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景—问题探究”教学法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思考

2015-09-10杨树青

考试周刊 2015年102期
关键词:情景苹果案例

杨树青

摘 要: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情景—问题探究”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独显神通。在课堂中应用教学案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教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脱离的不足,它像一道桥梁,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关键词: 案例运用 地理课堂 情景—问题探究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情景—问题探究”教学法,即围绕一定的培训目的将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情景—问题探究”教学法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它从经验与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究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1]。

随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进行,“情景—问题探究”教学法在地理教学内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情景—问题探究”教学法正越来越受广大地理教师重视和关注。就高中地理新教材而言,许多章节采用了“案例分析法”编写教材,因此,“情景—问题探究”教学法法对整个教学过程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以下笔者介绍五年多地理新教材教学的经验积累。

1.“情景—问题探究”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

“情景—问题探究”教学法重视培养学生能力,启发式诱导,思维多向流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能力培养效果好。贴近学生生活,落实“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2]。

如在讲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时,我设计了学生课外调查,调查农村人口外出情况,主要目的,在外停留时间和外出之后,家庭的主要农业活动怎么样安排等问题。这几个问题的设置基本涵盖了本节内容中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别,以及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等主要内容。由于案例的设计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在此过程中思考、分析和相互讨论,贴近周围生活状态,达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

问题来源于生活,一方面达到了旧知识在教学中迁移的目的,另一方面切实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因此,在教学中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深刻的启发性,突出了实践性,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进来、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交往,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交往,过程的动态性导致结果多元化的发散思维培养,真正实现了学生地理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2.“情景—问题探究”教学法注重把知识变为能力,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我国古代早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至理名言,这就告诫我们,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教给学生独立探求、索取知识的方法。

例如鲁教版必修二讲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时,我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热门案例:中国富士康工厂代工苹果,每个苹果4代净利润360美元,富士康只有6.4美元,深圳已形成了一个专为苹果提供皮套、贴膜、数据线等配件产品的产业,囊括了1500多家大小厂商,年产值逾千亿元。获得授权经营苹果配件的厂商要向苹果公司交纳相关费用,以数据线为例,每根数据线要向苹果公司支付5-6美元。与苹果在中国的高额获利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内地代工厂接连发生的爆炸事故、存在的污染毒害和产业链中微薄的利润。西方和亚洲人权组织批评苹果亚洲供货商的劳工待遇过于苛刻。每一部苹果手机的成品都是绿色无污染的,但整个生产过程中,手机某些部件却可能对环境产生巨大污染。比如带铝壳的手机中使用到的铝粉,可能会引发爆炸并产生粉尘污染。2011年发生于苹果代工厂富士康成都工厂和日腾电脑配件(上海)有限公司厂区的爆炸事故犹在眼前。借助这个案例,让学生谈谈看法,引导学生加深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工业生产上的差异,发达国家的工业扩散带来的影响等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事件的两面性。

由于案例具有新颖性并且背景清晰,蕴涵深刻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科学的理论与原则,学生经过努力而得出结论,不是被动地接收材料,而是主动地参与发现知识的过程。学生从知识产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农业发展水平、对外贸易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学习和讨论,认识的深度和广度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由小故事引入已经成为新课标下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个新亮点,创造性的课堂设计,培养了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和不断探索的自学精神,坚持主见、知难而进的优秀品质。

目前“情景—问题探究”教学法在地理这一学科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如案例的来源往往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情景—问题探究”教学法法本身主观性很强,教师对案例的选择不当可能给学生造成模糊的认识,不能真正发挥“情景—问题探究”教学法的长处。甚至课堂可能会侧重于案例的分析,忽略了方法的传授。

当然地理课堂教学不能完全依附于“情景—问题探究”教学法。教师要对自己劳动的复杂性、创造性有充分认识,要更新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大胆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教育改革的新途径与新思路,不断提高自身实施创新教育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情景—问题探究”教学法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

[2]张永军,靳玉乐.论“情景—问题探究”教学法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

猜你喜欢

情景苹果案例
情景交际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楼梯间 要小心
收获苹果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