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三部曲”,让德育活起来

2015-09-10凌小平

考试周刊 2015年105期
关键词:三部曲班级同学

凌小平

教育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教育方法,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如果说好习惯是一点点养成的话,那么坏习惯就需要我们一步步改变。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出发,用科学的方法,持续不间断地改变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谱写一首动心的歌曲。

九月的校园格外美丽,被冲洗过的地面润泽光洁,清新宜人的空气纯净了人的心灵,高大茂密的槐树静静地舒展着硕大的枝条,做出一副欢迎师生的姿势。对于刚调入这所学校的我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看着五十多位天真烂漫、朝气蓬勃的孩子端坐在教室里,我的内心充满着激动与喜悦。作为班主任,我用期待的目光与每一个孩子相对,希望在第一天就与他们建立起信任关系。“咚——”一声巨响,原来是坐在角落里的杨浪棋故意弄出的噪音,我心里咯噔了一下,这个体型微瘦、眼睛浑圆、个子较高的男孩,不就是刚才在楼道里大声嚷嚷,将同学一把推在地上,还一脸不屑的孩子吗?看来,我有一场硬仗要打了。

果不其然,这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孩子。课上他不坐正,不读书,不写字,玩学具,而且打扰同桌学习,用铅笔扎人;课间他看哪个同学不顺眼,就与人争执,或随意将人推倒,并且做出一副趾高气扬、随时准备与人打架的姿势;做操和上体育课时他不排队,故意落在最后面捉弄排在前面的同学,有时甚至到处乱跑……同学们怨声载道,经常控告他的“罪行”。忙碌的教学,使得我无暇静下心来与他进行交谈,一做错事,我要么责骂,要么冷落。这种简单粗暴的举措,并没有遏制住他继续“作案”的态势。

正当我感到力不从心和无可奈何,准备放弃这块“朽木”时,牛胜荣老师的话提醒了我,他说:“如果学生一出现不良行为,我们就马上给予处分,学生也许会迫于压力收敛自己的行为,但在他心里的那颗‘毒瘤’会越来越大,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走进学生的内心,做学生心灵上的‘闺蜜’,寻找‘病因’并‘对症下药’。”

以前我并不懂其中的利害关系,认为只要把课备好,把课上好,学生学习成绩上去了,就算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了。因此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不是想着寻找“病因”,而是直接拿起“纪律”武器,用教师的威严训斥他。现在我明白了,真正的教师,既要做学生生活中的母亲,错误中的大夫,交往中的挚友,又要做他们前进中的明灯。我决定采用“三部曲”对其进行治疗:第一步,倾心交谈,寻找病因;第二步,家校合作,纠正认知;第三步,激励表扬,改变习惯。

一、倾心交谈,寻找病因

我悄悄注意起了杨浪棋的一举一动,并细心分析了他的细微表情。课上,一些简单的问题,我会示意他举手回答,并及时给予表扬。课后,我会将他留下来,先肯定他今天的进步,再与他聊些生活上的小事,或者讲些笑话,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再旁敲侧击地与他探讨他之前的错误行为。经过几次推心置腹地交流之后,我感觉到孩子内心的冰在悄悄地融化,他渐渐放下思想上的包袱,从心里接纳我。我终于知道,他那叛逆的性格,源于家庭的暴力。父亲长年酗酒,脾气暴躁,经常借着酒劲对家人破口大骂,母亲受不了父亲的坏脾气,两人经常吵架,爷爷奶奶年老体衰,也顾不上孩子。家里所有的经济重担都落在了父亲身上,因此,工作上一有不顺心的事或者手头紧时,便拿孩子出气。常年生活在批评、恐惧、敌视的环境中,使得他学会谴责,学会好斗,学会攻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父母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环境。”找到“病因”之后,我开始做他父母的工作,因此,有了第二步改变。

