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音乐分析

2015-09-27刘翘楚

音乐生活 2015年9期
关键词:鳟鱼大提琴乐章

文/李 虻 刘翘楚

《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音乐分析

文/李 虻 刘翘楚

被后人誉为“歌曲之王”的舒伯特一生创作了600余首艺术歌曲,《鳟鱼》是其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舒伯特在1817年创作了这首艺术歌曲,两年之后,又以它为题创作了钢琴弦乐五重奏,并把这首歌曲的曲调用作第四乐章变奏曲的主题。优美的旋律与自然娴熟的配器手法完美结合,赋予每段变奏以鲜明可爱的艺术形象,使音乐发展充满戏剧性。

一、音乐分析

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对音乐主题首次陈述后再进行若干次展开或变化重复的展衍手法称为变奏。《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便运用了变奏曲的曲式结构,几次变奏都清晰明朗,通过音色和音高的变化发展主题乐思,把不同情境下的鳟鱼刻画得惟妙惟肖。

乐曲开始时,由小提琴描绘出一派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清澈的池水中有一尾小鳟鱼在波光粼粼的湖水中自由自在地畅游。旋律轻松愉快,小鳟鱼的活泼可爱跃然纸上。

主题由小提琴主奏,旋律在艺术歌曲《鳟鱼》的基础上将节奏稍作调试,材料凝练,充分利用了器乐比人声更加灵活、更加富有表现力的特点,形成了跳音进行为主、音级进行为辅的欢快、轻松的画面。小提琴的主旋律与大提琴的副旋律交相呼应,中提琴与低音提琴穿插其中,使音乐悠然流畅。鳟鱼主题由7个乐句构成单二部曲式:前乐段为开放性结构,由4+4同头异尾的两个平行乐句组成,原样重复一次;后乐段为3个乐句的乐段,最后一句是前一句同头异尾的变奏。随后的3个变奏,延续了主题的调性、结构特征。

变奏一由钢琴主奏,延续了主题的气质,色彩更加丰满。钢琴在中、高音区以八度加厚的形式奏出主题,把小鳟鱼在水中嬉戏的快乐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弦乐则似背景贯穿始终,将湖水波光粼粼的画面刻画得尤为清晰:大提琴和小提琴以八度呼应的形式交错发展,中提琴则以平稳的六连音节奏型铺垫,最后密集的音符预示着音乐将要进入更加紧张的阶段。

变奏二由中提琴主奏,大提琴演奏一个与其对应的旋律,小提琴声部以级进的形式在高音区快速流动,钢琴则似回声与主题遥相呼应,既有协奏声部对主题的和声衬托,又有流动的复调织体,描绘了伶俐的小鳟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穿梭的画面。

变奏三由大提琴和倍大提琴齐奏旋律,主调织体,音乐变得沉重、激昂,既能“看见”小鳟鱼在水中的快乐情景,又仿佛能感觉到危险即将到来。这部分音乐与前后情绪的对比强烈,钢琴奏出的一串串音型上下翻滚,小提琴奏出的音型则似一阵阵痉挛,不断出现的经过式变音及导七和弦增加了调性的动荡感,预示着危机即将来临。

经过变奏三的铺垫和推动,变奏四进入整个乐章的高潮。按照D-d-F-D布局的调性频繁变化,重属和弦的使用也使该段充满了不安的情绪;四个声部ff力度的强奏,对比鲜明的节奏,使气氛紧张异常。

变奏四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两种情绪,第一种情绪由钢琴、小提琴、中提琴相呼应,持续奏出六连音和弦,体现出一种异常悲愤激动的紧张情绪;随之而来的大提琴和倍大提琴奏出上下起伏的琶音,把音乐再次向上推进,仿佛小鳟鱼在与渔夫进行着最后的抵抗。随后的第三句表现了第二种情绪,音乐力度从ff突然转变成pp,钢琴与小提琴以卡农的形式将主题变奏娓娓道来,仿佛小鳟鱼已经疲惫,停止了挣扎,哀伤的情绪逐步蔓延。

