利于其的学习的,然而相对于计算机知识水平好的学生来说,不利于兴趣的培养的,因此,如何兼顾所有大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应用能力的提高,有待每一位教师值得深思和解决的问题。

课程教学方式单一和陈旧。当前,在许多高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都是采用投影仪和计算机演示的教学形式,很多时候都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学生参与的实际操作较少,教学课堂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方式单一和陈旧等等,导致了课程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觉得课程枯燥乏味。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由于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脱节,很多在课堂上讲过的内容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记住,但是学生真正动手能力确难以提高,这也间接性的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与发展。

缺乏计算机信息安全与信息伦理道德教育。计算机与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就是一把双刃剑,其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现今的大学生生活中,有些大学生没有好好利用计算机来加强学习反而上网成瘾,用于娱乐和网络游戏等,严重的影响到了大学生正常生活,也不利于学生人格健康及身体素质的培养提高。当前,有些大学生在网络中撒谎成性,沉迷在网络虚拟的生活中,上网时浏览一些不健康的网站,传播病毒,甚至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和咋骗等等,这些情况与实际教育理论道德相背离,同时也反映出现代计算机教育的信息理论道德教育的缺失,因此,高校在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大对大学生信息伦理道德的教育,同时也呼吁全社会对公共网络的监督,使网络传播正能量,造福社会。

3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3.1 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应当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在课堂上应当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对于学生们提出的间题教师要给予耐心的解答,对于学生能够解决的间题,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一定的巩固。同时在教学课程设计方面,要结合实际,兼顾理论与实践的衔接性。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条件之一。

3.2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知事物、渴求真理的内在驱动力,也是一种带有积极情绪的意识倾向,用充满希望和兴趣的情绪去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教师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应用上,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师要结合课堂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为学生创造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产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动机和兴趣,从而激发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2]。

3.3 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校的大学生来至五湖四海,因为地区上的差异而导致大学新生在计算机基础知识上的水平差异,教师应当因材施教,例如,可以进行以分小组的形式教学,让基础好的学生带领几个基础差的学生,运用团队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教师的教学负担,还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甚至还可以提高基础好的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同时,可以通过开展社会计算机实践活动,比如,安排和鼓励学生们参与计算机维修活动,或者自愿组织学生到学校或者其他单位,帮忙维修计算机和打印机等等,帮忙打印文件整理资料等。根据各种实际情况,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从而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有效性。

3.4 优化考核方式,使考试具有开拓性

如何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考核,这是学校和教师们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这关系到学生成绩评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以及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如何才能建设开拓性的考试方式呢?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与课程相关性的题目及案例,指导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只要能够解决问题的都算正确或者合格等,考核方式可以多样化和灵活性进行。这样的考试方式可以加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对该门学科的探索精神,同时也有效的开拓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针对目前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我们可以实时采用创新的各种教学方法,比如采用类比的方法生动形象地阐述计算机中的基础概念,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作用,采用动画演示计算机抽象的工作原理,通过知识结构图、学生互评作业、对作业情况统计和分析等方式发挥教学网站的辅助作用,同时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检验教学效果[3]。从而多方面优化考核方式,使考试具有开拓性、灵活性。

3.5 融入计算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在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计算机教学知识点的分布将整个课程分成若干个小的教学活动,不再照本宣科,而是从为什么学、怎样去学、如何才能学得好、学了有什么用这几个方面去设计每一次的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如何去思考,发掘学生潜能,每一次的教学活动都是对学生计算思维的一次锻炼[4]。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在教学中引入人文关怀和科学研究的方法等,通过一系列的计算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和解决今后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高一定的基层保障。

4 结语

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断更新的新时代,高校计算机教育任重而道远,如何提高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造性、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是目前教育教学所面临的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间题。人类社会的发展已进入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顺利进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成为高校和教育者所瞩目的问题,总而言之,高校计算机教育和教学改革需与时俱进,而且应当是教育信息化改革工作的首要仟务。

【参考文献】

[1]吴方,谭忠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2(09):68-71.

[2]潘期辉,杨妮.论如何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有效性[J].凯里学院学报,2012(06):109-110.

[3]傅翠娇,曹庆华.科学素养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融合[J].计算机教育,2014(04):26-28.

[4]徐新艳,孙冰.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05):123-124.

[责任编辑:邓丽丽]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高校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