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探究

2015-09-10熊晓兰王禾传

考试周刊 2015年105期
关键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熊晓兰 王禾传

摘 要: 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前沿阵地。以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为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探究健全教育机制,提出改进思路,让职业教育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践行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个人3个层面、12个范畴、24个字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那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力、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

一、重要意义

截至2015年5月2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45所,其中高职高专院校1184所,几乎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数以亿计的职业技术人才,这就需要一个更具质量和效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予以支撑。所以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让职业教育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这一群体价值观念,对伟大中国梦复兴的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推进具有当代意义。

二、探究路径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是一所以财经类为主体的全日制高等专科学校,我院积极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充分认识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把这项任务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围绕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全过程。

1.实践先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内化为行

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内化为行,引导学生认同是基础,所以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在价值观引领教育的同时,结合学校地理优势和革命传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

(1)学院坚持走有责任、有爱心、有优质、有深度、有特色为主导的“五有”教育内涵跨越式发展道路。

①学校近十年以来,每年暑期组织部分师生,以“践行八字真经”为主题,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在基层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践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同时,增长学生的社会阅历。

②特邀李菲、廖进球、吴水弟、习金文等多名专家来我院作报告,各位专家的旁征博引、渊博学识,幽默诙谐,以培育为出发点,以践行为落脚点,为大学生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并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进行展开,引导大家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为鼓励全院师生积极参与公益服务,以“献出爱心、呼唤爱心、关爱师生,创建美好校园”为宗旨,学院爱心社有序组织开展“爱心财院 温暖你我”爱心雨伞、爱心橱柜、校园清洗、爱心服务队、敬老之行等一系列爱心活动。

(2)大力培育具备德美品质、健全人格、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四具备”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①每年都举办“携手互助·塑造阳光心态”心理健康文化月、以“展青春社彩,扬财院风帆”为主题的学院社团文化艺术节、以“中国梦,财院梦,我的梦”和“环保”为主题的PPT创意大赛,开展“让爱没有距离”主题烛光爱心公益活动,举办“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团学工作座谈会等众多特色活动。

②举办特色文艺晚会,例如举办江西省第五届社团文化艺术节赣北片区展演暨庆祝第十一个“世界献血者日”大型文艺汇演,举办严肃绅士喜剧《你好,疯子》话剧专场演出等精心编排的节目,丰富我院校园文化生活,全面展现我院学子的青春风采,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③在全国大学生银行综合业务技能大赛、“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全国职业院校会计技能大赛等多项国内大赛上荣获佳绩。

(3)以学习上引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助导、就业上指导为主要内容的“四导服务”特色学生管理服务。

①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我院“四具备”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定期举办模拟招聘大赛,通过招聘环节的模拟,让学生熟悉应聘流程,掌握应聘技巧,增强自我信心,为毕业后扬帆启梦打下坚实基础。

②为了在生活上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顺利就业,我院推出就业资助、“一帮一”帮扶、特困生培训、预就业和召回等五项制度,因独具特色,曾受到教育部的高度评价。

③学院举办“与时代同行”创业大赛点燃创业星火梦,将理论教学转化为就业实践,增强我院学生对就业环境和职场环境的认知,拓宽大学生的就业视野。

2.理论设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职业教育的始终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职业教育的始终。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植根于学生的意识深处,要将此理念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以实际活动为载体,引导人人共享、人人体验,逐步达到人人知晓、逐步认同、形成信仰。

一是建立健全社会教育机制。“教育,尤其是健全的教育,能够为某种普遍价值理念和伦理规范的主体内化提供并建立较为广泛具体而持续有效的传播方式、解释资源、知识和智力支持、接受机制。这种传播、解释、接受的科学教化机制及其优越效率,是任何其他文化形式所难以媲美的”。教育理念要及时更新、与时俱进,符合时代需求,经济发达国家,都会非常重视利用教育教化国民,凝聚共识。例如:美国就以培育履行义务的“责任公民”作为教育目的,将个人的义务与对国家的责任相结合,巧妙地渗透爱国的理念;英国以公民个人的诚实信用和对国家的无私奉献为人生价值信念,将礼仪、智慧、德行,贯穿教育过程之中;德国以培养“具有必要的思想品质和行为标准,使学生具有为发展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献身精神”的学生为教育目标等,这些好的理念值得思考。

二是建立健全舆论引导、社会奖惩机制。公众舆论对每个人有较强的约束力和影响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使着人们从他律走向自律。为此,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通过校园广播、网络、论坛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校园形成有利的舆论氛围。在进行舆论引导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和区分现实存在的不同价值取向,辨别价值取向优劣,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加以正面引导。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大众层面上被接受并转化为个体的价值目标和实际行为,离不开社会教化与奖惩,前者通过宣传教育、典型示范、舆论评价等方式进行,后者主要通过利益手段给予奖励或制裁。譬如:可以通过经济、法律、舆论、制度等多种手段进行社会的自然教化,自发奖惩,通过社会奖惩使人们从切身利益中深切感受到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提倡什么美丑、什么是耻辱、什么是善恶,从而督促人们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校正自己的行为。

三是建立健全利益调节机制。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条件。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和底蕴,功利价值是一切价值的基础。马克思早就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列宁说:“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把国民经济的一切大部门建立在同个人利益的结合上面。”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可以把利益作为抓手,用以帮助人们进行价值选择。在我国现处于的关键阶段,只有积极建立健全利益调节机制,才能从根本上使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得到贯彻落实。

总之,对于拥有青春活力、创新潜能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我们需要因势利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为基础、以科学健全的教育机制做保障,将它内化为学生日常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职业教育就会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29.

[2]李克强.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 2-26.

[3]万俊人.寻求普世伦理.商务印书馆,2001:575.

[4]王泽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光明日报,2007-4-3第9版.

[5]刘峥.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南大学,2012.

基金:2014年江西财经职业学院院级科研课题项目《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研究》(JXCY-2015-7)

猜你喜欢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大力弘扬“东汽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