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制度建设科学化问题初探

2015-09-20刘小夏

关键词:政治大学生信息

刘小夏

摘 要:大学生是网络政治的参与主体之一,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须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与有序严谨的行为。然而当下国内大学生在参与网络政治活动时,对于网络政治缺乏深入的了解,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功利性,缺乏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导致行为失范,言行不一。这一系列问题都阻碍了网络政治的发展,所以,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认知网络政治活动、规范网络政治行为,掌握好方向,积极引导大学生积极、有序、理智的参与网络政治活动,不断完善他们参与政治网络活动的方式与办法,这是当今各大高校与社会所急需的,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我们国家网络政治走向光明未来的基础前提。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的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所具备的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

1.大学生有较强的网络政治参与意识。20世纪初期“五四”运动的历史告诉大家,青年学生广泛深刻的政治参与直接影响了国家的政治体制变革,而如今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也为学生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多数大学生每天上网都要耗费至少两个小时的时间,他们选择互联网作为信息平台,在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后,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参与到社会政治生活中去,多数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方面,都是态度肯定且积极的。大家都知道,现代高校已然由最初的相对封闭的教学环境变成了开放光明的小型社区,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模块化教学,老师在课堂上也会把时事政治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以便引起学生更浓厚的兴趣。而大学生亦不再是当初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呆板之人,越来越多的学生乐于关注国家大事。而网络因其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点,让大学生可以多途径的了解、参与国家事务,通过政治参与提高其政治责任感和权利义务意识。近些年,我国社会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国际社会中不断彰显大国姿态,民主政治也呈现出了新面貌,这一系列成就不断激发大学生政治参与热情。网络是一种开放式的新平台,而网络政治参与就是伴随网络发展产生的一种全新政治参与模式。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富足,借助网络这个大平台,他们可以自由言语,将主人翁的意识、公正与民主的理念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形成更高程度的民主观念和参与能力,其执着与热情无疑是构架社会文明与和谐社会的支柱力量与无限动力。

2.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内容多元化。由于网络的开放与自由、网络参与的直接、便捷和平等,再加上大学生热衷问题并非只有反响很大的社会重要事件,他们所关注的东西是比较多样均衡的,即关注内容是多元化的,不只是国家大事,诸如恐怖袭击、金融危机、国际纷争、社会保障、反腐、政府改革等问题,也关心学校以及和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比如,大学生的创业就业问题,有的大学生借助博客、论坛等平台,向教育机构和社会发出很多质询,旨在让国家重视,让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可以被社会关注,成为焦点问题;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等各个领域,这就使得大学生有机会、有渠道对各个层面的公共事务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诉求,这让网络政治参与内容轻松地融入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3.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形式多样性。与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不同,高校学生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参与到网络政治活动中,比如,利用网络获取当前社会的焦点、热点信息;在网络社区中讨论一些政治问题,反映自己的政治意见和诉求;通过校内自己的网络渠道,取得与政府机构对话的机会等。目前高校学生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网络政治参与,如BBS、论坛、QQ、博客、微博、微信、微公益、微电影等。以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个性化的信息传播途径激发了同学们广泛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学院34个班级,每班都有自己的QQ、微博、微信账号,整个学校建立的是一整套的自上而下的信息系统,校团委——院团总支——学生会——各班级,除了平时的工作和生活,尤其在重要的时间节点、重大事件各班级学生及时关注团中央、团省委的新闻并及时评论,同时与各兄弟学院展开积极互动。除此,大学生还通过一些知名论坛进行信息传播,有效的与政府、高校等赢得对话佳机,比如,两会期间,政府首页便设立了“我有问题问总理”专栏。网络因为传播手段多元化,让大学生可以更方便的获得政治信息。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1.政治认知模糊化。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在传播方式上实现了信息的瞬间生成,网络时代导致信息无所不包,包括一些垃圾信息,如何进行信息控制是个难题。在网络政治参与时,大学生很难对网络提供的海量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和鉴别,因为网络上存在大量的虚假政治信息,政府很难控制这些网络虚假信息,而大学生缺乏判断力,无法辨别,容易盲目跟从,这就使得部分大学生上当受骗,遭人利用,在思想上滋生一些歪曲的政治思想,持有非理性的理论态度,不能正确的认识国家政治,立场模糊,进而在网络中形成一种恶性的互动机制,影响其他社会阶层参与政治,这样就会让网络政治参与的次序被打乱,不利于构建稳定的网络政治参与环境。

