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经济学研究述评及其对民族地区语言规划的启示——以云南为例

2015-09-14AndrewLian

贵州民族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经济学语言经济

杨 燕 Andrew Lian

(昆明理工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泰国苏兰拉里理工大学外语学院,Nakhon Ratchasima 30000,Thailand)

一、引言

语言经济学(Economics of Language)这一概念于1965年由信息经济学的开拓者马沙尔克(Jacob Marschak)提出。他认为语言是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同其他人力资本一样的经济属性,即价值(value)、效用(utility)、费用(cost) 和收益(benefit) (Marschak,1965)。马沙尔克在揭示语言的经济学属性上无疑是开了先河,他的思想也得到了人力资本论、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和教育经济学的理论支持(张卫国,2008)。继马沙尔克之后,众多学者开始关注语言与经济活动间的相互联系(Breton,1964;Bretonffamp;Mieszkowski 1977)。瑞士日内瓦大学的政治经济学教授Francois Grin率先将语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对其进行概念界定。他指出,语言和经济在微观和宏观层面相互影响,语言经济学隶属于理论经济学的范式,就是把语言作为一种变量,引入到经济活动中来,利用经济学的概念和工具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维度:1.语言变量对经济变量的影响,2.经济变量对语言变量的影响,3.经济活动过程在本质上对语言发展过程比如语言动力学的影响(Grin,1996)。由此,语言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交叉边缘学科得以蓬勃发展。语言规划是指国家或社会团体为增加社会总福利而进行的系统的、合理的、有理论支撑的语言环境调节和管理工作。传统意义上的语言规划通常是从法律,文化和教育三个方面进行考虑,而从经济学的维度着手尚属新兴领域(Grin,2002,2006)。当下,民族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缘关系,面临着世界性与民族性并存,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双重机遇与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运用语言经济学理论,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制定合理的语言教育规划,确保经济效益与语言生态并重,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外研究现状

语言经济学发端于北美。经济学家们认为一个人的第一语言(母语),具有种族属性(ethnic attribute),这种属性在语言多样性背景下会对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及收入产生影响。最初的研究主要是利用计量经济学分析多元语言背景下出现的社会经济和语言歧视问题,比如,拉丁美洲人,西班牙人在美国的社会经济地位,加拿大魁北克省法语和英语使用者的收入差别等(Grin,2003)。自20世纪70年代起,学者们开始强调语言的资本属性,认为语言作为一种人力资本,语言投资同其他任何形式的投资一样具有资本性质,可以增加个人收益。不同语言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因而在增加就业机会与收入上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莫再树等2006)。Chiswick 和Miller(1993)研究发现英语熟练度对澳大利亚移民的收入有显著影响。在德国,Dustmann (1994)研究表明对于西德客籍工人来讲,融入当地劳动市场所需要的最重要的技能就是德语语言技能;德语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德国客籍工人的经济地位和收入;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写”的能力是决定客籍工人德语水平的关键因素。Bloom 和Grenier (1996)在美国,Vaillancourt(1996)在加拿大,以及Beenstock,Chiswick和Repetto(2001)在以色列开展的同类研究也证实目的地语语言水平与移民收入呈正相关关系。

除上述研究外,部分北美和欧洲学者还就语言经济学在语言规划评估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Grin(2002)从语言经济学以及教育经济学的视角研究欧洲语言教育政策。他首先介绍语言和经济的关系缘起,包括语言和经济的互惠互助作用以及经济因素影响语言环境并导致少数语种的存在、扩大和消亡等问题。然后运用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计算语言教育的成本以及收益。其研究成果为欧洲多语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力指导。此外,Timonthy Reangan(1983)论证了语言经济学在语言规划中的作用和意义;在加拿大,Ridler 和Pons-Ridler(1986)从经济学角度对加拿大语言政策及官方语言问题进行了分析;蒙特利尔经济学教授Francois Vaillancourt(1983)结合语言的种族属性和人力资本属性,运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人口语言趋向和加拿大的双语制,以及牙买加西印度大学英语教师Monica Taylor(1996)研究了英语教育对于牙买加经济的推动作用。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相比,国内有关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起步略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2004年以来,逐渐形成一股研究热潮,多以文献研究和理论探索为主。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国外同类研究的介绍、评价、思考以及批判(张卫国等,2012)。早在1997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语用学家何自然就曾在其专著《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一书中对“语言经济学”这一学科作过介绍;华南师范大学外语系教师许其潮于1999年在《外国语》和《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分别发表《语言经济学:一门新兴的学科》以及《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看我国的外语教育》两篇文章对语言经济学进行了介绍并利用现有理论分析了我国外语教育成本及收益情况;在理论研究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学者蔡辉(2009)从语言的经济效果和语言自身属性两个维度较为系统地对国内外语言经济学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并以语言与收入、语言与人力资本、语言与经济发展、语言的经济学和经济学的语言等几个重要方面为切入口,探索作为语言学研究对象的语言经济学与作为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语言经济学在本质上的区别。苏剑等学者(2012)以已有研究成果为基础,阐述语言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分析其作为一门交叉分支学科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并对其作出了较为清晰和完整的学科定位。此外,张卫国等(2012)评述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指出今后我国语言经济学研究不应当仅仅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而应该展开更多的实证和应用研究,注重运用学科理论和方法规划语言经济、语言产业的发展战略以及评价我国语言政策的成本、收益等。

