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文祥:埋名黍野立新功

2015-09-12

时事报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军功章范县党员

李文祥:埋名黍野立新功

革命战争年代,他曾为国为民出生入死;和平建设时期,他又扎根农村带领群众致富。作为一名战功卓著的退伍军官,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农民李文祥从未向别人提起过自己的辉煌往事,执着而又忠诚地履行着自己入党时的承诺:“以党和国家的事业为重,服从组织一切安排,做出个党员的样子来。”

1925年5月,李文祥出生于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1947年12月参军入伍,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解放军第28军83师247团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先后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平潭岛等战役,荣立特等功、一等功、二等功,并获战斗模范、特等人民功臣称号,还获得了解放奖章。1956年,31岁的李文祥复员转业到福建省三明市。地方领导看了他战功赫赫的档案,准备提拔他当电厂厂长,他以自己文化程度低为由谢绝了。1962年国家困难时期,他积极响应国家支农号召,主动要求放弃当时人人羡慕的干部身份回家乡务农,带领群众引黄河水、开挖水渠、掏粪积肥、复耕农田,还在全村实行“压碱改稻”工程,不仅让群众吃上了大米白面,而且家家还有了余粮,日子越过越好。“文革”结束不久,福建省建设厅两次派人到他家,提出为他恢复干部身份,落实生活待遇问题,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李文祥深藏功与名,扎根农村默默奋斗50年。直到2011年新年上班第一天,时任省委书记卢展工来到范县下乡慰问时,偶然看到李家桌上一张少尉军衔的画像上缀满了军功章,一番询问之后,这段光辉的历史才由此浮出水面,一个英雄的传奇终于渐渐显影。

事实上,自1962年李文祥响应国家号召回到家乡后,这些沉甸甸的军功章和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一起,静静地尘封在这个发黄的小布包里,一躺就是49年,他没有让任何人知道。从1979年开始,民政部门和组织部门先后组织过十多次对老复转军人、老党员、老干部的普查和核查,但是李文祥在填报表格时,只填本人基本情况,其他都是空白,对参加的各种战役和家里的困难一字不提。

直至被时任省委书记卢展工发现并大力宣传之后,领导接见、出席活动、接受拜访,在农村默默生活了50年的李文祥猝不及防地被推到了聚光灯下。在困难时坚守的老人,在掌声中仍然淡然,波澜不惊。现在的李文祥依然如往:捞面条,疙瘩汤,时令菜,旧衣裳。当客人来家里时,打开空调,那是怕客人热;客人一走,关闭空调,那是怕浪费电。

李文祥淡泊得像一股荡涤世风的清流,生活得自然、豁达、纯粹,有滋有味。他至今仍然珍藏着一本《中国共产党党章》,那是1954年5月上海第23次印刷的版本。以老人的文化水平,只能勉强通读党章的全文,但是一个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却已经在他心里坚守了66年……一个战士李文祥,一个党员李文祥,一个农民李文祥,就这样从范县白衣阁乡的庄稼地头向我们走来,从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向我们走来,一任身后背景交替,时代色彩变幻。

猜你喜欢

军功章范县党员
俗手、本手与妙手
———含参导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分
我是党员向我看
爷爷的两枚“军 功 章”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军功章
范县
姑爷爷的军功章
范县科协参加2017年“三下乡”活动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