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妈妈为你骄傲等

2015-09-16

现代家长 2015年9期
关键词:开学情绪宝宝

问:我和爱人在事业上都比较成功,就是太忙。为照顾儿子,我专门请阿姨在家烧饭给他吃。孩子刚上高一时,学习不错,高一下学期还考了班里第4名。当时他很得意地告诉我,可我累了一天,就说了句“好好学”便回房了,他似乎很失落。渐渐地,他不再努力学习,现在到了高二,成绩下滑得厉害。听阿姨说,他每天吃完晚饭就睡了。马上高三了,时间多宝贵啊,可孩子对学习一点不上心,这是怎么回事?

程文亚

答:孩子努力过、奋斗过,也取得过较好成绩,但是他得到的只是一个随意的回答“好好学”。您没有能够及时给孩子增添前进的动力,这只能说您用在孩子教育上的心思太少了。

孩子学习进步了,学校老师会表扬他,班里同学会羡慕他,但是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代替不了父母的肯定和支持。如果妈妈非常看重子女教育,就应该把内心的喜悦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让孩子感受到他的付出给父母带来了极大的快乐。这样,孩子会更有成就感,而成功的喜悦会冲走劳动的艰辛,这样学习就会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唯有如此,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奋斗的意义,也才能为继续拼搏积蓄更大的动力。

父母以事业为重,无可厚非,但是也不可轻视孩子的生活与学习。我非常欣赏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的“一分钟母亲”的做法。他建议母亲通过对孩子进行一分钟的称赞来肯定、激励孩子。他说:“如果孩子做了一件让我特别高兴的事,我就会走到他的面前,搂着他,看着他的脸,对他说两件事:第一,我要具体说出他做了什么;第二,我要清楚地告诉他,那件事带给我怎样的感受。然后,我会沉默几秒钟,让他更深刻地体会我有多么开心。我注意到,对孩子进行称赞只需占用我一分钟的时间,但是这给他带来的良好的自我感觉却可以让他受益终身。做家长真正的诀窍是帮助孩子树立‘做得更好’的信念。当他做到更好的时候,你就要称赞他,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不是像我们大多数人那样忽视他好的行为。”

每个人付出努力之后,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成人如此,孩子更是这样。孩子经过努力,在学习上取得了成绩,父母得知后心里肯定很高兴。如果您能把这种愉快的心情及时地传达给孩子,孩子就会得到激励,从而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如果您忽视孩子的成功,无视孩子的努力,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没有及时肯定他,没有能够用极大的热情祝贺他,没有让他充分体会到父母对他的关心和重视,那么他就会感到沮丧、泄气,从而与家长的初衷背道而驰。

问:自孩子上学后,我的脾气就一日比一日大。每次对孩子大吼大叫之后,我都很后悔。这样做,除了无法理性教育孩子外,还带坏了孩子。我发现,孩子也跟我学会了大喊大叫。请问,有什么好方法,让我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呢?

方媛媛

答: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经常会激起家长的愤怒与烦躁情绪,有些家长甚至会情绪失控,狂风暴雨般发泄一通完事。孩子看到家长的愤怒,却不清楚自己的错误,结果下次该错还错。所以,教育孩子要想有所成效,教育孩子时必须冷静。

那么,家长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呢?

1.认知上,要明白孩子的行为是家庭教育的产物

孩子的言行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孩子越小,受环境影响的程度越大。孩子之所以出现问题行为,不是他主观愿望,而是他被动地受到不良影响的结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事情的理解会降低人们对事情的消极情绪反应。如果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多一些理解,那么孩子出问题时,家长的愤怒、烦躁等消极情绪就不会那么强烈了。

2.情绪上,学会自我放松

愤怒时,自我放松是调整情绪的有效办法。其中最容易操作的就是深呼吸。在深呼吸的同时放松全身,并在头脑中想想孩子行为的合理性与可塑性,这样能更好地缓解不良情绪。此外,绘画也是可以运用的一个放松方法。很多家长会说,我不会画画,这个方法不适合我。其实,这里说的绘画既可以是自由涂鸦,也可以是细致描绘,没有美术技巧的要求,完全是自由随意地创作。

3.行为上,暂时离开孩子一分钟

家长面对孩子造成的混乱,怒火往往一下子被引燃。这时,暂时离开孩子是缓解情绪的有效方法。离开产生不良情绪的情境,会降低家长的愤怒,并思考更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家长在愤怒时,应暂时离开孩子一分钟,冷静一下,放松自己,想想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然后再回到孩子身边。一般,这时家长都会采取较理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问:看到宝宝吃手,不少家长担心手脏会导致宝宝生病,尤其家里老人往往采用强制手段阻止宝宝吃手。请问,宝宝为什么喜欢吃手,而老人强制的做法合适吗?