2.参与目的功利化。总体而言,大学生更注重的是实效性,功利心较强,理解精神与社会关怀缺失,无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与使命感,以自我为中心,特别是独生子女学生,这些缺点更显著。网络的发展,无法从本质上强化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参与意识,无法让边缘化政治理念和社会组织变成主流文化。欧洲地区的教育机构发现,美国大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参与国家政治后,就会更加关注关心国际交流,社区活动和志愿活动等他们本来就兴趣十足的课题,然而对于政府和政党竞选等相关网站却没有多大的兴趣。网络信息铺天盖地,这让大学生很难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政治议题,进而无法产生个人观点与意识。

3.参与行为无序化。当代大学生借助网络参与国家政治事物比较紊乱,这也是最常见的问题。因为网络相对开放自由,而我国网络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再加上在网络中大家都是匿名的,这也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可以大肆宣泄与放纵的空间,使得一些大学生言论太过自由、偏激,没有法律约束意识,在大量的真假难辨的网络信息风暴中,无法辨别区分,易被误导,进而产生错误观点与言论。大学生在参与网络政治议题过程中,评判国家决策是否合理,更倾向于决策对于大学生自身是否有益,比起关心政治决策的社会价值,大学生更关注自身利益,这让大学生群体比起其他群体更易情绪化,功利化,极易导致非理性政治参与,形成“网络虚拟暴力”。一旦网络政治的非理性参与发展成一定规模组织,便会引发非法网络参与事件,甚至演变成社会群体性事件,不利于社会稳定。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影响

1.国内经济环境影响。因受市场经济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价值目标均有了改变,在追求与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最显著的便是价值冲突。我国社会倡导要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随着我国多元化经济的发展,这种价值观逐渐被冲击,一些大学生将个人价值观定位为自我本位,而政治价值取向与评判依据也变得功利化与现实化,重索取轻奉献、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重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时有发生,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既影响着国家经济体系的发展,也影响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其中便包含网络文化的发展。网络文化有着丰富多样的内容,如此也难免出现各种不良信息,如网络游戏、暴力信息、色情网站等,一些大学生便消沉其中,不能自已。网络虚拟文化极大地扰乱了部分大学生的品位,导致价值观的错位,降低了对社会的人文关怀。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愈发流行,致使他们在网络政治参与时功利性十分显著。

2.西方不良思想文化侵蚀。目前,有部分西方国家一直推崇“中国威胁论”,假借台湾、人权、西藏、宗教、民主等名目,扰乱和破坏我国社会安宁,企图让我国出现政治变动与内乱。还有一些西方国家一直在思想上分裂、分化我国的青年,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元素的渗入冲击着我国青年的头脑,使得大多数人对外来事物充满好奇,而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日益淡薄。这样的经济环境、国际政治等,让一些大学生的眼睛被蒙蔽,分不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开始怀疑社会主义与民主政治,因此,其政治参与态度也会改变,变得更加多变复杂,疑问与新问题不断。

(二)制度规范的缺失

自改革开放后,中国法律建设不断前进,成果越来越多,然而只重视经济与实体,却忽略了政治与次序,这种现象根深蒂固,政府并未出台更多的政治生活相关法律条文。信息社会发展迅速,法制建设又被提出了时代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呼吁要完善法律体制。国内信息立法依然不完善,我国还未出台网络政治民主相关的完整法律,当今,网络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国家立法却赶不上时代发展之步伐,漏洞百出,所以,缺乏制度规范也是大学生参与网络政治没有秩序的重要原因。

(三)学生个体素质的影响

大学时期是人生的重要成长时期,大学生的行为与心理还不成熟稳定,容易冲动,政治立场不够坚定,青年大学生群体本身又具有反叛的个性,渴望自己能够自由选择,但在鱼龙混杂的网络大环境下,一些青年学生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很好地把握政治原则与政治方向,缺乏正确健康的政治判别方法,也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这些都使得网络政治环境变得杂乱无章。

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科学化策略

(一)思想引导

1.增强大学生鉴别网络政治信息的能力,培养健康的政治观。第一,必须正确引导大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正确了解我国的社会性质,提升政治素养,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辨别网络政治内容真假的能力;第二,高校可借助校园网站等新媒体,使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办法,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焦点新闻、热门事件等,让学生形成客观积极、健康向上的政治观。网络道德教育当下已经成为了高校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社会也越来越重视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与道德水平。对网络政治信息而言,大学生必须有真知灼见,才能形成有序合法的网络行为。

