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全科医师社区教学实践探讨

2015-09-22王黎强孙爱军李菁

上海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全科医师社区卫生全科

王黎强 孙爱军 李菁

(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122)

中医全科医师社区教学实践探讨

王黎强孙爱军李菁

(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122)

目的:探索中医全科医师社区实践的教学模式,提高经规范化培训后社区中医全科医师的中医技能,以培养适应社区工作的中医全科人才。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来我中心中医全科社区实践的规范化培训学员采用调查问卷法,对社区实践需要获得的能力、带教形式、时间分配、影响带教的因素等进行调查。结果:学员最需要获得的能力是对社区常见病的中医诊治能力,而师资质量参差不齐、学员对中医全科认识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是影响社区带教效果的主要因素。结论:中医全科医学社区实践是中医全科医师培养的重要一环,社区实践需要重视中医技能的培养,提高带教师资的教学水平。

中医全科医师社区教学实践社区卫生服务

中医全科医师是全科医师的一部分,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熟练掌握中、西医各科诊疗技术和预防保健知识,具有医疗、保健、康复、预防、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全面技能,提供连续、综合、指导、可及的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型专门人才。中医全科医学是以中医学为核心,结合全科医学的特点,融合其他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综合性临床学科[1]。随着社区卫生事业和中医药的发展,中医全科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然而社区中医全科医师的缺乏却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瓶颈和难点。

2010年起上海市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全科方向的医师培养包含在其中。本中心作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自2012年起承担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和龙华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的中医全科社区实践工作。经过2年多的社区教学实践,笔者对中医全科医师社区教学实践的培训效果作一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来我中心中医全科社区实践的规培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共9批,17名学员。男3名,女14名;硕士学历5名,本科学历12名,均已通过规培第一阶段的通科培训。

1.2中医全科医师社区实践师资

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我中心对中医全科师资的要求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中级职称及以上,并取得中医全科类别职业资格、具有一定临床经验和热爱教学工作的医师。

纳入到师资队伍的医师必须先参加全科医学教学基地的师资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2]。

1.3培训周期及教学方法

按照规培大纲,中医全科医师在社区实践的培训周期为6个月,培训时间为中医科(包括中医家庭病床)2个月,针伤科1个月,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月,康复科0.5个月,预防保健科1.5个月。教学方法以门诊一对一跟师学习为主,其次是独立门诊以及带教老师小讲课;在时间分配上,跟师学习4个月,独立门诊1个月,其他1个月。

1.4中医全科医师社区实践内容

1.4.1社区中医基本诊疗技术

社区中医基本诊疗技术是一个中医全科医师的基本技能,包含了中医内、外、妇、儿、伤、心理等各学科内容,要求培训学员掌握具有中医特色的各学科社区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等的诊疗和进展。

1.4.2中医适宜技术

又称中医传统疗法,包括了针灸、拔罐、推拿、刮痧、中药熏洗、敷贴、药膳等疗效可靠、成本低廉、安全简便、能普及和推广的各类中医药技术。

1.4.3社区常见病证及处理

了解现代医学的特点,中西医结合,运用中医药技能解决社区常见病、慢性病和老年病,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中医基本医疗服务。

1.4.4社区中医康复

社区中医康复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康复和中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中医药传统疗法,包括中医中药、针灸、拔罐、推拿等手段,在社区和家庭的共同参与下,帮助康复对象逐步改善或恢复其功能,提高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1.4.5中医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分析、评估等方法,采取起居、心理、饮食、运动、药物等一系列指导和干预措施为社区居民提供中医健康调养方案。

1.4.6中医预防保健

中医预防保健蕴含着丰富的具有中医预防思想和行之有效的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方法及手段,是具有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也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补充。

1.5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法。在规培学员完成社区实践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

2 结果

2.1社区实践的能力培养及实践形式

在6个月的社区卫生实践中,对17名学员的教学效果及评价作了调查。学员最需要获得的能力是“社区常见病诊治”,占64.7%;其次是“适宜技术”,占29.4%;学员对“中医健康教育”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能力需求较低,分别为5.9%及0.0%。

在社区实践的形式上,学员认为“门诊跟师”最重要,占94.1%;其次为“中医健康宣教”,占70.6%;“独立门诊”占58.8%;“入户调查、家庭病床”占35.3%。