吴狄

答:1.婴儿吃手可促进大脑发育

一般,宝宝长到两个月之后就开始吃手,这是智力发育正常的表现。如果宝宝两三个月了还不会吃手或者不能将手放到嘴里,反而可能存在问题。

事实上,宝宝从两个月左右就开始认知世界,神经系统的各种功能开始发育。婴儿的口唇触觉神经比手指的触觉发育更早,“口”对于2~5个月大的宝宝来说是探索世界、体验周围事物的工具。弗洛伊德把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年称为“口欲期”,他认为1岁以内的婴儿获得各种欲望满足的主要途径是口(即吸吮、吃手等),这是人格发展的第一个基础阶段。

吃手,对宝宝的智力发育和口腔功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口腔敏感过度的孩子会降低口腔敏感,对口腔敏感度不够的孩子会刺激提高口腔敏感度。同时,吃手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宝宝感到不安、烦躁、紧张时,吃手会起到镇静情绪的作用。有的宝宝在浅睡状态会用吮手指来寻求自我安慰而重新入睡。

2.不同阶段吃手各有原因

一般来说,孩子到了八九个月的时候就不怎么吃手了。如果1岁以后,孩子还频繁吃手,就要考虑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孩子是否感觉孤独、无聊;父母对他的关注、陪伴是否太少;孩子是否处在紧张、陌生或者有压力的环境中;等等。

如果孩子长期过度吃手,手指可能会变形,同时可能影响牙齿的咬合,导致手指破损、指甲脱落等,这时需要家长适当进行干预,如多陪陪孩子、让孩子手里有东西玩,同时也要注意家庭氛围是否和谐等。

3.干预孩子吃手要讲究科学方法

对孩子吃手的问题,家长主要存在两方面的误区:一是采取强制性干预措施,包括语言、身体暴力或者通过抹辣椒、黄连,阻止孩子吃手。这样做,有可能增加孩子的挫败感,让孩子有不良的心理体验。二是发现孩子三四岁仍在吃手,漠不关心,放任自流。正确的做法是,帮助孩子找玩伴儿,丰富他的生活,多给予孩子关注和鼓励。

在帮助宝宝戒除吃手习惯时,父母应找对方法,循序渐进,切勿操之过急,不要把焦虑情绪带给宝宝。比如,当发现孩子正咬手指时,可以心平气和地拉出他的小手,然后陪他玩一会儿,让他的小手忙得没工夫塞进嘴里。

也有一些特别情况,如两岁以后的孩子吃手仍然比较频繁,可能是营养素缺乏的缘故,最好带孩子去医院做微量元素检测,看是否缺铁、缺锌等。

问:9月开学,孩子似乎还没把心收回来,上课经常开小差,回家也不知道先做作业。请问,我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把心收回来,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呢?

李秋菊

答:开学综合征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别说小孩,成年人也有类似毛病,譬如长假一过,刚上班时会感到精神困顿,四肢酸痛,工作打不起精神来。

假期中,生活懒散,生活规律被打乱,开学后猛一下要开始高效率、快节奏的学习,反差甚大,孩子的心一时收不回来也在情理之中。家长要给予理解,并正确引导,不要一味责备,否则易使孩子对新学期产生恐惧、焦躁、厌烦等消极情绪。

孩子的收心教育,时间上最好前移,不能开学后家长才给予重视。防患于未然才是收心教育的最佳路径。一般来说,开学前一到两周,就要对孩子提前进行学校生活、学习的适应性教育,譬如制订作息时间表,与孩子一起执行,尽可能地按时起床、睡觉和一日三餐。同时,有些学生常常到开学前一两天才突击写作业,这种临时抱佛脚的作业不仅质量不理想,还容易导致身心疲惫。家长要督促孩子安排一个自学时间表,一方面温习上学期的基本知识点,另一方面要对下学期所学的内容适当预习、了解,以便新学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另外,家长不要一味指责孩子只玩不学,而要以一种开放、平等、倾听的心态和孩子交流,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容易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和困惑,帮助孩子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家长要放下架子,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用积极愉快的态度和协商讨论的口吻,谈谈新学期的学习规划,短期目标与长远规划,哪几门课的成绩需要提高,新学期能否培养一种特长,等等。不过,拟定的目标不宜太高,达到不宜太难,否则没执行孩子就会自动放弃。家长最好能在循循善诱中,引导孩子树立信心,真正感受学习的快乐,对未来的学习充满渴望。

对孩子出现的开学综合征,家长不必过于紧张。一般情况下,开学综合征会持续一周左右,一周以后大多数孩子会慢慢调整过来。

有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情况,哪怕是极细小的问题,都特别紧张。父母的过度关心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从而使问题变得更严重。所以,提醒家长,不要在这个时候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尽管孩子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家长也要保持平常心,只需安排好孩子的正常作息、饮食就足够了。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开学情绪宝宝
开学啦!
开学了(2)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可爱宝宝超级秀
情绪认同
开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