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2015-09-22李坤

亚太教育 2015年30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特色政治

文/李坤

1984 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一个学科正式诞生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其学科建设在研究领域、研究成果、研究队伍和学术影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与效果。但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应该时刻牢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必须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引领,突出理论建设的“主导性”,肃清学科建设的“本源性”。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必要性

意识形态是体现着一定阶级、社会集团和成员的政治内涵,价值理想和行为规范的内在精神,是一定阶级、社会集团和成员政治经济利益和思想道德素质、精神文明体系的集中表达和高度凝练。“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1]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取得革命的胜利,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就在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以及时代特征相结合,始终牢牢地抓住马克思主义这个旗帜,在党的领导下,一刻也毫不放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成功推进是息息相关的。建国初期,通过“抓学习、抓批判、抓制度”的方式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动摇,即开展了对干部和知识分子群体为重点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对唯心主义历史观的错误思潮进行批评,并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载入了宪法,确立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进入新时期以来,邓小平和江泽民对企图利用“人权”问题来干涉我国内政的挑衅坚决反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确立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旗帜鲜明地继续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也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进一步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导权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2015年1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回顾历史,西方国家以意识形态渗透为主要内容的“和平演变”致使苏联放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和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苏共后期,戈尔巴乔夫大搞社会主义的自我丑化、自我否定,割裂、僵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崇尚西方自由主义道路,任由西方民主思潮在苏联泛滥,颠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化,血淋淋的经验教训证明意识形态工作的失败致亡党亡国。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二级学科,是党和国家工作的“生命线”和“中心环节”,更是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重要阵地。若思想政治教育放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地位,就等于失去了坚强的后盾和强有力的支撑。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的本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是本学科必须重视的问题。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三十多年中,出现了各种对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质疑和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的缺失,例如:其一,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为名,过分的高扬思想政治教育的“神性”而遮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个别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当“万能”角色的“神”,小到解决就业恋爱大到解决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却遮蔽了思想政治教育本有的政治性和阶级属性。其二,以国际化、现代化为契机,过分地用西方思潮话语充斥着本学科而疏离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有的学者以创新为名,毫无甄别的以西方的主流思潮驾驭转型期中国价值多样化的现象,没有理性的对中国的国情党情做清晰的把握,企图疏离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能。其三,以科学化为借口,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模式化”、“测量化”而消弱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涵。部分学者打着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旗帜,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品德、人格等“规划”了一套测评的标准和模式,用冷冰冰的指标数字衡量学生内心的灵魂与思想,实则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智慧和真理价值,进而弱化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实际运用,逃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引领。

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途径探析

首先,以马克思主义立场为切入点,进一步重申何为马克思主义立场?进一步明确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之处,深化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意识形态性问题,为思想政治教育排疑解惑,正本清源,规范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的学科性质。其二,思想政治教育要弘扬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大思想,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总体格局,在“三个自信”的坚持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为重要途径,充分凸显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创新性,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自觉地捍卫和坚守主流意识形态。其三,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回应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观”、“宪政民主”等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潮。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未来发展,我们要有理由有自信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提升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思想觉悟,用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理清各种形式的偏离。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2.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特色政治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中医的特色
“政治攀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