2.2社区实践时间分配

在“门诊跟师的时间比例”方面,64.7%的学员认为“2个月”为宜。在“独立门诊的时间比例”方面,76.5%的学员认为“1个半月”为宜(表1)。

2.3社区实践的其他方面调研情况

关于“理论培训对社区实践的帮助”,70.6%的学员认为非常有帮助,23.5%的学员认为有帮助但效果不大,5.9%的学员认为没有帮助。在社区实践的不足方面,关于“社区实践中最突出的问题”,82.4%的学员认为“师资质量参差不齐”,17.6%的学员认为“教学目标不明确”。关于“影响带教的主要因素”,58.8%的学员认为是“工作忙,交流时间少”,41.2%的学员认为是“学员对中医全科认识不足”。

表1 社区实践的时间分配[n(%)]

3 讨论

3.1中医全科医学社区实践是中医全科医师培养的重要一环

学员通过系统培养,对三级医院的诊疗模式较为熟悉,而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作模式、中医全科医师的职责定位尚不清晰,故安排社区实践十分必要。社区实践的目的在于了解中医全科医师的职责范围,了解社区常见病症特点,掌握婴幼儿、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的中医预防保健方法,掌握中医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掌握社区中医适宜技术[3]。教学方法以跟师门诊、中医健康宣教、家庭病床探访为主。社区实践是连接通科培训与实际社区医疗工作的平台。通过社区实践,学员对社区卫生工作有了全面的认识,对中医全科医师的角色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基层医疗机构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的作用有了切实的体会。

3.2中医全科医学社区实践需要重视中医技能的培养

中医技能是中医全科医师的立足之本。在基层医疗机构中,中医技能广受居民的欢迎及认可。中医适宜技术疗效可靠、成本低廉、安全简便、易普及和推广。通过调查发现,学员们最需要的是对社区常见病的中医诊治知识,占64.7%;其次是中医适宜技术(包括针灸、推拿等),占29.4%。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为他们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社区基本诊疗技术,包括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提高他们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诊疗水平。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有着明显的优势,只有让学员们掌握这些适宜技术的特色,针对不同的疾病选用不同的技术,才能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在中医全科医师的培养中,需要加强中医技能的培养,以期在中医全科医师执业之初,能够熟练运用中医技能进行临床诊疗。

3.3中医全科医学社区实践需要规范带教师资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社区实践的不足方面,关于“社区实践中最突出的问题”,82.4%的学员认为“师资质量参差不齐”。根据中医全科医学的教学需要,师资一般分为中医全科医学理论师资和中医社区带教师资。社区培训基地的授课教师,对社区常见健康问题诊疗、重点人群健康宣教的工作经验非常丰富,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不能把知识系统全面地教授给学员[4]。为此,需要对社区带教师资进行教学方法、教案书写的培训,规范带教职责,明确教学目的。

目前中医全科医学教育重点在于技能培训为主的岗位培训上,但中医全科医生的培养需要做到高起点,旨在培养高层次的专业全科医学人才。加强中医全科的学科建设,是提升基层卫生保健的积极探索。由于中医全科医学社区实践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社区实习基地中没有既往的模式可循,更没有形成规范,因此探索一个可操作的、适合培养中医全科医师的社区实践教学模式,为中医全科医师社区实践提供规范化的教学规范,值得我们不断进行实践、总结和推广。

[1]姜建国. 中医全科医学概论[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 16.

[2]杜兆辉, 毛秀珍. 社区全科教学师资培养方法的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31): 3485-3487.

[3]徐慧明, 李莉, 曹文群. 中医全科对推动全科医学发展的思考[J]. 上海医药, 2014, 35(6): 19-21.

[4]刘洪凯, 张守琳. 中医全科医学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 12(20): 99-100.

Discussion on the community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NG Liqiang, SUN Aijun, LI Jing
(Weif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0122,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model of the community practice of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who had received the standardized training to enhance their TCM technical skill and to train them to become the TCM talents who would adapt to the community work. Methods: The trainees who came to our center for the community practice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s from Feb. 2012 to Aug. 2014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questionnaire. The ability which required to be obtained in the community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time distribution, factors which affected the teaching and other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ability that the trainees most needed was the one of TC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community common diseases. But the main factors which influenced the community teaching effect were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teachers was uneven, the trainees were in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TCM and teaching objective was not clear. Conclusion: The community practice of TCM general practitioners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its training. The community practic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TCM skill trai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ers’ teaching level.

general practition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munity teaching practic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R192

A

1006-1533(2015)12-0014-03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中医全科分会资助项目(zyqk2013-5)

2015-01-23)

猜你喜欢

全科医师社区卫生全科
医学人文融入全科医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口腔全科医师执业范围(讨论稿)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履职尽责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社区卫生
中医全科医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