在实证和应用研究方面,语言经济学横跨语言学和经济学的学科特性要求研究者应当既具备语言学科知识还得掌握经济科学,或者是来自两门学科人员的密切配合。由于受此条件限制,国内该领域的实证和应用研究稍显不足。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挖掘语言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比如,张德富(2005),蔡晓斌(2009),石芸(2010)和钟宇宏等(2011)分析了语言和经济的关系,实施了外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揭示了语言作为人力资本,对经济的助推作用。姜国权(2011)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语言结构的变化反映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兴衰。他以北京为例,利用语言经济学方法对其人口语言结构,语言政策进行分析,剖析经济发展以及语言规划对人口语言结构的影响;研究主题之二是借助语言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语言政策和规划进行评价,比如,张忻(2007)阐述了利用语言经济学对语言政策作评估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对评估内容和手段进行了具体介绍;三是将语言经济学理念引入课程改革。戚田莉(2012) 运用语言经济学的理论对大学英语通识课程的开设进行了实证研究。田兰(2013)利用张卫国的语言经济学理论框架,从语言作为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制度三个角度探讨商务英语教学,论述语言生态位、认知生态位以及生物文化生态位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启示。

纵观文献,国外利用语言经济学理论来衡量和评价语言教育规划的实证研究成果颇丰,而国内的相关系统研究,尤其是对于民族地区语言规划的研究则相对匮乏。

三、语言经济学与民族地区语言规划

(一)语言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以及语言生态构建

民族地区,以云南省为例,地处边疆,多民族共存,人口在5000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15 个少数民族属云南独有,还有16个跨境而居。在全省的少数民族中,除了满族、回族以及水族目前使用国家推广通用语种-汉语外,其余剩下的22个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曾满超等,2005)。眼下,云南省适逢桥头堡战略核心阶段,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国际大通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与周边东南亚、南亚国家的文化、教育交流及经济合作逐步深化。市场对于汉语,少数民族语言,外语通用语种以及非通用语种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特殊的语言环境使云南省语言教育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从语言经济学的视角对民族地区语言教育进行规划,以期减少成本,提高效率,获得成本-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依据经济学理论及方法合理设置语种,优化资源配置,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建构和谐的语言生态环境,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双语,三语乃至多语人才的培养。就研究方法而言,可以把语言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引入语言规划评价体系,借鉴国外同类研究成果,调查得出民族地区语言教育投入成本和收益及预期收益情况,摸清语言教育概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成本-收益现状的分析,提出民族地区语言规划对策。

(二)语言的经济价值估算

对于民族地区不同语言经济价值的计算,我们可以借鉴学者Grin的方法。Grin(1996)将语言的经济价值分为市场价值(market value)和非市场价值(non-market value)两部分。市场价值是指可以用价格或类似指标来衡量的价值。以英语为例,在其他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因会讲英语而获得的更高的收入,这就是英语的市场价值。非市场价值指不用价格指数来衡量的那部分价值。比如,某人因会讲英语,因此他对英语国家文化有了更好的了解,同英语本族语者有了更多的交流,开拓了自己的眼界,增强了跨文化交际自信。这便是英语的非市场价值。Grin继续提出,一门特定语言的经济价值由私人市场价值(private market value)和非市场价值(private non-market value)以及社会市场价值(social market value)和非市场价值(social non-market value)组成(如表一所示)。社会总价值(SV)由私人总价值之和(C+D)构成。具体计算方法如下:以云南省为例,总人口数为N(1,2,...,i,...,N),i 为会讲英语人口数,mv为市场价值,nmv为非市场价值,那么英语的社会总价值为:

表一 语言的经济价值构成

据此理论以及公式,可以推算出云南省汉语、少数民族语言、外语通用语种如英语、外语非通用语种如泰语、越南语、老挝语、缅甸语等语种的经济价值概貌。对个人而言,可以依据一门语言的社会总价值而决定学或者不学该门语言。而对于相关政府部门而言,则可以据此制定出合理的语言规划,理性设置语种,不盲目,不冒进,既确保语言生态和谐发展,又力争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语言教育的成本分析

除了语言经济价值分析,语言经济学还有一项重要的研究议题-评估语言教育的成本投入。利用经济学的概念范畴和工具方法对语言教育的成本进行合理估算,是语言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由于涉及因素繁多,导致语言教育成本的估算工作阻力重重。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对此进行合理概算。Grin和Sfreddo(1998),就曾通过研究发现,瑞士在中等教育阶段所投入的外语教育成本为人均每年1000美元,而外语教育成本占政府总投入教育成本的10%。他们的研究成果为瑞士制定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起到了指导作用。Grin(2003)指出,语言教育成本主要包括:个人投入成本和政府投入成本。个人投入成本是指语言学习者在学习某种语言时所投入的学费以及资料费等费用。政府投入成本是语言教育成本的主要来源,它包括政府在课程、人事、材料、以及制定社会政策和评价政策等方面涉及到的投资费用。具体来讲,政府在语言教育学制、管理、学生规模、课程设置、教师培训、教学材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估等方面的费用支出都属于政府在语言教育上所投入的成本。相关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据此将民族地区多语教育投资成本列入财政预算,同时,调查市场对各类语言人才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规划,确定各种语言教育的规模和投入。必须指出的是,在调查和估算的过程中,除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以外,还应充分考虑民族地区复杂的语言环境以及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使云南省的语言教育政策因地制宜,既符合省情,体现教育公平,又满足市场需求与社会供求。

