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合唱指挥技法对合唱团员情感激发的影响

2015-09-20王一凡

关键词:指挥者指挥棒指挥家

王一凡

摘 要:在团队合唱过程中,要想最大程度地发挥合唱团员的个人能力与集体水平,就要求合唱指挥保持自身高超的指挥技术。指挥者通过在不断地实践经验中提高自我的指挥技法,将自身的指挥行为与团队合唱有机地协调起来,进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出合唱团员饱满的情感,这是合唱成功进行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在一个合唱团大集体中,指挥无疑起着中流砥柱的支撑性作用。他通过个人在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表情、动作、手势,以一种饱满的精神状态向合唱团成员传递出自我对于音乐的情感,最终再通过集体的形式将这种情感以合唱的方法进行放大,进而使得整体的音乐氛围得到升华,感染在场听众。合唱指挥要想切实激发团员内在的情感,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的指挥技法,以达到个人能力与团队能力的同步协调发展。

一、指挥者指挥技术

(一)指挥姿势

由于在合唱活动中,指挥者要通过身体的语言将自我对于音乐的感情与理解及时地传达给团员,因而指挥的姿势成为指挥技法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指挥姿势对团员情感的成功激发,就需要指挥者在进行指挥活动时要尽量保持一种自然、流畅的状态。具体来说,指挥者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指挥者的两脚分开而立,保持一尺左右长度的距离,在站立时指挥者要注意将身体的重量平均地分配在两条腿上,不能够将重心偏于一腿,以造成指挥者散漫的形象;其次,指挥者在站立时应当保持背部与腰部的绷直,挺胸抬头,显示出一种饱满、自信的指挥状态来,切不可腰板倾斜,摇头晃脑,给团员们做出坏的师范;第三,指挥者要保持自己行为的严谨端正、大方得体,不宜有过多的小动作,不能过于引人注目,而忽略了指挥的实质意义;最后,指挥者应当直接与团员进行密切的动作与眼神沟通,通过二者之间聚精会神的合作,将自身感悟与要求及时传达给合唱团,从而使得整个合唱活动事半功倍[1]。

(二)指挥棒握法

优秀的指挥者,除了要严格调整自身的指挥姿势,还需要采用科学的指挥棒握法。一般来说,人们所常用且习惯的握法是将指挥棒的圆球部分置于自己的掌心,棒体置于食指的第一指节与第二指节之间。在实际状况上,由于个人的习惯与性格的不同,指挥棒的具体握法也千差万别,这说明,实际上指挥棒并没有标准的握法规定,只要指挥者个人感觉自然顺畅,就应当予以认可[2]。此外,对于同一位指挥家而言,不同的音乐作品在合唱时所要进行的指挥动作与指挥棒的握法也不尽相同。例如,当遇到较为舒缓、悠扬的音乐作品时,指挥家可以采用常规握法;而当作品风格表格变得较为激昂、热烈时,指挥者可以尝试以手掌紧握指挥棒的握法,将个人的情感诉诸在握法之间,通过自己铿锵有力的动作,让合唱团成员感受到自己的内在激情,从而起到感染团员、激发丰富感情的目的。

(三)手臂动作

指挥家最重要的身体器官无疑是手臂,指挥家要想切实激发合唱团成员的感情,就必须要在自己的手臂动作上下苦功夫。具体来说,在进行指挥活动时,如遇到一些富有节奏的拍子,此时指挥家应当有意识地进行大幅度手臂动作,以肩为轴,充分调动出整个手臂内在的力量,从而有力地衬托出当前音乐作品所需要呈现出来的表现力度;如遇到一些较为普通的拍子,指挥者则应当有意识地进行小幅度指挥活动,以肘为轴,主要依靠手臂肘部以下的部分力量进行指挥活动;而遇到一些节奏感较弱的拍子,指挥者则主要依靠手腕的力量,充分发挥手指的灵活性。在针对不同节奏特征拍子的指挥中,指挥家要保持整个身体尤其是上半身与手臂部分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手臂肌肉不能紧绷,要随时保持在一种松弛的状态,并时刻呈现出一种大方、儒雅的姿态[3]。

