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单元自测题

2015-09-28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5年9期
关键词:军装子弹士兵

一、基础练兵场(30分)

1.阅读语段,完成下列题目。(6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暮上zhuì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烽像巨人一样chù立在面前。

(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打着颤( ) 蜷起来( ) zhuì着( ) chù立( )

(2)上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订正。(2分)

改为 改为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写文章讲道理要让人一看就明白,那种故弄玄虚的做法是要不得的。

B.一个人的理想可以远大,但假如不努力以赴,那也只是镜花水月,只能沦为幻想。

C.经过我的据理力争,老师终于同意我参加乒乓球比赛。

D.近年来,食品、医疗、铁路和生产制造等领域,事故频发,人民群众不禁民怨沸腾。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作为一档新兴的电视节目,《我是歌手》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带给观众更为持久的音乐享受和情感感受。

B.当前,青少年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了汉语的规范化,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C.微信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D.在王宇璇明白了事情真相以后,就一直被浓浓的暖意包裹着,促使她不断反思自己的错误。

4.诗文默写。(8分)

(1)五岭逶迤腾细浪, 。

(2) ,大渡桥横铁索寒。

(3)亲人送水来解渴, 。

(4) ,野菜充饥志越坚。

(5)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 ,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 , ,像波涛在澎湃。

5.阅读下面的故事,领悟故事的寓意。(4分)

山庙里有尊雕刻精美的佛像,前来拜佛的人络绎不绝。铺在山路上的石阶开始抱怨:“大家同是石头,凭什么我被人蹬来踩去,你却被人供在殿堂?”

佛像笑了笑:“当年,您只挨六刀,做了一方石阶,而我经历了千刀万凿之后,才有了现在的形状!”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材料一:2015年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今年的主题确定为“推进清洁生产,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旨在启迪、教育大家关注、重视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材料二:《穹顶之下》是以柴静本人进行雾霾调查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将真人演讲和视频、图片和动画进行交替和配合,让观众在观看时丝毫感觉不到无聊和沉重。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未来不应该是病毒、肿瘤和雾霾!

最近,学校围绕“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你参加了以下几个活动:

活动一:【口语交际】学校团支部委托你电话邀请环保局王科长于6月5日下午3∶00在八(5)班教室参加主题班会,并请他在主题班会上介绍我市的环境状况。(3分)

你略作思考,撥通电话这样说:

活动二:【资料分析】 某同学搜集到右边的漫画,请你做简要介绍并阐述其含义。(3分)

活动三:【公益宣传】 环境保护部官方网站邀请你为今年的“六·五”世界环境日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呈对偶句式,对仗工整。(2分)(说明:写“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不给分)

二、阅读精品屋(3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词,完成7~9题。(12分)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7.谈谈你对这首词主题的理解。(4分)

8.词的上阕中,哪些景物描写表现出了红军征途的紧张、严峻和艰苦?(4分)

9.用简洁的语言描绘“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景象。(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8分)

军 装

周海亮

①1937年12月,中国首都——南京。天空不见一丝蓝色,废墟般的城市里,烧焦的残肢断臂随处可见,焦煳味、血腥味随处可闻。溃败的中国士兵蝗虫般涌出挹江门,他们没有秩序,面无表情地踏着同伴的尸体。到处都是呼喊声、惨叫声、老人的呻吟声、孩子的哭泣声。子弹和炮弹编织成密集的网,城在网中,毫无还手之力。

②日本人很快扑进了城,他们嗷嗷叫着,举枪将每一个活动的目标射杀。他们越过一片又一片废墟,穿过一条又一条马路,他们就像在丛林里狩猎。突然,一排轻飘飘的子弹从一栋摇摇欲坠的楼房里射出,几个日本兵猛然栽倒。他们戴了钢盔的脑袋上,冒起淡淡的青烟。

③躲在楼房里的,也许是最后一支战斗着的守军。只有30多个人,他们挤在狭小的建筑物里,就像被捆绑在一起的手榴弹。他的左边挤着强子,右边挤着死去的连长。弹片将连长的半个脑袋削飞,仅剩一半脑袋的连长依然英俊。强子的手里紧攥着一挺机枪,那机枪严重变形,弯弯扭扭,好像一根天津麻花。机枪“哒哒哒”地响起来,子弹击起远处的尘烟,切断日本人的喊叫。他认为强子是一名出色的机枪手,一名合格的士兵。可是他呢?他是兵吗?也许是,也许不是。他参军没几天,他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军装。记得他跟连长说过,上尉连长说,哦。连长寻一杆“中正式”步枪给他,就指挥士兵摞沙袋去了。那些沙袋摞起很高,摆起怪异的阵式。到处都是沙袋、步枪、水壶、子弹、手榴弹、机枪、铁锹、书信、惊恐或者壮烈的士兵。连长说他们的防线坚不可摧。可是当战斗打响,那些沙袋们,霎时同兵的尸体一起飞上了天。

