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从淡化教师角色开始

2015-09-18隗巍

中国教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淡化习作读书

隗巍

在小学低年级习作课堂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惜将大量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教学设计中,特别是课件的制作中。有的是精美的画面配以优美的音乐,有的是精彩的视频、动画,而课堂活动中就出现了很多时间是学生在欣赏、观看课件。那么,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孩子们是不是真正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呢?从实际效果来看,这样大量的信息植入,有时会适得其反。很多学生被五彩斑斓的画面深深吸引,本应得到充分练习的听说读写训练被淡化,台上教师讲得声情并茂,师生问答你来我往热闹至极,但仔细观看,参与互动的学生总是那一些,课后测评结果也不理想。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我认为,固有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禁锢着教师的思想,导致教师不敢放手是主要原因。其实,教师应该勇于淡化自己的角色,把课堂有限的时间和更深入的探索还给学生自己,教师自己成为学习活动的一分子,翻转课堂所体现的就是这样的理念。

翻转课堂盛行于西方,其基本教学模式是学生通过网络在家里观看学习教师上传到网上的知识讲解视频,到校后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疑惑在课堂上交流,教师点拨解惑。受条件和国情的制约,网络学习的形式我们还不能全部实现,但这种先学后教的方式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实践,它提供给学生一个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实现了师生平等对话,变“授之以渔”为“从实践中得渔”。对小学生来说,写作的方法最难掌握,三、四年级是学习写作的关键学段,充分利用课堂有限时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方法尤为重要,翻转课堂让我们从“淡化角色”开始。

一、淡化角色,和学生一起观察生活

众所周知,只有观察,作文的材料才能源源不断;只有学会观察,才能让学生的习作写得有条理、描写具体;培养学生在观察中体验,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以“记一次买书(借书)的经历”为例,我鼓励学生自己去借阅或购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条件允许的话,把过程录下来,上课时与大家分享。课堂上我借助学生的小视频再现买书的经过,指导学生

观察。

1. 引导学生有序、有选择地观察

我们先观看了学生买书的视频,学生描述书店的环境时,说道:“我走进宽敞明亮的图书大厦,看到的是一个个高大的书架整齐地排列着。书架上分类别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等着顾客去挑选。”我顺势评价:“听了你的话,我一下明白了书店的样子,这是因为你的观察是有序的,所以你的习作就是有条理的”。进而写下副板书“观察有顺序”。当学生说道:“我发现了一本书,叫作《最脏的科学书》,便急忙拿下来,只见封面上画满了各种奇形怪状的细菌,让我忍不住想知道里面到底写了什么。”我接着强调:“观察也要有重点,不是所有看到的都要写下来,吸引你的就要仔细看看。”进而写下副板书“观察有

选择”。

2. 让学生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

从学生的预作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还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很少有透过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表现自己愉悦、满足,或是沮丧、伤心的心情的。这种心情不仅是用词语来说说,就像“我很开心,我买到了自己喜欢的书。”当然更多的孩子做到了这一点,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不错了。那么,在此之上,我们应该如何突破?我认为,更好的表达应该是心理的波动引起行动的变化,比如:我终于找到了那本《浪漫鼠德佩罗》,我小心地把它捧在手里,迫不及待地翻看了起来。这里“终于”一词表达了“我”盼望已久的急切心情,动作“小心地捧”和“迫不及待地翻看”都表达了“我”对这本书的喜爱之情。如果孩子们能做到这一点,是不是就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提高了呢?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变化,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比如:观看视频,注意观察买书的同学挑书时做了什么、神态又有什么变化。学生有了明确的方向,观察得很认真,交流的时候,大家再借助视频畅所欲言,做到了言之有物。

二、淡化角色,和学生平等对话,从而渗透写作方法

教师往往会因为担心扰乱正常的课堂秩序而不愿放低高高在上的权威,事实上,在一个轻松的环境里,学生更容易碰撞出新奇的火花。在课堂中,我尝试着向学生请教,竟收到了奇妙的效果。

我们一起欣赏一位同学的习作片段:我走到一个书架前,小心翼翼地从二层拿下一本《让女孩优秀的101个童话》翻看,首先映入我的眼睛的是封面上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她穿着粉红色的公主裙坐在花丛中。接着,我又看了看里面的内容,讲的是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字迹很清楚,还配有精美的插图。我想:这本书里面的故事会让我明白很多的道理,让我变成优雅的女孩儿,就买它了!想到这,我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我让学生们分析这段话好在哪里,有的同学这样评价道:“她写出自己的动作是‘小心翼翼地拿,我就联想到她担心弄坏或者弄脏那本书,我买东西的时候也是这样,所以,我觉得很真实。”有的同学这样说:“她描写封面上的小姑娘,穿着粉色的公主裙,我也有,我也喜欢这样穿,我猜想那个画面肯定很好看,要是我也会买那本书。”还有同学抢着说:“她有心理描写!她的想法告诉我们,看这本书有意义,应该买有意义的书!”我笑着总结说:“你们说的让我很受启发,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像这样的描写,能引发我们的联想,想象出当时的画面,引起我们的共鸣,就是具体、生动的描写?”学生们都点头表示认同,描写的方法也悄悄地住进了学生的心里。

三、淡化角色,和学生一起在阅读中领悟习作方法

肖川在一次讲座中说:“最好的教育方法是启发,最好的启发是‘示范。”优秀书籍对我们来说,就是习作最好的示范,因此,读书交流应该是习作课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把读书活动融进了每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制订读书计划,向学生推荐有益的书目,每周完成阅读目标并认真完成一次读书记录卡,我们称之为“快乐阅读卡”。

好奇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所以我帮学生制定的读书主题是“奇妙的世界”,并向他们推荐儿童阅读绘本系列和《十万个为什么》系列。“快乐阅读卡”的呈现也很有趣,学生是通过绘画的形式把自己读懂的内容或者想象出来的画面画出来。课堂上,我们一起分享每位同学眼中的世界,分享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语言运用的训练。

到了中年级,学生最喜欢阅读的是童话类小说,我向学生推荐了获国际大奖的儿童小说系列和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我每周单拿出一节语文课作为读书交流活动课,也和学生一起阅读并分享自己读书的感悟。学生在介绍图书的时候,有时会像我一样开始融进自己对该书的评价,把感动自己的内容复述给大家,还会设定一个悬念,吸引大家借阅自己的书。即使这样做,我还觉得不够,便把“快乐阅读卡”之前的以绘画为主升级为以文字为主,指导学生摘抄描写精彩的语段,再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渐渐地,班里的读书氛围越来越浓,读书交流活动课成了学生每周的节日,没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负担,向同学介绍起书来也是滔滔不绝。最有意思的是,上星期的读书会上,有一位同学向大家介绍的竟是自己写的书,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此时,再多的习作方法指导都变得多余。

记得有一句歌词这样唱“爱到最后是陪伴”,我认为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是学生学习路上的伙伴,不是传教士,而是和学生一样的实践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真正的实践中,才会获得启发,才会有创造。所以,请记住我们的身份在别人眼里是“教书匠”,而在自己心中应该永远是一个乐于实践的“学生”。

“翻转”就这样开始吧!

(作者单位:海淀区花园村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江丽莉)

猜你喜欢

淡化习作读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提升下垂的嘴角 淡化法令纹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习作展示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
新基金
稳定 衔接 淡化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