(四)左手握棍法

严格意义上,左手握棍与右手握棍只是指挥者在合唱指挥活动中所应用的一种方式,与指挥者的个人能力、指挥效果、演出精彩程度并不存在直接的联系。相反,左手握棍在指挥者的指挥动作中反而是一个被众多人所忽视的现象。目前有一系列的相关研究资料显示,采用左手握棍指挥的指挥者,与右手指挥的指挥者相比较,前者右脑的发育程度明显高于左脑。这是因为人体的右脑管理着左肢,而左脑管理着右肢。经常使用左手握棍法的指挥者在无形之中不断地强化了自身的右脑能力,进而进一步完善左手握棍指挥的技巧。因而,实际上左手握棍与否,这只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生理现象,而当前在指挥领域个别指挥者所采用的左手握棍法却持续受到外界的指责与反对,这其实是没有道理的。仅就指挥这一动作而言,右手能够完成的动作左手也能够做到,二者之间并未存在显著的差异。在特殊情况下,如果要求必须左手握棍,指挥者就应当在正确认识左手握棍法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放松自己的左臂,发挥出与右手处于同一水平的左手能力,确保在整个指挥过程中做到挥洒自如、美观大方。如果指挥者无法完满发挥出左手应有的水平和实力,就不可能营造出情感浓烈的音乐氛围,进而感染在场的合唱团员与听众。

(五)指挥动作与节拍相适应

由于合唱活动所选用的音乐作品都具有节奏连贯性较强的特征,这就给指挥者们以有益提示,在指挥过程中可以依据具体作品的不同节奏强弱打出不出的拍子。具体来说,不同节奏的音乐作品可以分为多个小节,而每一个小节当中都涵盖了以下4种最为基础的节奏,即两拍子一个重拍,一个轻拍、三拍子一个重拍;两个轻拍、四拍子一个重拍一个轻拍;一个次重拍,一个轻拍;拍子一个重拍,两个轻拍,一个次重拍,两个轻拍[4]。此外,一些音乐作品在节拍方面还可能出现与4种基础拍子不相符合的情况,而这些拍子一般是基于另一五类基础节奏发展而来,即五拍子两个拍及三个拍的组合(或者先两拍再三拍、先三拍再两拍)、七拍三个拍及四个拍的组合(或者先三个拍后四个拍、先四个拍后三个拍)、八拍将基本四拍的每一个拍再分成两个小拍、九拍将基础三拍的每一个拍再分成三个小拍、十二拍将基础的四拍中每个拍再分成三个小拍等5种情况。针对这些基础拍子,指挥家就必须在进行具体的指挥活动中首先明确目标音乐作品属于哪一类基础拍子,然后在此基础上调整自己的指挥动作,将自己的挥棒动作依照基础拍子的节奏进行分组频率设计,从而使得指挥动作符合乐感与乐理。

二、指挥者个人综合素质

(一)指挥者个人情感因素

音乐作品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种情感丰富的以歌唱的形式所表达的语言作品。一场成功的合唱既离不开指挥者充满激情的指挥活动,也离不开合唱团员的协力合作,而指挥者的个人情感因素则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懒散无力的指挥无法充分发挥出音乐作品自身的精髓,也无法将自身内在感情传递给合唱团员。因此,音乐作品的指挥当是内部感情与外部表现的有机统一,是指挥者个人情感与指挥动作的有机统一。从舞台表演的效果层面来说,一场将音乐作品节奏准确无误地反应出来的合唱无疑是成功的,然而它完全不能称之为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演出。真正的演出是一种境界,是指挥家将个人的感悟融入到音乐作品当中形成一种自我陶醉的个人情感,而这种个人情感在现场能够放大其表现形式,让每一个合唱团员都能够置身于其中,进而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个人情感,在感动听众之前首先感动自己[5]。基于这一目的,指挥家在进行指挥活动时一定要保持自身感情的充沛与饱满,要确保自我能够以情动人,确保自己能够调动起一切的有利因素,最终实现引起全场共鸣、激发合唱团成员感情的目的。歌唱是一种艺术形式,指挥也是一种艺术,作为需要不断提高个人艺术造诣的指挥家,就必须在具备丰富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实现个人情感与音乐作品的完美交融。

(二)指挥者个人艺术水平

指挥者在整个合唱团组织中处于核心与主导地位,是合唱团的灵魂人物。他直接肩负着传递情感、沟通心灵、震撼灵魂的重任。因而,担任合唱团指挥一职的人,必须具备相当高超的个人艺术水平。这就要求指挥者能够迅速及时准确地把握住音乐作品的内涵,并采用一种深入简出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确保合唱团成员都能够切身领会到其精髓,进而让合唱团其他成员对指挥家的鉴赏能力与指挥能力心悦诚服。指挥者要帮助合唱人员及时感悟到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就需要他们始终保持着对艺术与音乐的热情。具体来说,在进行正式排练之前,指挥者首先应当将目标音乐作品进行及时地解构,充分了解与掌握其乐句、段落、调性、调式等最基础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目标作品的节奏快慢与呼吸的配合对比等注意事项。在正式排练活动中,指挥家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指挥形式,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帮助合唱团员深入理解音乐及艺术的内涵,进而大幅度地提高合唱的表演质量与艺术水准。以《黄河大合唱》为例,这是一首感情激昂、气势磅礴的音乐作品,融艺术性、民族性、思想性于一体,指挥者在进行《黄河大合唱》的排练活动时,就必须深刻理解这部作品的艺术性及其思想性,并将个人理解融入进去,个人情感与合唱人员分享,从而将演唱者与观众拉进一个艺术美的音乐世界。指挥者在理解《黄河大合唱》时,既要充分感受这一曲目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与文化价值,同时又要尝试把自我的感情渗入进去,以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亲身经历对该曲目进行重新解构与解读,并将自己切身的体会和理解与合唱团员们及时分享。