2.培养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主体意识,塑造大学生的完美政治人格。第一,必须大力宣扬道德教育,以先进道德理念教育大学生,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强化网络教育,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第二,高等学校应当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责任意识与法律意识,让他们形成高尚的情操与健全的人格。在提升大学生正确辨别网络信息过程中,高校也必须教导他们拒绝当黑客或者网虫,不得凭借自身网络技术等攻击他人网络,做出一切非法活动,拒绝访问不健康网站,不任意传播网络谣言,全力培养大学生自律自主的道德意识,自觉参与网络议题。

(二)制度规范

1.强化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络秩序。借助网络立法,健全网络法制建设,通过规范的制度和严谨的法律来管理网络,严厉打击和惩戒不法行为,努力维护网络秩序,让大学生更健康更自觉地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网络立法不但能够确保大学生的合法权益,还可以严厉打击信息霸权等行为,做到合法参与,正当参与,健康参与,摒除一切技术障碍和不法干扰。

2.健全网络伦理规范。第一,要制定合理高效的伦理规范体制。文化部、教育部、全国学联、共青团等联合发布了青少年文明上网公约等规范,倡导全国青少年健康上网,要自律有道德,善于借助網络提升自我,拒绝浏览不健康内容,文明上网,诚实言语,自觉维护网络秩序与网络安全,不欺凌辱骂他人,不沉溺网络,健全网络道德监督体制,因为网络始终在快速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尽快制定并完善网络理念,贯彻守法、平等、诚实和公正的道德理念,实现伦理约束,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热情向上地参与政治议题,共同维护网络秩序与公共生活秩序。

(三)行为监督

高校首先要在正确指引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时,积极倡导理性网络政治参与,让大学生可以充分澄清与辨别网络信息。其次,高校必须构建网络舆论监督与分析系统,在根本上规避大学生无序参与网络政治的现象,有效监督大学生的网络政治行为,妥善处理违规违法行为,比如,情节轻微的,要及时教育批评,而情节严重的,必须对其作出纪律处分等。伴随网络发展,高校学生受网络舆论影响更加明显,因此,必须准确掌握网络舆论方向,及时指引网络舆论发展,充分发挥出网络舆论好的方面,监督规范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让他们有更健康的网络政治参与秩序。

(四)约束和保障

1.网络文化约束。高校校园网政治文化为文化、政治和网络的有机结合产物,也是网络政治与大学生精神心理相关的客观反映,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时,会形成自己的道德规范、政治感受、法律意识,所以,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环境,可以让大学生更具有政治参与责任感与认同感,促进政治稳定,提升政治文化凝聚力,让大学生循序渐进地参与政治议题。网络政治的认同最为关键,深入分析可知,大学生通过网络参与国家政治,会将责任、民主、义务、法治等观念融入在网络政治认同中,而以政治认同方式出发,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民主最为重要,并非多数恣意压制少数,实际上是保护与尊重少数人,让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用自由沟通灌输正确的思想和理念,而非单向控制或者强制灌输。

2.技术支持保障。网络信息很难辨别真伪虚实,在提升大学生辨别网络信息能力时,也要加强网络技术监管,如此可确保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更加有序健康。到目前,控制网络内容的办法与途径通常为过滤技术,即防止不良信息等入侵国内网络:其一,过滤IP地址,即在路由器中将有害信息的源IP地址更改成拒绝访问的地址,而源于此地址的任何数据均被屏蔽。其二,字词过滤,即借助特定软件,在服务器中安置过滤网关,而网关中存在一个实时更新的大词库,存在于词库中的内容均是国家监管机构认定为问题字词或者禁止内容的,全部在网关经过的信息均会对比词库中的所有词语,若与过滤特性相符,便会被屏蔽,无害信息则会顺利过关。

21世纪的新社会,科技猛烈进步,网络日益成熟,人们摒除了时间与空间限制,自由交流,轻松地了解世界最新信息。网络发展让人类得到了很多机会,也让网络政治有了更美好的春天。网络政治参与让现有政治体制更加完善了,加速了我们国家的政治进程与发展,可始终无法领先于政治发展自身规律。当今社会,工业、农业、信息并存,网络政治参与不会发展太快,而是长久处在边缘状态,并不能占领主导地位,这也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正因如此,网络政治参与议题才更具有研究价值与挑战性,会愈发被人们重视。

参考文献:

〔1〕明李祥.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对策[J].发展论坛,2009,(l).

〔2〕刘文.论政治参与的特点与影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1).

〔3〕唐湘宁.互联网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l).

〔4〕程颖.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5〕黄燕华.论因特网对当代中国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6〕安云初.执政安全视域中的网络政治参与[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政治大学生信息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