四、结语

目前,无论是产业界还是学术界对于民族地区语言经济和语言产业的研究都相对匮乏。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和谐语言环境的创设。如前所述,民族地区语言文字资源十分丰富但面临的实际问题也很多。就云南省而言,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既面临地方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对各类语言人才的飞速需求,同时,又面临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抢救和保护问题;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问题;语言文字遗产的保存问题,以及各种语言文字及其产品的产权保护问题等。借鉴国外同类研究成果,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类语言的经济价值,估算语言教育的投入成本。在此基础上,统筹规划语言政策,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创建和谐的语言生态环境,意义重大且迫在眉睫。

[1]Breton,A.The economics of nationalism.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4,376-386.

[2]Breton,A.ffamp;Mieszkowski,P.The economics of bilingualism.In W.E.Oates(ed.),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fiscal federalism, Lexington, MA:Lexington Books,1977,261-273.

[3] Bloom, D.E., ffamp; Grenier, G.Language,employment,and earning sinf he United States:Spanish-English differentials from 1970 to 1990.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121(1),1996,45-68.

[4]Beenstock,M.,Chiswick,B.R.,ffamp;Repetto,G.L.(2001).The effect of linguistic distance and country of origin on immigrant language skills:application to Israel.International Migration,39(3),33-60.

[5]Chiswick,B.R.,ffamp;Miller,P.W.The end ogeneity between language and earnings:International analyses.Journal of laboreconomics,1995,246-288.

[6]Dustmann,C.Speaking fluency,writing fluency and earnings of migrants.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1994,7(2),133-156.

[7]Grenier,G.,ffamp;Vaillancourt,F.An economic perspectiveon learningasecondlanguage.Journal of Multilingual ffamp;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1983,4(6),471-483.

[8]Grin,F.Europeanresearchon the economics oflanguage:recentresultsand relevance to Canada.Official Languages and the Economy,1996,37-54.

[9]Grin, F., ffamp; Sfreddo, C.Language-based earnings differentialson the Swissl abour market:is Italianaliabili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1998,19(7),520-532.

[10]Grin,F.Language planning and economics.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planning,2003,4(1),1-66.

[11]Grin,F.Economiccon siderations in language policy.An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policy:The ory and method,2006,77-94.

[12]Halstead,J.M.,ffamp;Taylor,M.J.?Values in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in values.Psychology Press,1996.

[13]Marschak,J.Economics of language.?Behavioral Science,1965,10(2),135-140.

[14]Reagan, T.The economics of language:Implicationsforlanguage planning.?Language Problems ffamp;Language Planning,1983,7(2),148-161.

[15]Ridler,N.B.,ffamp;Pons-Ridler,S.Aneconomic analysis of Canadian language policies:amodelandits implementation.Language Problems ffamp;Language Planning,1986,10(1),42-58.

[16]Vaillancourt,F.Language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in Quebec:measurement,findings,determinants,and policy cos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1996,121(1),69-92.

[17]蔡 辉.语言经济学:发展与回顾[J].外语研究,2009,(4),1-5.

[18]蔡晓斌.浅谈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语言经济学维度透视[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2),153-155.

[19]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0]姜国权.人口语言结构的语言经济学视角——以北京为例[J].前沿,2011,(4):151-154.

[21]莫再树,张小勇ffamp;张云.基于语言经济学的商务英语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02-106.

[22]戚田莉.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通识外语的实践改革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119-122.

[23]石 芸.语言经济学角度下的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9),110-111.

[24]苏 剑,黄少安ffamp;张卫国.语言经济学及其学科定位[J].江汉论坛,2012,(6),21-25.

[25]田 兰.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生态位思考[J].外国语,2013,(4),26-31.

[26]许其潮.语言经济学: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外国语[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4),43-48.

[27]许其潮.从语言经济学角度看我国的外语教育[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8),45-50.

[28]张德富.外语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5,(24),332-336.

[29]曾满超,杨崇龙 ffamp;邱林.云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挑战和政策[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05,(2),56-59.

[30]张 忻.语言经济学与语言政策评估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7,(4),13-20.

[31]张卫国.作为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制度的语言:语言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08,(2),114-153.

[32]钟宇宏,舒亭亭ffamp;唐红琴.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J].老区建设,2011,(6),53-55.

[33]张卫国,刘国辉.中国语言经济学研究述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6),102-107.

猜你喜欢

经济学语言经济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简明经济学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经济学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