(三)指挥者个人文化修养

提高指挥者的个人艺术水平,关键在于强化指挥者的个人文化修养。文化素养高的指挥者能够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展现音乐作品的艺术美。这就要求指挥者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提高自身的音乐专业基础知识水平,同时还要广泛涉猎包含声乐、文学、历史、宗教、哲学等在内的相关学科。指挥者只有通过在自己的脑内形成复杂的、统一性的文化体系,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升自我的艺术品位,才能用多种文化视角来重新解读与阐释音乐作品。拥有高深文化修养的指挥者,能够以自身优美的肢体语言来补充完善指挥动作,能够利用恰到好处的手势与传神的眼神实现自我与合唱人员之间的密切交流与灵魂上的沟通,能够利用自身深厚的艺术修养深入发掘音乐作品更深层次的意蕴,能够使得合唱人员在其引导和帮助下形成一个团结向上、协力前进的集体[6]。此外,提升个人文化修养深层次的意义还在于加深指挥者对于音乐作品的分析与解读。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域的音乐作品具有较为明显的文化、地域、语言等差异,而指挥者要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特色及其深层次的情感,就必须广泛涉猎,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我的审美能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合唱团员的审美情感。

(四)指挥者个人的形体美

指挥者个人的形体美是指挥者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的形体就决定了人们对他的认识和评价。而指挥者的个人形体美则突出表现为其在指挥过程中多呈现出来的仪态与气质。形体美作为艺术美的一部分,它带给观众以极大的视觉享受。因而,指挥者要不断完善个人的形体美,就需要切实把握好个人在指挥活动过程中个各种动作的尺度。具体来说,首先指挥家应当把握好自己与合唱团及其观众之间的位置关系,指挥家既要与合唱团保持一定的标准距离,以确保指挥的效果,同时又不能离观众太远,以免观众产生疏离之感;其次指挥者要控制好自己的姿势,既不能太张扬,让人心生厌恶,也不能做一些华而不实的虚动作,进而让观众觉得矫揉造作。指挥者的形体美从本质上而言,应当是一种手上有动作,心中有声乐丰富内涵的境界。正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指挥者的举手投足之间既显示出自身素质的高雅与形态的优美动人,同时又显示出美妙的音乐与蕴含深刻的艺术美学价值对人的熏陶和感染作用,而这是值得所有指挥者学习并为之努力的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指挥者在合唱活动中,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指挥技法,需要从指挥姿势、指挥棒握法、手臂动作、指挥动作与节拍相适应等方面着手,同时还需要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既要充分发挥出指挥者个人情感因素,又要提高指挥者个人艺术水平,同时还应当注意指挥者个人的形体美,在把握好自己与合唱团及其观众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控制好自己的姿势,彰显出自身素质的高雅与形态的优美动人。指挥者只有通过内外兼修、协调发展的方式,才能真正有效激发出合唱团员的情感,才能确保合唱的质量,为观众带来无与伦比的精神大餐。

参考文献:

〔1〕彭浩宇,曾依依.对合唱《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分析与指挥上的艺术处理[J].大众文艺,2013,(10):63-64.

〔2〕王秋诗.迎接太阳的辉煌与想往——陆在易女声合唱《迎接太阳》指挥案头手札[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2):92-93.

〔3〕杨丹.合唱指挥技法对合唱团员审美能力的影响探讨[J].艺术研究,2013,(1):106-107.

〔4〕谢红芹.浅论指挥技法对合唱团员审美的促进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11):55-56.

〔5〕阎宝林.关于合唱指挥随意现象的商榷[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2):90-91.

〔6〕康慨.浅论学生合唱指挥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及培养[J].美与时代,2013,(5):74-75.

猜你喜欢

指挥者指挥棒指挥家
没有绝对的天分,也没有绝对的天才——指挥家陈琳专访
大型交响乐团表演中指挥的作用探究
曼妙地走在五线谱上
——访女指挥家、作曲家朱婕
引导大医院走向的“指挥棒”
县级医院改革用好指挥棒
发挥医保指挥棒作用
合唱指挥者应具有的素质及指挥要点探析
找乐器
一位富有创见的指挥者——邓华同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二三事
甲午海战中出色的指挥者刘步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