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2015-09-12赵鉴予

电影评介 2015年5期
关键词:雁群雁阵意境

赵鉴予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味,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大音若无声,大象若无形,至美的乐音、至美的形象已经到了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反倒给人以无音、无形的感觉。情感热烈深沉而不矫饰喧嚣,智慧隽永明快而不邀宠于形。水墨动画影片《雁阵》让我在叹服的同时也在心里勾勒了这样的轮廓,拟定了这样的位置。

一、作品简介

《雁阵》于1990年12月创作完成,长春电影制片厂美术片厂出品。编剧贾又福、成全(艾文);导演钟泉、王钢;美术设计王钢;原画设计李者、郭冶;绘景王钢;摄影卢友瑜;作曲杨一伦;录音程宪波;剪辑汪燕;演奏长影乐团;制片吕玉香。影片曾荣获第1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第2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第13届吉林省小百花奖美术片优秀奖。影片故事源于雁奴的传说,经过编剧的改编,塑造了雁奴的形象,讲述了一段群雁南飞的悲剧故事。这部仅9分半时长的影片不仅演绎了扣人心弦、发人深省的故事,更是用其独特的水墨色彩攫住观影者的内心,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从古至今,无论是何种样式的艺术表达都离不开“意境”二字,这与我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渗透密不可分。“中国美学,首重意境,同一意境可以不同形式之艺术手法出之。诗有诗境,词有词境,曲有曲境,画有画境,音乐有音乐境。”中国画意在追求一种似与不似之间的境界,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天人合一的奇观,水墨动画正是承袭了中国画的意境美,将动画与传统美学完美结合,呈现的不单是水墨画面营造出的视觉盛宴,更多的是中国传统美学在动画这门艺术中的体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孟子在告诉我们,美感的体验离不开口、耳、目等生理器官的共同协作。

二、《雁阵》之味

滋味、韵味、余味、品味、体味、回味……

为了让作品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影片《雁阵》,从造型的设计到主题的阐述,不难看出创作者的良苦用心,使雁奴这个古老的传说在动画艺术语言的阐述中获得更加生动和丰富的意味。

影片的创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和环境背景的造型设计上,充分表达了我国传统艺术的风格,一幅幅情景交融的水墨画卷惟妙惟肖,无论是雁奴还是群雁亦或是猎雁人都没有用缤纷的色彩描绘,复杂的线条勾勒,而是用简洁的背景画面及人物设计,营造充分的展示及想象空间,简练的绘画风格达到了以神传形的效果。

创作者着力突出动画的假定性和写意性,如雁群战胜暴风雨的

袭击这段,没有着力表现暴风雨如何猛烈,群雁如何历尽艰难摆脱困境,而是通过场景和音乐的变化,让观影者意识到雁群脱离险境。又如猎雁人对雁群发动猛烈的袭击,用掉落的羽毛、急促的音乐来表现雁群受袭的惨烈。

在很多人看来,动画影片由于受动画的假定性影响,无法诠释现实题材和细腻,《雁阵》的成功正是体现动画影片不仅能演绎情感,而且能诠释得十分细腻和震撼人心。

影片的主要角色头雁,也就是传说故事中的雁奴,在同伴休息熟睡时它负责站岗巡逻以确保雁群的安全,它不计较不公平的待遇,伶俐地站在土丘上,机警地歪起脑袋,一边捕捉危险的信息,一边还要顾及倾听在草堆栖息的伙伴的动静,它任劳任怨,当发现情况异常时,它不禁慌忙发出本能的警告,提醒着群雁,可是换来的却是惊扰美梦后的不解、猜疑、甚至是愤怒,麻木愚钝的群雁把雁奴的呼叫理解为谎报军情,殊不知,正是这种大意轻敌,麻木猜疑的心理酿成了灭顶之灾。不明是非的群雁自私、冷漠和无情衬托了雁奴的无私、善良、负责……一腔忠诚却被不断误解伤害的雁奴,在雁群遇难后冲向空中,痛苦、无奈、悲凉、绝望……影片的主题发人深思,客观事实由于主观臆断而产生谬误,正确的不被承认,诚实的而不被信任,忠心的雁奴最终以悲剧结局映射了诸多问题。

雁奴俯身向下,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集体殉葬,不被同伴理解的雁奴是忠诚的!一片飘荡的羽毛承载的不仅仅是水墨动画对传统哲学的思考,也还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反思。

影片创作于90年代初,是社会心理发生深刻转折的时刻,当社会心理变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在价值观取向中,从注重集体向强调个体的方向转化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成为了社会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由于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奉献与索取,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如何处理成为那一时代所要深思的问题,影片创作者能够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用动画艺术语言探索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为数不多的。

三、《雁阵》之声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之心动,物使之然也。敢于物而动,故行于声”。电影音乐大师伯纳德曾说过:“银幕上的音乐能够挖掘出并强化角色的内在性格,它能将画面场景笼罩上特定的气氛……电影音乐不仅是联系银幕和观众的纽带,它包涵一切,将一切电影效果统一成一种奇特的体验。”