二、家校合作,纠正认知

在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把学校的教育比作阳光雨露,那么家庭教育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肥沃的原始土壤。只有双方面无间合作,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立体的、全方位的呵护。杨浪棋在学校里没有朋友,又爱打人,主要是因为他有一个错误的认知:他认为同学们不跟他讲话、不跟他玩,就是歧视他、疏远他,所以他才寻找机会故意惹事。面对这么小的孩子,讲道理肯定是收效甚微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我先告知家长孩子的在校表现情况和学习情况,以及他们长期以来的行为习惯对孩子内心造成的创伤,希望引起家长的重视,注意今后的行为。告知家长遇到问题时,不能采用暴力,要有正确、良好的心态,才能使孩子的身体、心理健康发展。并劝说父母,多给孩子一点关心、一点爱,让孩子生活在温暖的家庭里。

知道孩子在校的这些问题,父母开始着急了,答应要配合老师,关心孩子的学习,检查孩子的作业,抚平他内心的创伤,还时常打电话向我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当得知儿子取得一点进步时,这个硬汉竟然在电话那头激动得哽咽起来。

在学校里,我给杨浪棋留了一个作业:不欺负同学,融入到集体中。做到一天不欺负同学,奖励一本作业本,欺负同学,则取消奖励,交一个好朋友,也奖励一本作业本。周末总结,达到三本作业本,就奖励一本他喜欢的书。两个多月后,杨浪棋学习进步了,与同学的关系不似以前紧张了,笑容也多了。看着他的改变,我打心眼里高兴。

如果就此放松,恐怕有朝一日他就会重蹈覆辙。巴特尔说:“激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神奇的力量。教师充满激励和信任的目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他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说不定还会给你带来惊喜……”于是有了第三步改变。

三、激励表扬,改变习惯

针对他的情况,结合班级刚好缺个纪律委员的实际,我想,何不以此激励他进一步提升自己呢?方案既定,立即执行。星期一,我们刚好要开教师会,第三节课不在班级,上午课间我便悄悄走近杨浪棋身边对他说:“最近表现好了,有进步了哦,同学们都夸你呢。我想,你该再接再厉,起个带头作用,让我们班同学和你一起进步,你愿意吗?”

他满脸惊讶地问道:“啊?带什么头呢?”

“别害怕,我们先这样试验下。我第三节课要开会不能来班级,所以想请你帮老师暂时管理下班级纪律,等会儿课上哪些同学不遵守纪律,把名字记下来,我回来后告诉我就可以了。”他小鸡啄米似地点头。会议一结束,我就直奔教室。班级里整齐划一,我心里非常高兴。全班同学都安安静静地在做自己的事情,他更是认真得出奇,正专心致志地做作业,连我进了教室,他都没有发觉。看来,我可以继续实施激励方案。班会时,我问:“有没有发现,杨浪棋最近各方面都表现不错,不仅成绩有所提升,而且更守纪律了。”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那你们推选一位同学来监督和管理我们班级的纪律吧。”我话还没说完,反应快的同学就说:“就让杨浪棋当纪律委员吧!”“老师,我能行吗?”他站起来,有些胆怯地问道。“行!就像之前你的进步一样,准行!”我朝他微笑了下,表示肯定和鼓励。“好,那我试试!”他下定决心。

时间可以证明一切,这个曾经被视为“朽木”的他,现在的行为习惯和以前完全不一样。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写作业时,书写工整,认认真真作答;课间和同学们玩成一片,还能看到他为同学们服务的身影。这样,他从此脱胎换骨。看到这个可喜的变化,我长长地松了口气,不禁感叹:用心才能改变孩子。

魏书生老师说:“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教师要点燃火把,用心保护火苗,让它燃烧得更旺。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块可以雕琢的玉,抓住他闪光的地方,用心雕琢,德育便能活起来。

猜你喜欢

三部曲班级同学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不称心的新班级
日杂志总结出轨者“三部曲”
班级被扣分后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