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命题手记

2015-09-18李凤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范仲淹南通市答题

李凤

遵循课标、紧扣教材、重视能力、贴近生活、控制难度,这是江苏南通市中考语文命题的五大基本原则。在此原则下,2014年中考,命题组经过反复阅读、思考、比较,最终锁定《续资治通鉴》卷五十二中关于范仲淹的几段文字作为文言文阅读题的命题材料。

范仲淹与南通市的渊源历来令南通人自豪。由范仲淹首倡和实际促成修建的南通沿海的范公堤,至今犹存,担负着“束内水不致伤盐,隔外潮不致伤稼”的重大使命。“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的诗《江上渔者》,南通人耳熟能详。范仲淹在南通这块土地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留下了许多伟业和佳话。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堪称中华民族的道德标杆,也是南通人民的人文血脉。可以说,对阅读材料《续资治通鉴》中有关范仲淹的文字,考生会有双重亲切感。我们整合了课内外的有关资源,设计了文言文阅读题(附于文后)。

题目的设计由课内至课外,由熟悉到陌生,由抽象而具体,由平面而立体。题目开而有据、放而有度。试题实现了课内外知识点的无缝对接,看似考查考生对文言文文本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其实体现了从教材中培育基本素养的导向。此组题以有意义的情境任务,引导考生利用所学知识,阅读新的情境材料。情境材料鲜活、真实、开放,有利于激活考生思维。在解答过程中,考生可以从课内文言文《岳阳楼记》中找到答题依据。如此命题,真正体现了“题目在课本外、答案在课本内”的命题思想,让考生在阅读与答题过程中再度感受范仲淹的“仁人志士之心”,领悟其“忧国忧民之志”,从而实现以素养立意、以能力考查和情感激励为核心的命题目标。

这组文言文阅读题体现了南通市中考语文命题的一贯追求:衔接高中。文言文的阅读材料取自课外,暗合了高中教学的能力指向。在文言文命题材料选择上,通过选择与高考相关命题材料相似的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材料,适度加大对思维拓展性与深刻性的考查力度,对教与学两个层面产生积极的引领作用。鼓励教师利用教材创造性地研发课程资源,用教材教好学生,实现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在考点的分布上,力求与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一致。

在素养考查方面。此组题着力全面。考积淀、理解、感悟、表达、运用,践行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也符合其时初中生精读的要求——“第四学段(7~9年级)侧重考查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这组题共5题,赋分17分,约占全卷总分的11.3%。考查考生的基本文言素养:断句、解释实词含义、翻译句子、理解写作手法及文本内容。

第1题断句,考查考生对主谓间、状语与中心词之间停顿的掌握情况。

第2题解释实词含义,不但考查了至今仍有生命力的单音节词“逾”“患”“树”,还考查了古今异义的双音节词“感激”。“逾”“患”“感激”,考生联系学过的《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不敢稍逾约”“无冻馁之患矣”与《出师表》中的“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可顺利完成。而“树”的含义,从妇孺皆知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句能得到启迪。

第3题翻译句子,其中的关键词“苟”“况”“乎”,考生从“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等课文内容中可得到相应的解释。此外,对考生理解比较困难的“形骸”,我们做了注释,降低了答题难度。

第4题,考查考生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这一写作手法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想让考生感受范仲淹的精神力量,激发考生对“古仁人”的敬仰之情,达到中考甄别选拔与激励引领和谐统一的目标。

第5题,综合考查了考生理解文言文内容、根据要求提炼信息、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附:2014年江苏南通市中考文言文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7分)

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创之。

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守杭之日,子弟知其有退志,乘间请治第洛阳,树园圃,为逸老地。仲淹日:“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惠退而无居也……”

及卒,谥文正。既葬,帝亲书其碑日“褒贤之碑”。仲淹为政主忠厚,所至有恩。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五十二,有删节)

[注]①矫厉:振奋。 ②重肉:两种以上的肉。 ③义庄:一种慈善救助机构。 ④治第:建府宅。 ⑤逸老:安享晚年。 ⑥形骸:形体,身体。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每感激论天下事___________

(2)吾今年逾六十___________

(3)乃谋治第树园圃___________

(4)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___________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写范仲淹死后君、民的反应,用意何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请说说范仲淹的“仁人之心”在上文中的具体表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指导见第41页,本栏插图/子非鱼)endprint

猜你喜欢

范仲淹南通市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范仲淹词的传播与接受
关于范仲淹的称谓
南通市
南通市通州区粮油增产模式分析
南通市中心血站
范仲淹教子俭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