影片在空间的表现上,使用最为精妙的就是声音与画面色彩的配合。影片中音乐和音响的使用极具民族特色,借用民族音乐的打击乐器和弦乐器的特殊效果来烘托气氛,极富民族情趣,并且融入小提琴演奏的背景音乐,可谓别具匠心。影片没有人物对白,情节的发展依靠音乐和音响效果的贯穿整合取得了很好的视听效果。

影片的开始,雁群在空中飞翔,这时天空铺来一片浓重的墨色,突然一声巨大的雷响传来,片刻,雁群遇到了暴风雨的洗礼,随着音乐节奏从紧张到舒缓再到欢快,墨色浓淡的层次变化,我们跟着创作者的指引看到了雁群在暴风雨过后嬉戏玩耍的场面,此时的音乐活泼俏皮,墨色深浅变化较大,声音和画面营造的是活泼、欢乐的气氛,这种声音和画面色彩的巧妙配合,使得故事的生动感增强,让观影者身临其境。

接下来,夜色降临,浓重的墨色再次铺来,四周的环境与声音把画面勾勒的极其死寂,沉睡的雁群,警醒巡逻的雁奴,忽闪忽灭的红光,穿梭在漆黑芦苇荡鬼祟的人影,一切的铺垫昭示着雁群的厄运。在猎雁人高举其烛,持棒者齐入群中,乱击之,所获甚多,当观者在为雁群的灭亡惋惜之时,创作者赋予了雁奴忠诚的红色,在悲壮的音乐中雁奴冲向长空,满怀绝望、尽情挥舞以表达它的悲愤和哀悼,绝望的雁奴俯身冲地,这种忠心不改的气概震撼着观影者的内心。这些音乐及音响效果不仅有民族音乐本身的曲调韵律,更因为其特有的节奏韵律,加强了动画电影画面场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当一片羽毛在空中恣意飘荡时,伴随着悲怆的音乐,幽雅空灵而又深沉幽远,久久不绝于耳,琴音的曼妙配合为影片创造出了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留给观影者更多的是深思。

四、《雁阵》之美

动画作品的意境美离不开角色的成功表演。动画表演为角色赋予生命,丰富动画片的视觉效果,提高影片的观赏性,刺激并唤起观影者的情感体验。

创作者对影片中角色的动作设计可谓栩栩如生,角色的动作设计得概括、写意,动作节奏快,动作间的幅度和距离跨越的比较大,形体表演和动作十分简洁且细腻圆滑。在群雁戏水一段中,影片中“雁”的一举一动,俏皮的形象深入人心,观赏者仿佛置身其中,感觉亲切而真实。在雁群经历暴风雨洗礼后的段落中,嬉戏玩耍的群雁一系列自然的、轻快的运动,被创作者加工生成一种表演,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观赏体验。在经历暴风雨洗礼的这一段,最终雁群幸运的逢凶化吉,群雁的身体呈舞蹈式的运动嬉戏玩耍,这样的节奏,就好像没有刚刚经历凶险,而是在表演,在高峰与低谷落差中的惊险舞蹈。在捏过一把汗之后,回味起来,却心情舒畅,因为体味了视觉的美餐。在这里,美的不是情节的凶险,而是动画角色运动在经过了表演技巧润色过后艺术性的美。

影片中最惊险的一处便是出现在画面中穿梭在漆黑芦苇荡鬼祟的人影这一段,死寂的环境、沉睡的雁群、警醒巡逻的雁奴,忽闪忽灭的“猎雁人”,随着红光的咄咄逼近,雁奴的一系列动作:机警的瞭望,迅速的呼叫,“啄醒”同伴,动作利落,节奏紧凑,它冲向天空,俯瞰伙伴们的灾难,挥舞着翅膀,哀伤着,盘旋着,整个动作被刻意的放缓了、拉长了,观赏者的心情也在这样的气氛中达到一个顶点,随着雁奴在画面中被袭的群雁上方盘旋,一切归于平静又不平静,气氛在貌似安静中达到了一个令人紧张而又不知所措的阶段,此时镜头切到了一个回忆的画面,气氛轻快而美好。随着雁奴的壮烈俯冲,应声摔下结束。这个段落从雁奴腾空开始一直到应声摔下结束,一共用了72秒,动作节奏经历了快-略停-快-急收-缓-慢-略停-快-收-停,这样的节奏俨然就是一段鼓点敲出的音乐,和着这音乐节奏的便是舞蹈——动画里的动作表演,便是这种有节奏的舞蹈,它增强了影片的可看性、趣味性和艺术性。

综上所述,水墨动画《雁阵》继承了水墨画对意境的追求,运用动画艺术手段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意境,作为水墨动画的代表作品,《雁阵》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意境”的表达进行了充分的演绎,通过造型设计、主题阐述、色彩、笔墨、音乐等的联合运用,勾勒出了别具一格的水墨作品,作品中既能看到传统美学的融入,也有现代视听语言的完美结合,意境深远又不失主题对心灵的撞击,其独特的动画艺术语言值得我们学习与研究。

猜你喜欢

雁群雁阵意境
仿生物学无人机集群目标的雷达跟踪与辨识
构建人才“雁阵格局”——基层干部谈人才的聚集效应
雁群的启示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寻找童话的世界——读雁阵《我的白雪公主》
咏菊
雁阵的秘密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伴奏
大雁飞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