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探讨

2015-09-22单晓娟

亚太教育 2015年30期
关键词:思维培养初中语文教学

单晓娟

摘 要:初中语文课上,教师应当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等素质。在培养思维时,教师要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采用多种方式展开教学。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为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思维培养;语文教学;初中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0-0039-01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改革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素质成为了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初中语文教学不仅是对知识的传授、人文素质的培养,还应当注重对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样的教学才会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研究精神及创新意识。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培养的思维品质

(一)思维灵活性。语文教学应当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度,在遇到问题时可准确迁移语文方法、语文知识并以妥善解决。

(二)思维深刻性。为培养深刻性:第一,教师应打破学生死记硬背接受方式,引导学生不断提问、并增加对问题的理解;第二,教师要以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专注思维、发掘问题本质的能力、并从多角度、多层级理解课文知识。教师也可一些布置任务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三)思维批判性。初中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思维批判性,仔细检验自身的思维过程。在学生的吸收知识、养成主动思维习惯及研究精神中,具有思维批判性的意义比较重要。

(四)思维独创性。初中学生应具备思维的创造性,可在独立思索下分析、解决问题。首先,学生应具备独有的思维;其次,学生应不断寻找新的方法思考、解决问题;最后,学生要有开阔的视野、及发散式解决问题的素质。

二、语文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应遵循的原则

(一)教师居于主导地位。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会以各种教学手段、发问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表达。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纠正偏差等正向引导[1]。在教学中,教师不可武断给出既定结论、也不可随意评判学生的表达,充分营造自由、活跃的教学氛围。若学生在学习中出错,教师不可粗暴打断、批评,而是让其持续探索、分析。

(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做为思维培养的主体,应当通过学习丰富知识面、打开思路。在初期,学生可能会不断遇到挫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式。但在逐渐积累中,总会产生质变,打通障碍,并因此热爱知识及思考[2]。

(三)师生间存在合作关系。高效的教学应当在师生交流畅通、配合默契中完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思维培养非常重要。理想的氛围应当是:在教师沉默不语时,学生跃跃欲试;教师是学生求知中的引路人,学生在不断挑战下获得知识精髓、形成能力;教师为学生思维养成中搭建桥梁,学生得以自由、飞速的成长进步。

三、语文教学中思维培养的方式

(一)深入发掘教材、训练思维能力。语文教材的内容比较清晰、简洁,但若深入发掘其中信息,教师可以找到足以开发学生思维的内容。教师可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角度、深层次的思维活动,不断提升思维品质[3]。像现代文阅读,就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考察,可借以开发思维潜力。

(二)使用语言启发思维。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使用巧妙语言启发学生不断探索、反复思考。巧妙的语言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开拓精神,逐渐喜爱思考。如,在讲《十五从军征》一课时,有的教师会提问:“老兵回乡后,有没有看到亲人?”,答:“没有”,问:“为什么呢?他的亲人是如何死的?”……学生开始不停思考,会想到“古代老百姓因战争受到极大伤害,就是不参军的百姓也深受其苦”等等。

好的教学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激活学生思维,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听课、不断反思及创造。

(三)引发多层次思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从多角度发问,拓宽思维跨度、打开视野。比如,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中,为训练发散性思维,教师可举3个例子、引发学生的全面、多层次思考。时间可为行军中、打仗时、休息时;地点分为坑道里、战场上、群众家中;战役的目的分为卫国、抗美、援朝;感情分为恨敌、忠民、爱友等等。对文章多层次分析,能深入理解文义、并为不断思索提供可能途径。这样学生得以逐渐形成多层次思考的习惯,也更懂得了确定文章材料的方式。

(四)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思维训练效率。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多种智力,而不仅是单独的某一专题训练。同时训练多项能力,才会更快提高综合素质。如在讲《三峡》时,教师可播放有关三峡景色的视频,再让学生讨论如何看待三峡、再进入文章的阅读、并鼓励学生展望一下三峡今后的发展等。该教学活动内容丰富,包含口头表达、阅读理解、感受训练等多项训练内容。

(五)引导学生想象文中的隐含内容。很多文章表达含蓄、不容易让人马上理解,但会留给读者想象、回味空间。教师可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理解、想象文中并未直接点出内容、深意,开发创造能力。比如,在《乐府诗》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文中间接信息想象罗敷的长相等。学生们可分别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断提高综合思维力。

(六)指导从正反两面分析问题。学生因心智发育不够成熟,看问题不尽全面和深入。语文教师可有意举出一些事例,让学生以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如“为之则难者亦易、不为则易者亦难”一句,教师应指导学生以正反角度、辩证的看待此句,知道并非任何事情坚持做就能顺利,此句并不完全客观、准确。

四、结论

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营造融洽的教学气氛,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以巧妙的发问、引导等,让学生灵活掌握课本知识、综合分析及想象,养成全方位、多层次思考的习惯、形成深刻、辩证、敏捷的思维能力。同时,在学生出错时,教师不可粗暴打断、批评,应为其进一步探索、创新提供便利。

(作者单位:常州中天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陈素清.浅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06(6):132.

[2]张长明.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3,12(4):45.

[3]顾美燕.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4,07(6):16.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维培养初中语文教学
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思维的培养
数学习题讲练中学生思维培养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