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亦斌:成就他人才能跨越自我

2015-09-16邓纯雅

中外管理 2015年8期
关键词:默尔人力资源工作

邓纯雅

朴素的外表,爽朗的笑容,丁亦斌给人的第一感觉更像是一位高校教师。就连接受《中外管理》采访时,她也喜欢让团队里的新员工多多发言。

身为德国曼胡默尔公司中国区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她笑言,自己的使命和老师很像,就是要培训人,引导人并且不断提升他们。最令她感到欣慰的是,20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生涯中,她不仅培养和寻觅了众多优秀人才,也完成了自身的多次跨越。

不给自己设限

提到像老师,其实是有渊源的。1990年代初,刚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丁亦斌,就顺风顺水地成为了上海第二中学的一名教师。但短短两年的教师经历,让她感觉信心不足:“我觉得自己还没有太多的人生阅历,怎么能教导好这些还非常稚嫩的孩子们呢?”

丁亦斌做了一个大胆的选择,挥别家人到澳洲学习进修。而此后数年的时光,她在澳洲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并由此进入了人力资源行业。回国后的2003年,她开始担任某世界500强德企中国总部人力资源顾问和工厂人力资源经理。2010年,她更是进入某知名美国车企成为亚太区和非洲地区人力资源经理。

就在大家以为她已经趋于职业稳定之际,丁亦斌却又选择离开,三年之后进入曼胡默尔这家汽车配件行业的隐形冠军企业,负责人力资源工作。“从澳洲留学开始,我就进入了一系列世界知名的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工作,曼胡默尔绝对不是里面规模最大,也绝非知名度最高的,但我却认为这里有更大的空间。”丁亦斌的选择,一度遭到了很多朋友和家人的不解,但她十分清楚自己想做什么。

她坦言,当初被招聘来的时候,就是几个小细节打动了她。

比如面试之后,曼胡默尔的高管几次打电话来询问她的意见,她觉得这样做的领导其实很少,此外由于公司离地铁站很远,曼胡默尔还派了专车司机来接送她。而在参观厂房的过程中,这个公司的车间管理井井有条,令她感到十分放心和舒心。

无论在哪家公司工作,丁亦斌的原则都是不给自己设限,才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给团队成长空间

不过外界并不知道,她选择进入曼胡默尔绝对不是在逃避所谓的大企业压力,而是丁亦斌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更大的期待和追求。

做了这么多年的人力资源工作,她深知,招聘一个优秀的人才并不难,但要想不断提升并且长时间留住人才,则越来越不容易。以前在一些大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很多常规的工作已经外包出去,丁亦斌的工作就是做咨询顾问撰写报告,这种感觉就好比隔岸观火,工作看似很繁忙却不丰满。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曼胡默尔,这个家族企业虽然在汽车滤清器行业中誉满全球,但非常低调也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就在她刚刚加入公司一年之后,曼胡默尔就被前程无忧评为“2014中国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并且荣获“一线员工管理实践”奖。作为人力资源负责人的她,在加入的这三年中,不断推动和加速团队与个人的提升。

其中最直接也是最富有吸引力的一个项目(“工程师学院”项目),就是定期把员工直接送到国外去培训和工作六个月甚至一年。丁亦斌认为,这是曼胡默尔区别于很多外企的一大显著特点。“我们很相信员工,也愿意在他们还刚刚进入公司不久,就会根据他们的特长以及公司需要,把他们派驻到国外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虽然也在工作,但更多的是在学习和感受。”在丁亦斌看来,曼胡默尔是一个真正的跨国企业,业务遍布全球。虽然员工是在中国被招聘进来的,但要让他们快速成长,就必须让他们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比如很多年轻的工程师会被直接送到德国总部去工作,他们会了解到公司的文化以及一些最先进的工作理念和流程。

曼胡默尔产品设计工程师郁望达就是该项目的受益者。“我在2010年刚进公司的时候对产品开发完全不了解,后来经过生产线的实习、轮岗、德国培训等一系列的学习和实践。我现在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一个设计,我觉得很有成就感。”郁望达说。

对组织变革敢于“尝鲜”

不过,曼胡默尔虽然有良好的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但在具体工作中,丁亦斌也发现了一些需要直面解决的问题。

曼胡默尔在企业界非常出名,但从社会范围来看,一个给主机厂做配套的企业是不折不扣的隐形冠军。而做人力资源工作,雇主的品牌效应往往对招聘影响很大,特别是在应届生的招聘方面,由于曼胡默尔过于低调,很多人并不熟知。这让丁亦斌决定进行变革。

首先,她做出了一系列以前在曼胡默尔内部没有的“尝鲜动作”,比如招聘应届生,引入外部力量与前程无忧合作搭建自己的招聘平台。同时与各大高校建立合作项目和共同实验室之余,还积极使用校内流行的社交媒体,积极向同学们宣传企业的品牌。此外,曼胡默尔也多次邀请老师和同学来工厂、公司进行深入参观,并进行员工与学生的座谈。而对于这些活动,丁亦斌并不仅仅期待会引来“金凤凰”,而是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曼胡默尔是一家怎样的公司,为什么在全球行业内有很好的影响力。

其实,这些措施应该由企业的传播和品牌推广部门牵头来办的。但丁亦斌认为应该给自己加活,就是因为工作不能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完成。所谓的全局观就在于此。

正是由于工作的强度很高,需要提升的层面也有很多,对于自己部门的员工,丁亦斌的要求也更高。在她看来,曼胡默尔是一个真正的学习型企业,比如去年,就连技工团队都有很多人报名来读大专。而他们内部的工程师学院一直颇受内外界的好评,并不断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研发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力资源部门也必须更加高效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丁亦斌坦言,她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她觉得很多流程如果不是必要就要不断简化,但工作的内容和质量却应该随着时间不断提升。她特别喜欢公司内部开展的学习会,常常会由每个人来自我分享:究竟最近自己的工作有了哪些改进,在外部获取了哪些灵感,参加了哪些行业的学习会。

但与此同时,她也有自己的一些特殊规则:“我觉得在简化和高效的前提下,我们还必须拥有一些做事的准则和流程,比如定期完成绩效考评的研究和改进,其实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工作更加严谨和富有逻辑性。”丁亦斌认为,工作富有弹性和创造力之外,还要有一些必然完成的“铁律”,因为这通常会给我们的下一步变革带来灵感和推动力。

猜你喜欢

默尔人力资源工作
不工作,爽飞了?
速战速决经济战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曼胡默尔:曼牌和昊业再度携手亮相
选工作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曼胡默尔全面升级中国研发能力
人力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