④他跟连长说过三次,他说他得有一身军装,有军装,我才有兵的样子。连长终于恼了,他说那你随便从哪个死人身上扒下一套!他想了想,终于没敢。他想那样的话,那些死去的战友,就不再是兵了。他们战死了,却不再是兵,他不能这么干。尸体堆成小山,他填子弹、瞄准、射击;再填子弹、再瞄准、再射击……他在死人的缝隙里坚守,就像坚守在隆隆战车前的螳螂。后来他们撤进了城,躲进那栋随时可能坍塌的小楼。连长说,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咱们就可以散了。追上队伍,或者回家。然后弹片划过,他的脑袋仅剩一半。他用仅剩一半的脑袋冲他微笑,他的笑容在“青天白日”的军帽帽徽下凄惨并且绝望。

⑤日本人迅速将他们包围,他们腹背受敌。甚至有日本士兵冲进屋子,他的枪筒几乎捅进日本人的嘴巴。子弹清脆地击穿日本人的后脑,那是他的最后一颗子弹。

⑥他们跑向广场,他们知道战斗结束了。突围的过程异常惨烈,30多个人,也许仅剩他一个。广场上挤满了难民:老人、女人、医生、孩子、学生、士兵。有些士兵慌慌张张将枪扔掉,又慌慌张张地脱着自己的军装。有人将军装埋进花坛,那些花儿全都失去了头颅;有人将军装投向烈焰,它们很快燃烧,如同一面面战败的旗子,却裹起阵阵腥风。脱掉军装的士兵马上变回工人,变回铁匠,变回农民,变回酒馆伙伴,变回菜市场上的商贩。他们挤进人群,缩起脖子,眼睛死死地盯住地面——他们试图用参军以前的职业来救回自己的性命。

⑦军装染上鲜血,军装熠熠生辉,军装五彩斑斓,军装坚硬如铁。军装躺在地上,缩在火焰里,沦为尘土,或者化为青烟。一座城沦陷了,一起沦陷的,还有军装。

⑧他跑过去,泪飞如雨。他从火焰里抢出一套军装,动作迅疾滑稽。那是一套几乎全新的国民党士兵军装,没有枪眼,没有鲜血,没有褶皱,甚至没有灰尘。他将军装抖开,浓重的草綠色刺伤他的眼睛。他向火焰跪下,向城跪下,向废墟跪下,向军装跪下。他说,我还是兵!

⑨仍然有人胡乱地脱着自己的军装。他却胡乱地往身上套着陌生的军装。一模一样的军装,几个小时以前,它们还在战壕里并肩作战。连日本人都愣住了,他们赶过来,端起枪,眯起眼,却忘记扣动扳机。终于,他穿戴整齐。他甚至有时间整理一下衣襟。然后他“啪”地立正,向火焰和废墟行了一个并不标准的军礼。

⑩枪响,军装上多出两个圆圆的小洞。他号叫着伸手去捂,他想捂住的不是鲜血,而是军装上的洞。

(选自2014年第12期《青年博览》)

10.文章开头写道:“子弹和炮弹编织成密集的网,城在网中,毫无还手之力。”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本文所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4分)

11.请赏析小说结尾的文字。(4分)

枪响,军装上多出两个圆圆的小洞。他号叫着伸手去捂,他想捂住的不是鲜血,而是军装上的洞。

12.小说采用第几人称刻画出“他”怎样的形象?这样写有什么效果?(4分)

13.“军装”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深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文笔展示台(40分)

14.印度诗人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夜晚的黑暗是一只口袋,一只盛满了发出黎明金光的口袋。”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猜你喜欢

军装子弹士兵
英军士兵正在放飞Puma-LE无人机
三颗子弹
子弹VS防弹
那枚红军军装上的衣扣
Karma:让子弹飞一会儿
假如明天脱下军装
子弹
士兵独白
迷彩服,绿军装
一个士兵的最后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