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林业可持续发展

2015-09-15郭斌郭小奇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林业环境

郭斌 郭小奇

摘 要 林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关键部分,也是解决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重要环节。20世纪末,当全球面临能源与环境双重挑战时,可持续发展观念承运而生,进入21世纪,可持续发展观念已经根植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是科技工作者还是普通公民,思维的深处早已种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种子并且在不断生长传播。我国经历了长达30 a的经济高速发展,资源和环境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巨大代价,但实践和理论都告诉我们,以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是要不得的。当前,整个国家经济正在转型,林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但却面临着森林资源不足的困境,因此,必须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制度、政策、法律等各个层面,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以实现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林业;可持续发展;环境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02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渐渐彰显。新世纪以来,以保护和恢复林业植被、为社会提供林产品,确保林业建设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一环。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目前,如何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现已成为共识,并且成为大多数国家地区在发展经济、保护环境以及利用资源方面所遵循的原则。我国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圻展问题,1994年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并且把可持续发展原则作为基本国策贯彻执行。

林业简单地讲,就是经营森林资源。为经营森林资源组织起来,以进行木材等林产品生产和保护性经营并以后者为基础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在1992年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提出的,是指通过综合开发培育和利用森林,以发挥其多种功能,并且保护土壤、空气和水的质量,以及森林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既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满足其需求能力。

具体而言,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4个目标特征,即生态、资源、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体内涵表现在3个方面: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入、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社会公平性、社会稳定性及体制合理性等;生态支持力,即生态自我调节力、生态还原力、资源承载力和环境资源等。

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应该立足于全国一盘棋,从整体利益考虑,从大局目标出发,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生态环境目标,社会目标,经济目标所构成。其中环境目标为提高森林覆盖率,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1]。社会目标以稳定的环境,保障社会稳定。经济目标为提供更加丰富的林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林产品需求。

3 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

进入21世家,随着互联网的应运,整个世界的联系恍如一村,信息传播跨越宗教和国界的壁垒,人们的知识和思维也随之爆炸式发展和进步,但是上个世纪工业发展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却不能及时随之改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早已摒弃,保护环境,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全国各阶层的共识。近10 a以来,虽然我国林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和国际相比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还面临着许多考验和困难。

首先是总量不足。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0%,居于世界较低水平,人均森林面积更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并且我国森林覆盖分布不均,整体分布东多西少,占我国国土面积30%的西北五省森林覆盖率只有全国的1/20。

其次,阶段森林经营政策不够合理。不合理的政策从经济上抑制了经营单位的长期投资,长远发展的积极性。据调查,当前,很多林业经营单位抚育生产的木材规格大部分在10 cm以下,成为没用的废弃木材,并且木材商品价格极其低廉,再加上高额的林业税费和采伐、运输等直接、间接地生产成本,很多林业经营单位根本没有如想象中的盈利反而亏损累累,导致整个社会的流动空闲资金对于林业投资、林业生产项目谈之色变、畏之如虎。

最后,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目前,国家工作重心仍然在经济建设上,对于林业的投入和其他行业远远无法相比,林业经营的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没有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无法满足林业发展的需要,甚至影响林业工作的正常开展,特别是依靠天然更新、封山育林恢复森林植被的深山区,因为资金缺乏无力修筑林道导致森林经营活动难以开展[2]。

4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党中央、国务院早就认识到林业资源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林业发展在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性的作用,明确强调林业发展对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地位,强调林业发展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强调林业建设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基础地位,强调林业发展对于间冰期气候变换的特殊地位。但20世纪,我国整体经济实力还非常薄弱,国家每年财政收入非常有限,必须量入为出,必须精打细算把每一分钱都要用到刀刃上。21世纪,随着国家财力的提升天然林保护工程随即排上日程,林业发展迎来了云霁日出,迎来了新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一系列指示,要求各级政府应该积极调整林业政策,与时俱进,积极发展和完善林业规划,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开动脑筋采取一系列新的办法、措施力求使得我国林业获得全面的协调烦人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应当完善机制,强化责任

实现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首先必须完善管理体制,强化责任机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身上。具体而言,地方林业管理部门必须把林业工作中的任务和责任层层负责,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身上。

4.2 完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

目前,关于林业的单行法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在《森林法》的立法目的中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如“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储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制定本法。”但是我国《森林法》制定于20世纪80年代年代,修订于90年代,在林业立法方面,不论立法技巧、立法技术以及对于林业法律制度的完整性、严密性考虑都存在缺陷,在立法思路、立法原则、履行程序、实现方式、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内容还有不够明确之处。当前,我国必须及时考虑重新修订新的森林法以及其他配套单行法律。

4.3 依法管理,保护立业资源

过去和现在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林业的发展要求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要着眼长远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是要加强对于林产品的流通进行管理,着重加强对于木材运输证件的管理,建立健全林产品运输证件的制作、发放、检验等环节,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林产品运输证件的发证程序,明确林产品运输管理证件的发证条件,确保林产品运输证件依法发放,提高林产品运输证件发放的办事效率;加强林业检查站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软件方面要通过考试招聘本科以上学历,有丰富法学、管理学、林学知识的年轻人;硬件方面要合理调整林业检查站的布局和办公场所的建设;不断加强对林业检查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培养出一批人,培养出一批有能力、有理想、高素质、高品德的林业接班人,规范林产品运输监督检查行为。

二是下大力气落实森林防火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修订的《森林防火条例》,全面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包保责任制和森林防火成员单位职责制,加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的建设和管理,突出抓好火灾预警监测、防火道路、林火阻隔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森林火灾扑救应急演练,坚决杜绝群死群伤和重大森林火灾事故发生,降低森林火灾损失,确保森林火灾受害率在万分之五以下。

三是一步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全面加强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工作。将成灾率控制在4.6‰以下,无公害防治率75%以上,测报准确率84%以上,林木种苗产地检疫率99%以上;加强松材线虫病预防除治,认真开展好松材线虫病的春秋季普查工作;加强对外来包装材料的封堵,加大无植物检疫证运输的处罚力度,严防外来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传人。

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二者之间不是孤立的,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一定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问题,决不能孤立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深刻的认识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二者是相互联系互相统一的,忽视一方单纯追求另一方效益是不可取的,忽视环境效益而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可能会获得前期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后期经济效益的发展却会因生态的滞后而受到严重的制约,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双停滞不前甚至曲折倒退。当然,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一定要两者兼顾,决不能因为生态效益影响经济效益,也就是单纯注重生态效益而放弃必要的经济效益,那么终究会导致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双滑坡倒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生态效益的就会失去考虑的价值,成为社会发展中的次要矛盾。

参考文献

[1]陈光辉.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5).

[2]呼俊霞.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J].中国林业,2009(1).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林业环境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land produces
环境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