变奏五由大提琴主奏,这是一个如歌的段落,大提琴轻歌慢吟的旋律凄凉、幽婉,情绪略显忧伤。变奏的主题首先从bB大调开始,再进入D大调,在一连串重属和弦之后进入到主调主和弦。整个变奏五仿佛是为小鳟鱼写的一曲悲哀的挽歌。

最后的结尾也是主题的最后一次变奏。小提琴在主调上再次奏出了明快的主题,钢琴则借鉴了艺术歌曲伴奏中的波浪型织体;各个乐句以不同的形式自由地变化,轻快地描绘着自由欢乐的永恒主题,小河又恢复了往日的清澈与宁静。

二、变奏套曲的整体布局

虽然变奏曲式的各个部分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将其简单地分裂、孤立对待,整个变奏曲式的布局安排得非常精致。每个变奏都以主奏乐器为变奏手法的主导,相互之间又紧密相连,与三部性结构原则相结合,形成贯穿全曲的逻辑化发展,避免了曲式结构的零散。

本乐章通过对“鳟鱼”主题的五次变奏(确切地说是六次变奏,第六次变奏构成尾声),描绘了一条小鳟鱼在清澈的小溪中欢快畅游、渔夫将水搅浑捉鱼、小鳟鱼逃脱重获自由的情节。作品虽然采用了变奏曲式,但在主题变奏的过程中,情节发展的三个环节:自在畅游——被捉抗争——重获新生,却在变奏曲式之上以隐含的三部性结构特征陈述,由此在音乐情绪上形成呈示——对比——再现的三个阶段,与西方音乐的结构原则高度吻合。

从主题到变奏三可视为“呈示部分”,前三个变奏采用了固定高音旋律的变奏手法。“鳟鱼”主题虽然在5件乐器中顺次奏出,但每个变奏中的主奏乐器均完整地演奏了抒情、甜美的主题旋律,从不同的侧面强化了主题的音乐性格。变奏三中钢琴三十二分音符的华彩性装饰,如同优美旋律下涌动的暗流,在音响上与抒情的旋律形成两种性格的对比,在功能上起到为高潮进行铺垫准备的效果。

变奏四可视为“对比部分”采用了自由变奏手法。虽仍为主题变奏,但旋律、和声、节奏、音区、力度、织体及音乐发展手法却截然不同:和声一反前情地脱离主调,在同主音调及其关系大调上不安地躁动;均分节奏和单纯的附点节奏突然被和弦织体的六连音所打破,与持续的强奏一道,使紧张度骤然增强;原本由主奏乐器演奏的清晰旋律好似破裂的动机碎片,游走在各声部之间……不由使人自然地联想到渔夫投网和小鳟鱼拼死挣扎的紧张画面,把音乐情绪推向高潮。

变奏五与尾声可以视为“变化再现部分”。变奏五的主奏乐器是大提琴,浑厚的主题更显清晰舒展,钢琴的呼应耐人寻味;丰富的调性变化、复杂的调性关系起到模糊调性的效果,7小节的扩展淡化了句式的明晰边界,起到与尾声连接的作用。随后的尾声更像是主题原型的再现,一直原样反复的A乐段和单独陈述的B乐段首次改为变奏,小提琴与大提琴相互交替,好像水面又恢复了宁静,鱼儿们又开始在波光粼粼的水波中自由畅游。

(责任编辑 张晓燕)

[1]杨奕.变奏曲式结构的室内乐的配器特点 —— 以舒伯特《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为例[J].黄河之声,2009(15):20-21.

猜你喜欢

鳟鱼大提琴乐章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谱写肌肤新乐章
大提琴的沉静之美
年年有“鱼”
浅谈大提琴演奏中的肢体语言
闽南山区养殖鳟鱼的技术要点
聪明的鹰
同课异构:协作区教研的“催化剂”——以初中音乐欣赏课《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为例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