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医文化在园林植物景观中的运用

2015-09-15王曦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药用植物园林设计以人为本

王曦

摘 要 中医药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粹,因其表现的多面性和系统性,与景观设计可以表现出许多的耦合性,提取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利用景观语言,创造具有科学文化价值的景观。基于此,重点通过植物设计方向,探讨如何利用药用植物为景观植物设计提供新颖的素材。在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同时,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并从疗养的角度增加植物景观的科学具体性。

关键词 中医药;园林设计;药用植物;文化;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02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糅合了多门类的艺术和精华,是集文学、周易、堪舆、数术、音律及岐黄之术等多个学科的综合体。注重文化之间的相互融会贯通,在造园设计中,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这些知识,同样作为中国国粹的中医学科,更能为园林设计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中医理论的探索,总结提炼出其文化内涵,研究出一套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形式,深入融合进景观设计的文化表示中。通过景观方式,将这门治病救人的科学在改善人类居住环境上得以延续。在景观平台上,实现跨学科的文化融合。再者中医理论丰富了景观设计语言,有助于中国特色景观的形成。

1 中医文化的提炼

中医药文化讲求整体观念,即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具有统一性[1]。中医学中的脏腑经络组成了人的核心有机整体,人作为个体和自然社会也是生物界的脏腑经络,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昼夜阴阳的消长,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居住条件、生活习惯等,都直接影响人的生理活动。在一般情况下,人能适应自然界有规律的变化。一旦气候环境条件的变化超过人体适应能力,或者由于人体的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对外界变化做出适应的反应时,就会发生疾病。在恒动观念中,自然界和事物都随时间、地理变化而变化。因此,要因地制宜,方能维持恒动。只有讲究人与自然的相互响应,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顺应自然发展规律,才能保持健康的身体。以人为中心的探讨更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时,中医医治过程中需要经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过程,这是一个辩证思维的过程。在用药和临床治疗上更体现出一种理性文化[2]。

2 中医文化与园林景观的结合

中医药文化具有整体观、恒动观、辩证观、同构观。从宏观层面指导景观设计,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上的融合。

2.1 整体和个体的关系

中医药文化将人看作一个整体,并且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联系起来,使人成为大自然中的个体。然而,景观设计也讲究整体与个体的相对关系,景观整体化强调的是景观中的每个元素、每个景点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各个景观元素和景点之间相互呼应,并且与整体保持一致性。

2.2 因地制宜与因时制宜

中医药文化具有恒动观的特征,由于季节的不同,人们生理和病理方面会出现似日、似月,以至似年等周期性波动现象。在景观设计中,对于同一景观,在不同季节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种动态因素,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时节做出具有运动美的景观。具体体现在植物的季相丰富性和植物与水、土壤之间的关系[3]。

2.3 表象与内因的关系

辩证观与景观设计讲究的是现象与本质观理念的相互融合。设计师能够利用的景观元素是物质的,能够被景观观赏者看见的,而设计师设计的本质是传达物质景观背后的非物质内涵。通过元素的精心组合,结合植物文化,渲染与展示特定的文化氛围与文化寓意。

2.4 人与自然共处关系

中医药文化同构观提倡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同构理念,第一考虑的是遵循自然要素的自我生长规律,保护其繁衍生息。保护自然的同时利用自然,创造更加生态的人类活动空间。

3 药用植物的类型

植物的根、茎、叶、果、花在具有观赏性的同时,各自发挥其药性保健功能。

3.1 嗅觉保健型

植物散发出来的各种香气或其他挥发性物质,如芳香烃物质不仅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感觉,还具有保健作用,对人体发挥较好的作用。散发浓郁花香的植物,如含笑、玉兰、栀子、腊梅、荷花和桂花等,适宜种植在小区游园,广场和建筑角隅等活动区域,使人在活动的同时心情愉悦,精力充沛。另外,一些具有药用保健作用的植物,如松柏林散发的气味,能使人舒筋活络、温中行气,对结核病等细菌有防治作用;香樟林散发芳香性挥发油,帮助人们祛风湿、止疼痛,促使人们胃部消化。

3.2 视觉观赏型

植物本身形态的多样和五大器官各自的观赏价值,使大自然产生各种色彩和质感的艺术之美。细腻柔软的枝叶使人产生宁静恬静的感觉,粗犷高大的树形带给人肃穆安定的情绪,色彩绚烂的花叶营造一片愉悦兴奋的海洋。植物组合的方式和体量更能够使人产生不同的感觉,小景组合更显闲适与精致,舒缓心境;成片种植的壮阔大气,给人更加开阔的思维和奔涌的情绪。植物的花叶具有丰富的色彩,根据色彩心理学原理,不同的色彩能带来迥异的情绪调节能力。红色能振奋精神;白色镇静催眠;黄色会增强食欲;蓝色能缓解紧张,调节体温;绿色促进思维,减缓脉搏速度。

