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求解“籼改粳”的世纪难题

2015-09-28路俊华

江西农业 2015年11期
关键词:籼稻粳稻江西省

◇文/路俊华(本刊记者)

江西求解“籼改粳”的世纪难题

◇文/路俊华(本刊记者)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就一直有业界的专家、学者针对长江流域省份“籼稻改粳稻”课题进行了讨论。实践证明,同等条件下,种植一亩粳稻比种植一亩籼稻平均增收200斤左右,提效20%左右。照此推算,在确保粮食产能稳定前提下,每发展5亩粳稻就可以调出1亩耕地发展其他高效经济作物,江西省农业厅副厅长刘光华直言:“籼改粳”是稳粮增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新途径。然而,为何在能满足500万亩以上粳稻种植面积的土地上,却只种了40万亩?为何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籼改粳”依然是一个被讨论的难题?”我们不禁发问,这个似乎百利而无一害的“改种”方案到底还面临着怎样的尴尬?实现“籼改粳”的推广到底还有哪些“瓶颈”等待突破?

看着一片金灿灿的粳稻穗大粒饱,长势喜人,曾祥炭咧着嘴、笑着,指着眼前的大片粳稻情不自禁的介绍:“这6亩地是我家的,种两季,一季籼稻,一季粳稻。籼稻产量1200斤左右,粳稻产量大约1500多斤,多的时候也有1600斤的,粳稻比籼稻一亩田至少多收300斤,收入要增加330元”。 曾祥炭是上高县泗溪镇曾家村村民,也是实施了籼稻改粳稻的种植户之一,显著的增收让曾祥炭喜出望外。而在上高像曾祥炭这样的实践者并不在少数,上高县也是江西省“籼稻改粳稻”百亩示范点的重要基地,承担着江西“籼改粳”探索试验的重要任务。数据显示,2015年江西省粳稻种植面积为40万亩。日前,一季中粳百亩示范点平均亩产达1845斤,刷新了全省水稻单产纪录。

11月3日,全国性的“长江流域粳稻现场观摩交流会”在上高举行。农业部领导,水稻种植领域专家教授,以及来自江西、湖北、湖南、安徽、重庆等五个长江流域省份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负责人汇集上高,再次把“籼改粳”问题推上了学术讨论的制高点。

其实,关于长江流域省份“籼稻改粳稻”话题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课题,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这一话题课题就一直被业界的专家学者提出并讨论。但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江西省甚至是整个长江流域的“籼改粳”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和推广,这也是业界讨论仍在持续高温的主要原因。

江西籼稻改粳稻叫好声一片

江西省农业部门的官方数据显示,江西从2009年开始试验种植粳稻,经过几年的不断改进,2014年全省一季中粳百亩均产突破800公斤,较杂交籼稻普遍亩增产100-150公斤以上,和新增的投入成本相抵后亩增效200元以上。而中粳百亩示范单产更是创下了922.5公斤的新高。即使是双季晚粳百亩示范均产2014年也突破700公斤,较杂交籼稻普遍增产50-100公斤亩以上,和新增的投入成本相抵后亩增效100-200元。经过多年实践得出,江西省种植中、晚粳稻平均单产分别比籼稻高15%-25%和10%-15%以上,发展粳稻的优势无论是从产量还是效益方面来看都十分显著。

从客观条件来看,在江西能满足粳稻种植的土壤条件和生态区域特点的耕地面积至少在500万亩以上,在确保粮食产能稳定的前提下,按照粳稻平均亩产增幅20%左右测算,每发展5亩粳稻就可以调出1亩耕地发展其他高效经济作物,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另一方面,相较于籼稻的出糙率和整精米率,粳稻分别要高出2个百分点和5-8个百分点,这对于粮食加工企业来说,加工增效显而易见。而从市场角度分析,市场上对粳米的需求逐年增加。自1990年以来我国人均年粳米消费量增长0.5公斤以上,并且会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这为粳稻的销售市场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江西省农业厅副厅长刘光华告诉记者,“籼改粳”是实现稳粮增效的新途径,是实现“藏粮于技”的新举措,为全省粮食品种结构和种植结构调整探索了新路,也为“调结构、转方式”创造了有利条件,“籼改粳”既能增产增效,又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种植户遭遇“难卖”现象

“籼改粳”,无论是从单产还是单价方面比较,还是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结果角度来分析,显而易见是利大于弊的。刘光华在上高百亩示范片现场考察了“籼稻改粳稻”的基本情况之后,难掩兴奋之情:“江西要稳步推进粳稻种植!”但在省农技推广站副站长程飞虎看来,要想在江西大面积推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你们先不要急,我们已经在想办法解决了……”记者一走进程飞虎的办公室,就听到他正在对着电话讲道。

“我们推广粳稻种植的初衷是为了让老百姓增产增收,可是现在粳稻种植出来了,该收割了,种植户却遇到了收购难题,他们很苦,我们也一直在想办法解决,可是现在江西省的粳稻不在国家最低保护价收购范围之内。我们种植出来的粳稻质量并不比普通籼稻差,按照正常的市场收购价格每斤应比籼稻的收购价格高,可是现在别说以高出市场的价格销售,就算是按照和籼稻一样的价格都很难卖出去,没有人来收!种植大户经常会打电话给我们反映这个问题,农民的怨声很大,我们也在极力想办法!”程飞虎有些焦急地向记者解释这个电话的来龙去脉。和粳稻插秧时候的兴奋相比,在这个收获的季节,种植户和江西农技站同事们遭遇的粳稻销售寒流让气氛显得有些尴尬。