3.3 食用疗养型

一些植物本身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和医药成分,这些植物采取内服和外用能治疗疾病,除了观赏价值外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植物的果和花可作为药材,一些果树也能食用,如石榴、柚子、橘树、杨梅和枇杷树等。曼陀罗、夹竹桃、射干、桔梗、野菊花、萱草及虎耳草等,经常作为地被植物运用,也可以采摘做药材;金银花作为草本,花形奇特具有观赏价值的同时,也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能治疗暑热症、泻痢、流感和牙周炎等病;射干作为常用的庭院花卉,射干药用块茎,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活血化瘀的功能。在医院或者疗养院,可以种植这一类型的植物,其美化环境的同时,还能增加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一些采摘活动也能够利于人们了解植物,关注健康。

4 药用植物在植物景观中的运用形式

药用植物丰富多样,在植物学层面上发挥其景观绿化作用的同时,充分挖掘和运用其药用保健作用。强调共性和特性的统一,在各种园林形式和园林空间中发挥作用,形成阴阳协调,自然共生的形态。同时,应该种植园林形式美感的康健型园林药用植物。

4.1 植物的空间组合

中医讲究阴阳调和,在景观设计学角度也强调明暗互补。因此,在植物空间设计时,要把握好不同生长习性植物的生态位互补性,喜阴和喜阳植物的搭配,上木和下木的组合,能使植物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环境中生长。同时,不同体量、落叶和常绿、郁闭度不同的植物也要形成有机平衡。植物为阴,硬景为阳,控制二者比例也是阴阳平衡之道。

4.2 植物色彩的运用

在中医理论中,五行代表木火土金水,对应青、赤、黄、白和黑5色,色彩的感官属性容易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青、白、黑给人寒冷的感觉,赤黄给人明亮的感觉。在大自然的色彩构成中,冷色调或者暖色调各自带有阴阳属性,因此在植物色彩运用中需要遵循冷暖搭配和五行阴阳调和的原理。如松柏等深色植物和色彩艳丽的红枫或者冷色调的二月兰搭配;夏季炎热,栽植浓荫的常绿树木能使人感觉凉爽;秋冬气候寒冷,金黄的银杏和火红的枫叶使人感觉温暖。

4.3 不同场地的植物运用

在不同的场地中,植物品种的选择是相当重要的,根据场地特性,选择符合场地特性的药用植物的特殊功效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如在道路绿化中运用香樟、夹竹桃等能散发抗菌杀菌物质的植物能消除空气污染物;庭院绿化中,桂花、腊梅与银杏等散发的芳香物质能愉悦心情,舒缓紧张,多彩的色叶能给人带来静谧安逸之感;金银花、薄荷、薰衣草及紫苏等草本不仅能散发挥发性香气,还能作为食物、提取物质作为精油等;公园人群密集的地方多种植松柏类植物,松树挥发在空气中的物质会有祛风燥温、舒筋活络等作用,柏类植物会有安神凉血、舒筋活络、消肿、温中行气等功效;合欢香樟能挥发出芳香油类物质,能安神健脑。

4.4 根据人群类型设计

植物作为软景,在塑造更为贴近人类活动空间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适当的光照、温度直接影响活动场地的使用,炎热的夏季人们需要在阴凉的休憩空间活动,寒冷的冬季需要光照充分的活动空间。中医理论中对于人病症的治疗中强调因人而异,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疗养院、医院,有针对性地对阳虚、气虚、湿热、阴虚体质的人群进行合理的植物空间营造。阳虚的人多营造开放的空间,栽植以落叶树种为主,气虚的人需要通风顺畅的空间。因此,以分枝点高的高大乔木为主。同时,尽量避免花粉过多的植物,避免造成过敏源[4]。

5 总结与展望

在多元化的园林景观设计类型中,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流传下来的中医文化精粹对发展中国特色园林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中国当代景观园林的发展现状需要深入研究人群真正所需要的,有利于人类健康的保健型园林。将传统医药与园林艺术这两块瑰宝结合起来,为人们创造更加健康实用的人居环境,更为精细化、精准化的医疗空间,以及更为强大的自然力量。

参考文献

[1]范繁荣,王邦富,李永武,等.药用植物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2.

[2]刘洋.药用植物[J].浙江林业,2006(4):14.

[3]殷利华,陈春贵,姚忠勇.居住区绿化保健植物的合理运用[J].江苏林业科技,2004(9).

[4]李伟强,包志毅,刘佳妮.保健植物的类型及其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J].北方园艺,2007(11).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药用植物园林设计以人为本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中心
药用植物资源与育种团队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略论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