由于当前江西省粳稻种植面积偏小、分布较散、不成规模,加上食用习惯、市场开拓等原因,粳稻未被列入最低保护价收购范围,享受不到“国民待遇”而导致了粳稻出现了销售难问题。尽管粳稻品质较优、整米率较高,但因规模小,稻米销售和加工企业对此缺乏了解,收购时大多同籼稻同价处理,难以体现价格优势。

销售不出去,江西的企业可不可以自己进行加工,实现本地消化?省农技推广站站长文喜贤同样想到了这个法子。

“我们先把全省几百万亩的粳稻种植起来,形成规模,把整体的粳稻产量提高上去,利用先兴起的规模化来倒逼制度的完善和推进。”随即,文喜贤又开始担心:“江西的稻谷加工企业目前对粳稻加工的能力还比较弱,大面积种植开来,本地企业的吞吐能力还达不到,到时候收购难的问题还是会回到原点。”

程飞虎在认同“规模优先模式”的同时也提出了他的担心:“在收益面前,农民是最直接的——今年看谁种植粳稻收入好了,明年就会有人跟风。今年种了粳稻,没有人收购,明年他就不会种植了。现在这种情况本来就很难销,如果没有收购的保证,也没有政策托底——最低价格保护的话,他们都不愿意轻易尝试籼稻改粳稻。即使粳稻收益再高,但是种出来了没人要,他们宁愿种植不承担风险收益稍低的籼稻。”

到底是先实现种植的规模化吸引收购,还是先解决收购问题再调动种植积极性实现规模化?关于这个问题,粮食部门提出“先上量,再收购”,而农业部门则提出“先收购、再上量”,两个部门两个相反的标准也给农技站同事们每年找粮食部门和农业部门协调收购问题带来了不便。

除了粳稻销售方面遇到的难题之外,江西省粳稻种植还面临着另外一个同样可以致命的问题,即目前江西粳稻育种还处于空白,全部依靠从外省引进和调入。这就造成了引进数量满足不了全省的种植需求,尤其是优良品种的供应数量严重不足。而且种子的价格偏高,增加了种植成本,在质量安全问题上也无法得到保证。

引种难、引种贵,销售难、销售价格不合理,本地企业加工能力弱。这三大问题成为阻碍粳稻在江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最大难题。

瓶颈如何突破?

尽管各种数据都显示近年来百姓对粳米的消费需求呈现明显增长趋势,粳稻对于企业加工效益和“调结构、转方式”等方面都有诸多益处,但现实中粳稻的进一步发展还有诸多问题待破解。在参观回来的路上,刘光华一直在电话联系省粮食部门和收购企业,咨询他们今年的粳稻收购政策和企业收购情况,试图找到突破口。

从工业微笑曲线角度分析,曲线前段的技术研发和后端的市场销售是整个产业链中利润最高、竞争力最强的两个环节,对整个产业链能否健康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而江西省发展籼稻改粳稻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前端的育种技术和终端的市场销售问题,这成为打通粳稻在江西全产业链发展通道的两个死结。所以江西育种的本土化研究迫在眉睫,粳稻加工企业的本地培育迫在眉睫,把粳稻收购列入“国民待遇”之内的政策争取迫在眉睫。

针对全省粳稻育种空白的问题,程飞虎建议可以在加大适宜区域品种引种筛选力度的基础上,加大引种许可力度;在江西增设“一季中粳”和“双季晚粳”品种区试组,加快适宜粳稻品种推出;尽快列专项资金支持江西本土化粳稻育种。通过这几种方式为江西粳稻发展提供品种支撑。

近几年,在农业部、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等相关单位的资金支持下,江西的粳稻项目得到发展。但和湖北省每年拿出14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粳稻发展相比,我省在粳稻发展的总体资金投入量较小,而且年度投入不稳定,仍然维持在布点试验和小面积示范的水平,离大面积推广还有一段差距;加上粳稻示范推广项目经费未列入政府财政专项预算,项目无法得到长足发展,无法实现全面谋篇布局。因此,积极争取相关业务部门的资金支持对于江西省农技推广站的工作人员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总之,粳稻在江西的推广前期还需要行政力量“扶上马,送一程”,帮助粳稻发展走上正轨,与其他省份取得同等的竞争砝码之后,江西粳稻到底行不行?能不能叫好又叫座?就全要看市场的公平选择。

截至发稿时,省农技推广站程飞虎向记者反映,经过协调沟通,省粮食局已经同意今年按籼稻同等价格收购粳稻,在部分地区开仓收购。

猜你喜欢

籼稻粳稻江西省
模拟成真
从稻名演变看籼稻的起源
2021年无为市优质中籼稻品种比较试验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考了个大的
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
杂交籼稻花药基部开裂性状的遗传研究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